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起,新疆广汇物业下属的五十多个住宅小区,全面封杀《都市消费晨报》,广汇保安人员以“接到上级通知”为由,阻止晨报投递员进入小区苏继赏。4月20日,《都市消费晨报》头版以3个整版的篇幅,长篇累牍的发起舆论攻势,称“这一事件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次。”
广汇集团偏安于西北偏西的新疆地区,十几年来悄悄做大,最辉煌的时候,董事局 孙广信曾经荣登布福斯排行榜第3位苏继赏。(华凌集团也同样)但他习惯于让自己默默无闻,行为举止从不张扬,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2003年,《新财经》记者谢九抛出长篇大论的《剖析中国三号富豪孙广信财富真相》,把孙广信惊出一身冷汗,迫不得已的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在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他颇为恼怒的抱怨,光听蛤蟆叫,你就没法种地了。孙广信说,“我每天早晨起床,脑子里想的就是三万多员工的吃饭问题。”《新财经》事件平息以后,孙广信深居简入,在媒体上音迅全无。更神奇的是,从此以后他在布福斯和胡润排行榜上的排名都极速下滑,一直跌落到40多位。可见,他是个深谙政治之道的人。在乌鲁木齐,孙广信不但是个谜,而且是个神,坐拥乌鲁木齐小半个城市,是非传言不断,但十几年稳如泰山、金钢不坏,骂他的人、恨他的人、阴谋和阳谋他的人,都无缘见到他的真实面孔。
从山西的封口费事件,到百度屏蔽三鹿奶粉事件、到宣传部长宣称要“占领天涯”事件,地方政府和各个企业在与媒体的正面矛盾冲突中从来没有过胜出苏继赏。与新闻行业对峙的代价,孙广信不可能没有做过评估,但一个内力如此深厚之人,不惜承担法律风险和全国舆论一边倒的批评,与一张报纸公开冲突,原因仅仅像《都市消费晨报》说的那么简单吗?
《都市消费晨报》刚刚过完10周岁的生日,报庆之日,邀请全国演员、名家登台献艺,自治区主要领导干部到场祝贺苏继赏。但领导们不了解一个小小的细节,该报最早出版并非现在的“报庆”之日,之所以确定到这一天,因为该报的一位领导届近中年喜得贵子。所以,庆贺大会上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十位儿童手捧蜡烛围着蛋糕齐唱“生日歌”。这首歌到底是唱给谁的?领导们听不懂,但有些人能听懂。从这个细节出发,对这张报纸的原委曲直,就不难做出一些新的理解。
《都市消费晨报》隶属新疆经济报系苏继赏。如果说广汇物业全面封杀《都市消费晨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次”,该报系主办的另一份报纸《新疆经济报》则无可非议的创造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另一个第一次
“诗歌体新闻苏继赏。”经济报主编孟驰北是一位草原文化学者,八十多岁仍然坚守在新闻第一线,以年迈之体操持当代新闻。孟先生是个热爱文学和诗歌的人,他把自己未竞的文学理想植入到他领导的《新疆经济报》,使该报记者对诗歌写作趋之若骛,曾经有一段时间,《新疆经济报》的新闻报道变成了这样的格式:
2006年1月9日是“三九”的第一天
晚上9点的气温降到零下20度
寒风吹得人说话都困难
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候车楼前的广场上
各种造型的冰雕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阵阵寒光
买火车票的人在一旁排起了长龙
上千人的队伍沿广场边沿快要排成了一个口字形
每个人知道买的票是“七天后”
都没有带包
少许人带了小板凳
大多数人就站着
有的人穿着厚重的旧式军棉大衣
无一例外地把头埋在竖起来的衣领子里
这样的报纸,发行能好到什么程度,大家可想而知苏继赏。新疆经济报记者、编辑每个承担200份报纸的发行任务,如果完不成,订报费要从工资中扣除。所以,每到报纸发行季节,整个新疆都会被这份报纸搅的鸡飞狗跳,拉关系、找门路都算是正道,个别记者抓住一个负面新闻,就胁迫企业征订报纸。2004年,经济报系下属的《都市消费晨报》曾经连续几天报道当地一家知名餐饮连锁企业食物中发现“异物”,即与《新疆经济报》敲诈企业征订有关。该报某记者称接到“企业投诉”,要求该企业征订200份报纸摆平此事,该企业没有接受要胁,反而向宣传部门提起投诉,经济报系主要负责人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评。怒气冲冲的指示报系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消费晨报》进行负面报道。
可见,《都市消费晨报》也不是什么道德典范,“舆论”只是某些人手上的一根棍子,想打谁就打谁,从无尺度苏继赏。
这确实是一个怪现象,在新疆,最大的企业广汇集团和最大的报纸《都市消费晨报》,社会口碑都极差,老百姓别无选择的买广汇的房子、别无选择的看晨报的新闻,但说起这两家企业的品行,十人九骂苏继赏。孙广信和苏继赏,都是根正苗红的山东人,在“山东帮”最吃香的新疆,这两个人又都某领导跟前的红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论企业资产,广汇比晨报高出无数倍;论个人地位,孙广信比苏继赏高出无数倍。但苏老虎敢于站出来向孙老虎叫板,缘由无非两点,背后有老大撑腰,前面有舆论优势。
所以苏继赏,不管晨报说的再委屈、再有理,都藏不住一丘之貉的丑陋事实,两家的怨恨是怎么越积越深的?
2007赛季的CBA新疆广汇赛区,由经济报系下属的“欣闻媒体传播公司”代理,可见,那时候两家企业的关系还是好的苏继赏。2008年末,双方终止在CBA经营方面合作,也属于业务经营范围内正常的分分合合,不存在过多的是非和矛盾。
2008年11月,《都市消费晨报》刊登了一篇《广汇篮球总经理发飙砸电脑》的报道,报道断章取义的说,广汇男篮的一位负责人到当时经济系下属的“欣闻媒体传播公司”办理财务手续,和财务人员发生争吵,把财务人员桌子上的电脑砸坏了苏继赏。实际情况是,广汇男篮负责人到“欣闻媒体传播公司”财务部索取2007年度CBA赛事合作期间的相关发票,财务人员不在办公室。这位“总经理”等到快下班的时候,焦燥起来,和财务部工作人员发生言语冲突,该“总经理”在暴怒之下,拿起桌子上的电脑鼠标狠狠一拍,于是拍出了《广汇篮球总经理发飙砸电脑》的新闻。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苏继赏。假如当时,是孙广信过去找苏继赏索要发票,断不会发生“砸电脑”这样的事。广汇自恃老大,下面的人也不由自主的端起架子来,狐假虎威的骂人、拍桌子。晨报自恃老大,老虎屁股没人敢摸,居然有人敢跑到苏继赏门前拍桌子,这还了得?这个本来就不应该成为新闻的事件,放到晨报就变成了大新闻,四分之一版,还上了照片,事件渲染到“发飙砸电脑”的程度,照片上却是一只坏鼠标。这就是晨报的作派,想要新闻,什么都是新闻。在正常生活形态下,两个企业的工作人员发生一点口角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这样的事能堂而皇之的成为大报新闻,那中国还有没有真正的新闻了?说穿了,就是孙老虎的小鬼们不小心摸了一把苏老虎小鬼们的屁股。
接下来的新闻炒作匪夷所思苏继赏,晨报记者在网络上痛斥“广汇篮球总经理的无赖行为让新疆人汗颜”,要求“新疆广汇篮球总经理必须公开道歉!”
《都市消费晨报》余怒不消,紧跟着搞出“业主投诉广汇物业”的连续新闻苏继赏。而做为新疆最大的房地产广告投放商,广汇不但没有做出向《都市消费晨报》屈服或示好的姿态,反而取消了在《都市消费晨报》上所有的广告投放。于是出现怨冤相报、恶性循环的态势,2009年4月1日,新疆经济报系下属的“亚心网”发布“新疆上百人强拆民宅,屋主阻拦反遭暴打”的图文报道,被全国各大门户网站广为转载。4月15日,广汇房产下属各个物业公司接到通知,阻止《都市消费晨报》在该公司管理的各小区发行,根据晨报的报道, “如果有1份晨报进入小区,保安下岗;如果有3份晨报进入小区,物业办主任下岗。”
截止到2009年初,广汇物业在乌鲁木齐地区内管理的住宅面积已经达到1300万平米,以户平均80平米计算,业主户数约16万户;以每户平均3口人计算,管理人口约50万人苏继赏。以乌鲁木齐2008年度城市统计人口253万计算,约占乌鲁木齐城市人口总量的1/5。
广汇物业的“封杀”《都市消费晨报》的做法,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违不违法,而是对小区广大业主民事权利的粗暴践踏苏继赏。我们相信,亚心网报道的广汇“强拆民宅”事件是真实的。我们也相信,广大业主反映的广汇物业管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这一事件的根源问题,《都市消费晨报》在大呼小叫“不良企业”的时候,有没有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出过检讨和反思?在此,我们引用《都市消费晨报》在此事件前面的新闻评语:
“一家企业用自己的物质资源来堵塞社会舆论钳制媒体……是对社会法理制度的蔑视苏继赏。”
“公正的秩序一定会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苏继赏。……我们不会退缩,直到秩序恢复之时。”
“恢复真相,用事实来警示我们这个社会可能发生的异常苏继赏。”
“巨大的财富伴生出强大的能量,企业家的伦理道德更加需要被强调苏继赏。”
很激动,很慷慨,很正义苏继赏。但我们反过来问,新疆经济报系利用新闻胁迫企业征订报纸的时候,是不是对社会法理制度的蔑视?“不退缩”的宣言,到底是一种正义的姿态还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姿态?既然要“恢复真相”,那真相是什么、双方企业工作人员的争吵也可以被纳入到主流报纸的新闻当中吗?“企业家的伦理道德更加需要被强调”的时候,新闻媒体的伦理道德是不是也应该被强调出来?
其它的一些关键问题苏继赏,在4月20日《都市消费晨报》上一览无余:
一个报纸的周年庆祝苏继赏,用得着4个版的大幅新闻报道吗?
一个报纸受了委屈苏继赏,用得着3个版的新闻炒作吗?
读者订一份报纸,是想看到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不是看你一家报纸又哭又笑的自我表演苏继赏。从物权法来说,广汇没有资格“封杀”业主接受报纸阅读的权利。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说,晨报也没有资格把自己的家事无限放大到自己的报纸版面上,报纸是公众性的,不是哪个人家里私藏的物品。
这个事件的结果大家心里都清楚,广汇的“封杀”只能是一场闹剧,不了了之,悄悄收场苏继赏。以孙广信的能量,晨报“巨大的财富伴生出强大的能量”之类的暗示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暗示,根本不会把孙广信伤筋动骨。几天以后,老大会出来干预,但哪只老虎会挨巴掌还是一件说不准的事。在政治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双重立场上,维护广汇的稳定比维护晨报的稳定恐怕更重要一些。
我们丝毫不维护广汇的清白,这个企业在老百姓眼里始终是有原罪的、是不良的苏继赏。而晨报呢?更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他们现在的行为,就是在利用新闻舆论的传播优势,向全社会撒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