中国乒乓球名将,前国家队乒乓球员陈佑铭,为圆香港游之梦,却踏上了一条不归路陈佑铭。由于无证导游迫其购物发生争执,因突发心脏病猝死。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3日发表谈话说,希望促成事件妥善解决,进一步改善内地和香港旅游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游客利益。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兰3日表示,香港绝不容许出现强迫购物等情况的出现,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正草拟有关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法例,通过立法管制高压销售手法。

  其实,陈佑铭猝死事件决非个案,内地旅游团异变为购物团,游客「被购物」同样屡见不鲜陈佑铭。之所以引起国家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除了陈佑铭作为中国乒乓球名的人生背景,我以为「被购物」带有普遍性,深为公众所诟病。笔者所在单位因年度考核获得政府万元奖励,单位安排四人赴外地对口考察业务工作并顺带旅游了几个地方。每到一处,导游必安排购物,而且规定时间,不谁提前退出。何况购物点物品价格,往往高出周边市场价。导游亦直言不讳。他们没有固定的工资,其收入完全要靠游客购物的提成,百分比不等。大巴车司机私下透露,导游是从旅游公司将散客或团队按人头买过来的。如果本团游客购物少,提成微乎其微,导游就会包赔不嫌。所以,旅程介绍中多是各地名优特产品的介绍。虽然一些导游嘴上也说,买不买是个人的自由,但如何你只看不买,导游往往拉长个脸子。在某地一站,导游因顾客很少购物「很生气」,后果是不辞而别。

  我就听到司机与某导游的通话,称某某几个特别小气,一毛不拔,意思是通报对方不要「买」这样的游客,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陈佑铭。司机甚至公开教训游客,你们签的协议就是「购物团」。因为出行费用是廉价的,地接导游的收入全在购物提成中。如何你不想购物,就不要签这样的协议。而要签什么「品质团」,这样的团费用高昂,好处是一概不用购物。之后,我们特意算了一下,出行的火车票、飞机票、食宿费加在一起,就已接近签约的费用。也就是说旅游地的接待方并无多少利润分成。事实上,在一些地方包括香港,內地旅游公司(如:张家界家界旅行社、凤凰旅行公司等)总是以低价为诱饵,有的甚至是「零团费」。为此「地陪」难免要压榨旅客购物补码,「被购物」就成了通行的潜规则。

陈佑铭:[旅途情缘]陈佑铭猝死事件 致使旅游团成为购物团

  有过香港游经成的人,对于「被购物」未免深恶痛绝陈佑铭。如果你确实像陈佑铭那样,只是想到处走走看看,并不想购物,那么,你就可能被视为另类,受到导游的讽刺挖苦,什么「穷鬼」,什么「拿人民币当成了美元」之类,轻的是惹一肚子气,假如与其理论,自会像陈佑铭那样,「气不打一处来」,以致引发疾患。陈佑铭一行就被安排至一家珠宝店,「逗留至少2小时」。逗留约30分钟至40分钟后陈因身体不适与几位团友出门透气,约20分钟后在导游的一再要求下回到店内。后因此生发争执。 「当时父亲表明自己身体不适,又有心脏病,导游反而抢白父亲是以病威胁,让老人家非常气愤。」突然晕倒昏迷,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出于竞争的考虑,一些旅游公司总是以低价招徕顾客,一旦拉到客人就转手把游客卖陈佑铭。地接方为赢得一些利润,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克扣,最差的伙食,以不好安排为由二人的标间改成三人间,某某游改成了某某山角下游,压缩行程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购物上。否则购物就是「受罪」「受辱」。本来心存快意的休闲游,最终变成了被人强权被人羞辱的「购物游」,这与强买强卖有何区别?

  可要避免类似悲剧发生,防止「被购物」委实需要像香港那样上升到立法的高度,依护保护游客平等交易自主消费的权利陈佑铭。且需要内地合作打击不良市场行为,共同推广诚信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