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徐志柳。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徐志柳。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
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徐志柳。”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励志故事 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徐志柳。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徐志柳。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徐志柳。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徐志柳。
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徐志柳。”。
1955至1961年徐志柳,在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原育英学校)学习; 1961至196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 1967-8至1968-11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实习研究员; 1968-11至1970-4湖南西湖解放农场、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 柳传志后来说,当年的繁重劳动是“痛苦不堪的事情”; 1970-4至1983-10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6年,柳传志任北京联想总经理; 1983-10至1984-11中科院人事局领导干部处,干部; 1988年创建香港联想; 1989年升为总裁; ......
柳传志1955至1961年徐志柳,在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原育英学校)学习;1961至196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4] ;1967-8至1968-11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实习研究员;1968-11至1970-4湖南西湖解放农场、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 柳传志后来说,当年的繁重劳动是“痛苦不堪的事情”;1970-4至1983-10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3-10至1984-11中科院人事局领导干部处,干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