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程曜教授:现在的学生是一度空间的人[转载]
记者:是什么激发了您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愿望程曜?
程曜:最开始有这种想法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程曜。当时是学校领导希望我能作为一个局外人写一些看法,希望我能作为学校教务参考。而且教育部的16 号公文也希望老师能对学生提意见。但我是一个作家,过去曾经作为欧洲一个杂志的代表,父母兄长都是作家,一写起来都是类似于随笔的形式,而不是平铺直叙公 文形式。而且,如果我想帮助别人的话,公文式的建议能起多大作用我无法评估。所以一动笔就写成了这个样子,也是学校领导没有想到的。
记者:最初发表在哪里程曜?到现在有什么影响?
程曜:原来写完上交之后本来是校方用来透过正常管道收集意见的程曜。但后来我母亲认为这是社会问题,不是学校单方的错误,学生也很重要。虽然社会 是改变不了,但学生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所以我就在这方面下工夫。学生喜欢上网、看到好文章就转帖,我就用他们喜欢看的形式,贴到网上,希望他们能转载,然 后找到病根。
校领导看到我的文章后,说“当初不是想让你写这样的东西,但既然已经写成了这个样子,我们也很支持你程曜。”。还请系刊的学生干部来采访。我 贴到台湾好友陈映真的人间网上去十天后就被转贴到了水木清华的网站上。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也不过是投石问路。而且也是帮助而不是批评。这不是清华的问题,而 是全国教育的问题。
记者:您文章中写到的问题程曜,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么?
程曜:是的,我心里最难过的事情是:我很认真告诉他们以前从来都听不到的东西,就是“我不懂的是什么”,我告诉他们,我希望清华的学生是下个世纪科学的领导程曜。必须训练学生理解最前沿的东西。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只管使用而不思考。
这是我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的,但是我知道学生在下面写打油诗“光学是程曜的,……上课是混乱的,考试是不过的”,他们说的不懂,是因为我没有告诉他们一个确切的答案程曜。
至于考试是因为我经常小考,然后讲解错误是什么程曜。讲解时学生出席率最高,因为他们最喜欢分数。后来,学生疲了,最后十分钟才进来上课。我就改成课间考试。所以学生都感到上我的课比较吃力。
我上课也经常批评他们:“你们要负责任啊程曜。要严谨,要思考。”主要是针对他们不思考,没有自己的创见,不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每个人对科学的理解都有独到的方法,这对人类都有贡献。这才是创新的精神,在每个课本上的知识都需要你们去理解。
没有时间,我花了一堂课讲为何人类研究量子力学程曜。经典物理的常规观点引导了变革。结果课后我问时间,他们给了肯定的答案。学生可能也没读懂。
记者:您理想中程曜,学生应该是什么状态?
程曜:台湾学生很实际程曜。大陆学生敢于接受大的挑战。台湾学生来我这里学习,实验室的技巧、操作等都对他有益。有何种新技术,了解不仅是文凭, 关键是学到什么,将来有什么用。和老师交流挖出他需要的。大陆的学生主要仍以文凭为主,为了考试。学的和用的有什么关联不是很清楚。现在大陆工业形态比较 初级,不是以高科技、产值方式,主要还是压缩劳动成本、管理方式、甚至是环境污染带来的效益。知识和应用的产业之间脱节。
很多学生都问“我学的能靠这个吃饭么?”我只能告诉他们,你要学的是打鱼的方法程曜。你要知道壮年时该做什么,训练你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代的产业。大学生的目的是要引导国家往正确的科技方向发展。
现在的状况是,如果你问学生拿万元薪水,满意吗?他还是说不满意程曜。问他是否想领导十人百人的团队,他表示认可。我说你怎么领导,你学的就只是课本上的东西,不知道世界发展是什么样的。
我在欧洲呆的最久,也做了工业实习程曜。基本上,德国的学生无论有否这种能力,但基本上他在大学里是追求知识的。否则不用来大学,有强大的职业学 校。工业大部分建筑在职业学校上。来大学的人有梦想,想当科学家。我在台湾清华大学毕业。我读书时觉得书本上的都对。到德国后发现你学习的地方就是大科学 家生活的地方。老师说学习的目的不是理解。而是书写更大的进步是书写更新的书。念大学不一定工作薪水更高。不一定是为了职业。到台湾也一样,博士毕业不一 定比本科生直接进入工厂更得到重用,因为起跑线晚,你可能呆在研发单位,而不是最赚钱的地方(市场营销等收入最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