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Sinological Translation?——A Study of the Debate between H.A.Giles and Arthur Waley

  【摘要】:正Introduction To answer this question,it is better for us to begin with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word sinology.Lexically,sinology has a dubious beginning,and an increas- ingly nebulous semantic nature.Its denotation has been so shifted that any defini- tion we give is likely to cause misunderstanding unless we want to have recourse to a broad generalization of its main concerns to reduce the ambiguity.So what we

  【分类号】:H059

  (如何获取全文严慧?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严慧,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第二届电子书编创大赛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清风;鲁迅与编辑道德[J];编辑学刊;1997年04期

  2 郑工;“新工艺运动”说辨[J];东南文化;2001年09期

  3 展万程;;论治安学的逻辑起点[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4 朱桂成;阐释学与“多向度”翻译标准[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陈辉;;建国初期《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姚远;不应忽视生育文化中的习俗问题[J];南方人口;1999年04期

  7 詹虎;从马克·吐温到约瑟夫·海勒——试论美国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文学[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梁向阳;试论鲁迅小说《怀旧》创作的心理机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曲彦斌;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民俗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4期

  10 万军;简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如罕;脂砚斋与哈斯宝《红楼梦》评点之比较[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2 石娟;疏离与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瑞雪;在叙说自我和自我叙说中获得自知与自治——自叙传小说探析[D];清华大学;2004年

  4 蒋丽霞;汉乐府音乐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志红;有意误译的阐释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6 夏露;论中国自传文学的现代转型[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韦升;毛滂《东堂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夏晔;真诚拥抱灵魂的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旭东;革命实践的产物[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丽萍;论梁武帝的学术文化成就[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逸飞;;丝绸之路的纹理:联珠纹——中西文化交流第二次高潮的写照[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梁光玉;“文化涵摄力”的是与非[J];探索;1986年06期

  3 查明建;中西文化交流中“误解”现象探讨[J];池州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4 高致贤;木楼前的遐思[J];中国天主教;1996年05期

  5 宋德华;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谢丹;黄迎新;;从“鬼子”称呼看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7 韩小林;林秀春;;论林则徐与近代初期中西文化交流[J];嘉应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何谐;;法国耶稣会士的中国研究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利玛窦规矩”与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J];中国宗教;2009年07期

高致贤的文章入选跨学科翻译研究国际译联第4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之三(转载):严慧

  10 张美平;;马礼逊经典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計翔翔;吳倩華;;明清之际入华传教士眼中的中国食物[A];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任大援;;20世纪中国学者对西方汉学的影响与贡献——以《华裔学志》为个案的研究[A];“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刘先觉;;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西式建筑概述[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5 林鸿民;;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老街与现代文化产业对接建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

  6 陶辛夷;;浅析文化传播的润物细无声——兼论海外华文媒体在中华文化对外宣传中的作用[A];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达兑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儒教与基督教之会通和贡献[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余三乐;明末清初北京何以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N];光明日报;2001年

  3 记者 孙亚斐;有望解开罗马兵团消失之谜[N];兰州日报;2010年

  4 孙小礼;让地球两端的民族携起手来[N];学习时报;2006年

  5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N];光明日报;2008年

  6 王晓朝(本文作者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严慧。);中西文化交流:破除三大障碍[N];中国财经报;2003年

  7 特派记者 初小玲;中西文化交流渐入佳境[N];北京日报;2000年

  8 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马戎;中西文化交流的正确方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小兰;澳门:各美其美的中华合唱[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张西平;回到平等对话的元点上[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范铁权;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D];南开大学;2003年

  4 朱明海;许渊冲翻译研究:翻译审美批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蒋向艳;向着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觉探寻[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继东;中西文化影响下的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研究(1802-1885)[D];暨南大学;2008年

  7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8 周燕;法国耶稣会士兼“国王数学家”李明及其《中国近事报道》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刘亚轩;清初来华传教士马国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许渊冲与庞德中诗英译思想与成就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钱雅欣;许渊冲文学诗歌翻译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晶;从许渊冲翻译美学视角看李清照词的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索彦英;基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探讨许渊冲英译唐诗的审美再现[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钱晨;从许渊冲的诗歌翻译论译者主观性[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祝琳;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昆;论许渊冲的翻译美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聂韶峰;从译者的主体性看许渊冲唐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肖琳;论许渊冲唐诗翻译中的主体性发挥[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宁济沅;论许渊冲古诗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彰显[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