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言》散文篇之---感谢《蜗居》

  电视剧《蜗居》白逸纯,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郭海萍与苏淳双双毕业于上海的名牌大学,并在这座城市立业成家白逸纯。然而,他们千挑万选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是一个租来的10平方米的石库门房子。攒够首付,变身“房奴”,是海萍最大的梦想。

  郭海萍的妹妹海藻与男友小贝,租住在三居室的一间,只等着攒够首付,就谈婚论嫁白逸纯。

  一对“贫贱”夫妻,一对“白手”情侣,倒也其乐融融白逸纯。似乎一切的改变都是从海萍四处筹首付款开始,四个人不知不觉地被生活推向了无法掌控的轨道。然而这一切,又似乎都因第五个人的出现而发生了逆转。

  这个人叫宋思明,市长秘书,在一次饭局上与海藻认识白逸纯。她梦游般的神情让他魂回大学时代。

  海萍失业白逸纯,间接通过宋的介绍做外教兼职,意外打开了事业局面;苏淳也因宋的出面而免受牢狱之灾;海藻明白自己再也无法挽回与小贝的单纯恋情后,转而成为宋的“职业二奶”------

  最后,当海萍一家自力更生入住新房生活渐有起色时,海藻却怀着宋的孩子孤身守候白逸纯。他不知道,“大奸似忠”的宋在官场上因一桩命案露出了破绽,在看望海藻的路上被公安跟踪,意外车祸身亡。

  我之所以不太爱看电视剧,不是我不愿接受电视这种先进的传媒方式,而是因为我几乎是在“假”、“大”、“空”的喧嚣中慢慢长大的白逸纯。虚伪的宣教,粉墨的文艺作品几乎充斥、伴随着我成长的全过程。

  而一部《蜗居》,却令我眼前一亮,刮目相视乃至痛思前非白逸纯。

   对此剧白逸纯,我作如下认识:

   一、 一部真真切切的现实主义作品

  从文艺理论上讲,一部文学作品是需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白逸纯。是需要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化民众,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但,这绝不是说要粉饰太平,拔高生活,甚或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在故事的结尾生硬地安上一个光明的尾巴,以取悦社会,愚弄读者。所以,我一向对任何样式的文艺作品,更注重的是它的真实性。

  电视剧《蜗居》,虽然在故事的结尾部分不免取悦之嫌白逸纯。但,我能理解作者、编剧生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难言之隐,我更感谢他们在整部作品里呈现给广大读者、广大观众,呈现给中国人民的可贵的真诚。

  该剧从题材到人物,无不以它的真诚深深地震撼了中国千百万观众的心灵白逸纯。

  《蜗居》以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政策推行时期民众最为关注、最为敏感、最为头疼的城市住房问题为中心题材,以社会发展力量中最为年轻、最有活力、而又最心伤神碎的70后、80后青年群体的事业、生活为情节线索,以写实手法为结构,精心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在我们自己身边生活中,睁眼可见、伸手可及的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感人形象白逸纯。作品极大程度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真实,民心的真实。极其准确地表达了中国广大民众的强烈的主观愿望与真诚的情感需求。

  惟其真实,才为关注白逸纯。惟其真切,才被感动。

  难怪有观众在网站上发帖子说,“《蜗居》是中国当今现实的‘缩版’;“《蜗居》是新中国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电视连续剧”白逸纯。

  以描写中国大城市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蜗居》在热播以后,之所以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广大观众空前的追捧白逸纯。是因为该剧在表现手法上不粉饰,不拔高,不做作,不玩深沉,不装另类;是因为该剧的作者自始至终将视角着眼于普通底层百姓的家长里短,生活琐事。作者以其朴实无华的写实手法,诙谐辛辣的讽刺风格,深深地刺痛了广大民众心底的苦楚。

《大爱无言》散文篇之---感谢《蜗居》:白逸纯

  该剧在热播之时,观众们对剧中主要人物的褒贬不一的纷纷争议,遍布在全国各大网站、论坛白逸纯。“二奶”也好,“贪官”也罢;揪心的戏剧情节;纠结的男女主角关系;让观众们欲罢不能,欲哭无声。该剧在热播之后,国民们的同情声,咒骂声,更是风起云涌,铺天盖地。

  一部文学艺术作品,却能够在人们每日都忙碌于追逐金钱的社会转型时期,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和如此强烈的反响白逸纯。对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是因为它反映的内容实在是太真实了。

  这是一部源于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的中国70后、80后城市知识青年,在事业上,生活中,情感世界里的、真实的故事白逸纯。如果我们把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作一面硕大的镜子,把当今社会的千姿百态比作一个女人。那么,这部戏就像一位裸体少女站在了你的面前。这时的你,就会强烈地感受到:

  她是那么的美轮美奂,楚楚动人;她是那么的玲珑剔透,毫发毕现;她又是那么的千疮百孔,体无完肤白逸纯。

  剧中所描绘的每一个人物,不管是耄耋老人,还是稚童幼子;不管是伟岸男儿,还是娇小弱女白逸纯。你都会真切地感到他们是那么的亲近、熟悉,仿佛就在你周围的生活中。甚或,连你自己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或在某个时期的影子。

  也许你就是那个辛劳一生,老无所依,蜷居在祖先留下的十几平米的老房子里的、精明而又可怜的李家阿婆;也许你就是那个天真烂漫,衣食无忧,欠缺父爱的、宋思明的小女儿宋婷婷;也许你就是那个单纯可爱,有情有义,为爱而笑,为情而哭、而害的,可歌、可泣而又可悲的郭海藻;也许你就是那个温情体贴,勤奋努力,对爱痴情而又被爱所伤的小贝;也许你就是那个雌心勃勃,天天指着老公鼻子骂,老公出了事又心急如焚的、一切为了小家的郭海萍;也许你就是那个天天被老婆指着鼻子骂的、不会挣大钱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苏淳;也许你就是那个人到中年,如日中天,绅士儒雅,事业有成,家有贤妻,外有娇妾的宋思明白逸纯。

  这一切,就是文艺作品的真实性的魅力,文学因其真实而如此美丽白逸纯。

  二、一个深刻而警世的思想主题

  对于《蜗居》的思想主题,我只想平静的说一句:“它太深刻了,以至警世”白逸纯。

  请允许我引述2010年5月26日发表在《天脉论坛》网页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09年跟着潮流看完了火热的《蜗居》后,那时候怎么也想不到“宋思明”们竟能俘获这么多自认在当今现实,却无力坚定最初期想的女人们的心白逸纯。或心生醋意,亦或想为我们这些被残酷的现实刺痛的“小贝”们辩驳。举笔细品,反倒有些莫可名状。随之不得不佩服“六六”这个女编剧的才华,敬佩她竟能用这么多生动、贴切的词藻反映如今这个——无奈、残酷、甚至有些血淋淋的现实。

  后来跟一个朋友聊天,谈到此剧白逸纯。本邪邪的想拉他下水,一起来一次精神自虐。他反倒给我推荐了《天道》。于是,那晚就开始看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熬夜连续看了8集。跟当初看《士兵突击》一样的兴奋。

  第二天醒来,终于明白了《蜗居》为什么让我当初看后不可名状的原由白逸纯。

  我是找不到可以让我发表的主题,可能编剧只想告诉我,《蜗居》只是残酷现实的浓缩白逸纯。让煎熬中的弱者,互相感慨取暖下,原来庞大的我们上了这个的主流;让不敢面对生活而选择出卖肉体的女人,找到了劈开传统理念的斧头。

  《蜗居》只是让我们在精神上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来回咀嚼,然后感痛之余回首张望,原来悲哀我们的如此庞大”白逸纯。

  《蜗居》的主题白逸纯,无疑聚焦在当今人们最为关注、最为痛切、最为无奈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上:

  “房价”是那样的莫名其妙;“二奶”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腐败”像毒瘤一般难以根除白逸纯。

  三、 一群可悲可怜的剧中人物

  从文学意义上讲,《蜗居》最大的成功,是为我们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以至血肉淋淋的人物形象白逸纯。正因为作者几乎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沉重地砸上了悲剧的烙印,才让读者、观众铭刻于心,难以忘怀。

  这白逸纯,正印证了那句文艺理论名言:

  “悲剧,是将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白逸纯。

  该剧从中心人物上看,主要是集中在从小城市进入国家一线城市——“大上海”之后,艰苦奋斗,拼命挣扎,企图存活下来的郭海萍、郭海藻两姐妹及其派生者苏淳、小贝的身上白逸纯。只是,海萍与苏淳,代表了已参加工作,已经结婚生子的70后知识青年;海藻与小贝,代表了刚毕业走出校园的90 后大学生。至于宋思明,从结构上来讲,是由郭家姐妹俩的故事牵引出场而又驾驭了两姐妹命运的特殊人物。

  此点,有点像曹禺笔下《雷雨》中的“蘩漪”白逸纯。

  下面,我想就自己的肤浅认识,对上述五位主要人物发表一点个人见解白逸纯。

  郭海萍:

  一个努力上进的知识女性,一个尽心尽力的家庭主妇白逸纯。

  作为一个80后上海名牌大学生,毕业后,她没有选择回到小城市,回到父母身边,去过工作稳定,吃住无忧的小日子白逸纯。而是清清醒醒地选择了竞争激烈,生存艰难而又五光十色的大城市。

  她和她的苏淳在那间租来的只有十几平米的房子里生活了五年,两人从恋爱、结婚到女儿冉冉出生,都是在这间小屋里度过的白逸纯。孩子的出生,使这间本不宽敞的小租房显得更加拥挤,使经济变得更加紧张,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不得已,她只好把孩子转交给父母去抚养,加入了“啃老族”的行列。

  为了能在大城市里安营扎寨,她在连首付款都没有攒够的情况下,毅然决定买房白逸纯。

  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她学英语,当家教,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压缩开支,省吃俭用白逸纯。自己舍不得买一件好衣服,用白开水泡着吃廉价的方便面。野蛮地强行限制丈夫吸烟,甚至连给孩子打个长途电话都要分分秒秒地计算时间。

  面对大上海那“没有最高白逸纯,只有更高”的惊人房价,她神经质般的喃喃自语:

  “ 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在想,这座城市多奇妙白逸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脑海:

  房贷6000,吃穿费用2500,冉冉上幼儿园18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物业管理费340,手机电话费250,还有煤气、水、电费2000…….白逸纯。

  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每天要至少进账400 ,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在眼前白逸纯。”

  够了,海萍白逸纯。你甭说下去了,一个坚强、可怜的中国城市劳动妇女的形象,已像石柱子一般矗立在了我的面前。

  海萍是可怜的,可怜于她不辞辛劳,苦苦追求的所谓“最高目标”,其实只是正常社会里,一个城市居民本就应该拥有的基本生活用房白逸纯。

  在观看到海萍为了买房子,白天辛勤的劳作,晚上疲惫不堪的回到家里泡吃方便面的画面时,我心颤了,我联想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作品里那个还债的辛酸女人——路瓦载夫人,玛蒂尔德白逸纯。

  悲哀啊白逸纯!

  海萍是可怜的,可怜得“人穷志短”白逸纯。她默默地接受了有钱人的施舍,把自己的亲生妹妹推上了不归路。

  苏淳:

  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一个平凡的丈夫白逸纯。

  三十多岁的他,看起来可能比实际年龄更大些白逸纯。相貌平平,且疏于修理。性格稳重,情感专一。温和、体贴,并能够做到忍气吞声。在家庭生活领域里,在某些女性的眼里,他可能还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

  他安分守己,有一颗平常心,他的人生追求是平平淡淡白逸纯。所以,他满足于事业无成,满足于一贫如洗。穿一身“老虎皮”逗女儿开心,是他最精彩的人生华章。

  作为一个“高大”的丈夫,他的一生中两次最大的“英雄”行为:借高利贷;泄露商业机密白逸纯。不是出自本能,而是海萍帮他完成的。

  苏淳是可怜的,可怜在他生为男儿身,却没听过“男人是为女人遮风挡雨的人”这句话白逸纯。

  苏淳是可悲的,可悲在“与世无争”的他,却偏偏要娶一个“争强好胜”的强女人白逸纯。

  郭海藻:

  一个年轻的中国大学生,一个清纯而聪颖的小女子白逸纯。

  海藻的“藻”白逸纯,词典里对它的内涵是这样诠释的:

  1、隐花植物的一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白逸纯。含叶绿素 ,可以自己制造养料。大多生长在海水和淡水中,极少数可以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

  2、指华丽的文采、文辞白逸纯。

  例如:藻思(多采的文思);藻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的彩画);藻镜(指品评、鉴别);辞藻(指美丽的言词)白逸纯。

  《蜗居》里的海藻,是海萍的妹妹白逸纯。

  她,二十五岁,清纯娴静,青春靓丽白逸纯。上海某重点大学刚刚毕业。她,性格温顺,柔柔的;口齿清洁,甜甜的;相貌端庄,淡淡的。

  海藻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般的日子白逸纯。

  高考时,听了姐姐海萍的话,志愿填报了上海的重点大学白逸纯。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她金榜题名,如愿以偿,走进了中国的大城市。

  大学毕业后,她借住在姐姐海萍租来的10平米的小屋里,自己睡在地板上白逸纯。直至找到工作,认识小贝并与之同居。然后,一不小心,被权贵宋思明发现,心甘情愿地做了宋的“职业二奶”。以至金屋藏娇,以至孤守空房,以至失去了一个女人身体上最宝贵的子宫。

  海藻人如其名,炫丽了瞬间就被时代的浪潮吞没了白逸纯。

  海藻是清纯的,清纯里透着美,美得摄人心魄白逸纯。

  她有着匀称的身段,白皙的肌肤,柳叶一般的眉毛,梦幻一般的眼神,瓷娃娃一般的面庞白逸纯。宋思明第一眼看到她,就为之心动,是任何一个成熟男人审美观之必然选择。

  海藻是善良的,善良得有情有义,侠骨柔肠白逸纯。

  她挚爱着她的姐姐,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感恩之心白逸纯。她太明白:“从小到大,是姐姐海萍在一直关爱着自己。没有姐姐,就没有我的今天”。她太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了报答姐姐,她低着头,怯怯地向他人求借白逸纯。她丢掉了一个大学生的尊严,她牺牲了一个女孩的身体。

  海藻是聪颖的,聪颖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白逸纯。

  她,天资聪慧,冰清玉洁,能够很轻松地考上国家的名牌大学白逸纯。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十分清醒的。

  所谓言为心声白逸纯,让我们回忆一下《蜗居》里海藻在工作、生活中的几段精彩台词:

  对老板:

  “你一个月就付我3680块,我当然只干3680块的活儿白逸纯。你招聘的时候,明明白白写的是文案。文案包括沟通感情吗?文案包括暗渡陈仓吗?我除了文案,还打杂当信使陪吃饭陪唱歌陪跳舞,就差陪人睡觉了。总不至于,你出那点钱,就让我卖身给公司吧?现在的人力市场再贱,也找不到一个如意算盘打成你这样的!

  我郭家出售的是我十几年的知识白逸纯!不是我这个人!”

  对小贝: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让自己在日子中承受痛苦白逸纯,还是为了享受快乐?

  关键是每个人都这样活着,从没有质疑,这样的生活到底对不对?只知道必须要工作,每天不停的工作,一个月工作22天甚至更多白逸纯。像牛一样地工作一个月,而像小兔子一样活蹦乱跳的日子只有发薪的那一天。

  人白逸纯,要用30天的紧张换一天的松弛,这种现状也太残酷了吧!”

  “你叫贝利,你的儿子会叫贝肯鲍尔,你的孙子会叫贝克汉姆白逸纯。我是一棵大树,发出好过枝杈,每个枝杈上都挂满果实,他们都叫我老奶奶、老太太。而你,就是那个被我踩在脚下的根。我越老,被你栓得越牢。我越老,被你栓得越深。”

  对宋思明:

  “人情债白逸纯,我肉偿了!”

  “从现在开始白逸纯,我就开始步入‘职业二奶’的道路了!”

  对自己:

  “早知道今天还是要放下身段,不如当初就乖乖摆好哈巴狗的姿态白逸纯。”

  清醒吧白逸纯,剧中人物再没有比80后优秀大学生郭海藻更清醒的了!

  糊涂的只是个别因无知而看不懂电视剧的观众和那些不善观察不会思考却喜欢随意叫骂的网民白逸纯。

  海藻是不幸的,不幸得泪眼潸潸,肝肠寸断白逸纯。

  海藻是不幸的,不幸的她像温室里的花朵一般太受娇惯(父母的,姐姐的,小贝的,宋思明的)白逸纯。太多的宠和爱使她迷惑,以至忘记了做人的最基本法则:只能自食其力,不能不劳而获。

  海藻是不幸的,不幸的她生错了时间白逸纯。试想,她若早生100年,做了宋思明的小妾或二姨太,就会堂而皇之,名正言顺,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么,宋太太还胆敢对她撒野吗?我们还会吃饱了撑着骂她吗?

  海藻是不幸的,不幸的她生错了空间白逸纯。试想,她若一不小心,生在了美、英那样的发达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她和她的宋思明结婚了,夫妻俩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出双入对,恩爱有加。那时候,她还有错吗?她还可耻吗?

  海藻是不幸的,她的不幸是她个人的不幸,更是时代的不幸白逸纯。

  海藻是可悲的,她的悲哀是她个人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白逸纯。

  小贝:

  一个俊朗的小青年,一个可怜的小男孩白逸纯。

  26岁,某公司职员,相貌英俊白逸纯。擅长英语、网络语言、中文,喜爱网络游戏。在大城市白领中,还算不错的一个。

  善良,细心,温顺,并且还会制造浪漫白逸纯。是一个有一定代表性的80后城市知识青年。

  小贝在一场大雨中邂逅郭海藻,为其清纯美丽所迷恋白逸纯。进而猛追,进而同居,进而奢望规划未来。最后,无可奈何的与之分手。

  对小贝白逸纯,我们难忘的一个画面是:

  黑漆漆的夜里,瓢泼大雨之中,他浑身是水站在马路中间白逸纯。面对着黑色的豪华奥迪小轿车,和车里的权贵宋思明与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圆睁着一双大眼睛,撕心裂肺地呐喊了一声,迫不得已的转身从雨中消失了。

  我们难忘的一段台词是:

  “海藻,我爱你,我还想和你在一起白逸纯。我没有办法放弃,我爱你到骨头了”!

  可爱、可怜的小伙子,我们难忘他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背着大包小包,恋恋不舍的离开他们的爱巢时那艰难的脚步和痛苦的表情白逸纯。

  一个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权力,没有金钱的普通的小青年,他实在是太令人同情了白逸纯。

  但是,我还是奉劝小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小屋子里白逸纯。好好地读一读鲁迅先生在20世纪初为我们写的小说《伤逝》,认真地思索一下子君和涓生的故事。仔细地咀嚼一下书中那两段先生对中国青年留下的至理名言:

  “只有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白逸纯。

  “爱情要时时更新”白逸纯。

  书中子君与涓生,起初是那样义无反顾的相爱,同居白逸纯。最终,又是那般自觉自愿地绝决、分手。只因为,在后来的残酷的生活里,他们的“精神”淡弱了,他们的“物质”枯竭了。

  纵观全剧,小贝爱上海藻,其实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白逸纯。他俩的故事,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

  “开头就是个错误白逸纯,

  结尾必然也是个错白逸纯。”

  如果小贝,小贝们善于反思,他们自己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看清楚的,只是海藻外在的天使般的纯情白逸纯。始终都不曾读懂的,是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嬗变的社会里,海藻那个细微、复杂的内心世界和那一颗骚动不安的心。

  可怜的小贝,即使到了海藻已经给他讲明了“人生的意义”,对他作“大树”、“根”的比喻的时候,他依然还稀里糊涂白逸纯。

  但愿小贝在被迫从他们的“爱巢”走出后,能有某一日在某一条街上再次与挺着大肚皮的郭海藻不期而遇白逸纯。但愿那时候的小贝能睁圆了他的大眼睛,蓦然间发生顿悟:

  海藻肚子里怀着的宋思明的儿子代表着“富强”白逸纯。

  而海藻不愿为自己孕育的贝肯鲍尔中国名字叫“贫弱”白逸纯。

  自己生活的时代叫“弱肉强食”白逸纯!

  小贝,小贝们实在可怜,可怜得让我们欲哭无泪白逸纯。

  宋思明:

  一个“成功”而又“失败”的当代中年男人白逸纯。

  42岁的中年男人,市长秘书,在“江州”算得上是一个能呼风唤雨的枭雄白逸纯。

  他,农村出身白逸纯。靠自己超人的天资和超常的努力,考上了国家名牌大学并跻身于国家一类城市。再凭借高智商,与高干女子结婚并进而一步步奋斗而成为了“权贵”。他,一个典型的中国当代成功人士。

  外形硬朗,举止儒雅白逸纯。做事谨慎低调,处人睿智多谋,城府极深。

  他手中握着令当今许多人顶礼膜拜、诚惶诚恐的权力,并具有占据物质女性身心的阴暗欲望和能力白逸纯。自以为能凭借自己超常的智慧、超强的能力,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在生活中随心所欲。

  在一个饭局上,他不经意间发现了天使般纯情的女大学生郭海藻白逸纯。她青春娇美的身姿,梦幻一般的眼神,让他如痴如醉,怦然心动。于是,他青年时代的情愫被催发;于是,他运筹帷幄,机关算尽;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拾,以至车祸身亡。

  宋思明是可恨的白逸纯。

  宋虽生活在21世纪发展中的中国,但宋思明们的灵魂深处、骨子里,依然顽固地包藏着封建帝王的人生观白逸纯。他们太明白,他们生存在一个“笑民不笑匪,笑贫不笑娼”、“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绝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畸形时代。他们太明白,这个初级阶段的社会还有许多法律鞭长莫及的死角。既然我们已经奋斗成功了,被封了侯,封了爵;既然社会风气已是如此。

  那么白逸纯,对不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世上美女非我莫属”!

  当代诗人,你们不是也说过了吗:“美女,是权力和金钱的专利”白逸纯。

  那么白逸纯,我为什么不好好地享受我的专利呢?

  郭海藻,你天使般的美丽,冰雪般的聪明,水仙般的娇嫩白逸纯。你哪儿不好呆,哪儿不好生存,偏偏要来到“江州”。既然你已经来到了我的“一亩三分地里”,那么,做我乖巧的小女人就是你目前的最佳选择,就是你人生的最好归属。

  至于小贝,我奉劝你还是回家仔细的照一照镜子,认真的称一称体重,好好地做一个全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总结吧白逸纯。

  你没权白逸纯,没钱,没房,没车,凭什么出来混?在这个拜金的社会里,你有什么实力敢跟我宋思明争女人?不阉割你已经是看在老祖先的分上了,小样!

  在我宋思明的字典里:“我活着白逸纯,其它鸟男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懂吗?

  上述,是我从《蜗居》作品里读出的宋思明在认识郭海藻以后的全部内心活动白逸纯。实际上,生活在我周围的“宋思明们”比作品中的人物更赤裸裸,更可恶。

  强势,宋思明们太强势白逸纯。

  他们手上掌控的巨大的权力和身上拥有的数不清的钞票使他们可以肆意以强凌弱,胡作非为白逸纯。

  宋思明又是可怜的白逸纯。

  宋思明对郭海藻,是一种强盗般的掠夺,是一种土匪式的霸占,是一种成年男人的感官刺激白逸纯。但,从人性上讲,也是一个平常人的、有情有义的真爱。

  宋思明从郭海藻身上得到的,是一个正常男人都可能有的、内心愉悦的本能白逸纯。也可以说,是对年轻时的同班同学白逸纯“好感情节”在中年的延续;是宋思明在险恶的官场上循规蹈矩,在复杂的人际场上惨淡经营背后疲惫心灵的释放;也是对年轻时在事业上为了理想、目标拼搏奋斗而忽略了在生活上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心理补偿。还可以说,是一个男人在用权力、金钱、智慧征服了一个年轻女人之后的自尊心的满足和男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另一种形式。

  宋思明是可怜的白逸纯。

  他在事业上可以光芒四射,可以飞扬跋扈,甚至可谓无所不能白逸纯。但,他在情感世界里,可能像一张苍白的纸,一座凄凉的墓园,一片干涸的荒漠。

  他那样不顾一切的爱海藻,宠海藻,为了看望海藻不惜自己的生命白逸纯。这一切,只有一个答案,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

  他的世界里太需要海藻,太需要如海藻一般的女孩白逸纯。

  长达35集的电视连续剧《蜗居》,在莫可言状的呜咽声中,就这样结束了白逸纯。

  感谢作者,感谢编剧,感谢导演,感谢全体演职员白逸纯。是你们的艺术创造和辛勤劳动,让我们在观看中咂出了生活的百般滋味,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让我们美美地享受了一次久违的文化大餐。

  正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言的那样,“欠债的,债已还;欠命的,命已尽;欠泪的,泪已干”白逸纯。

  郭海藻已经用她的子宫为她的行为买了单,宋思明已经用他的生命为他的错误低了债,李家阿婆已经亡故了快三周年了,观众们的泪水早已经快要流干了,《蜗居》的荧屏也早已经莫名其妙的、久久地关闭了白逸纯。

  那么白逸纯,剩下来的呢?

  “房价”白逸纯,“二奶”,“腐败”------

  是不是该清醒的,应该清醒了白逸纯。该自省的,应该自省了。该反省的,应该反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