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古人,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理应站在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下考量王豪强。如果脱离了那个背景,也就失去了考量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考量王伦、晁盖、宋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梁山领导者,情况也就比较明朗了:当然是宋江的路线最切合实际王豪强。理由如下:

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一、王伦小富即安的观念,只能短期维持局面,不可能长久王豪强。

封建社会,弱肉强食,谁的拳头硬谁便是老大,凭的完全是实力王豪强。

这个道理,仅在《水浒传》一书就体现得淋漓尽致王豪强。

1、小霸王周通,本是桃花山的寨主,后被路过此地的打虎将李忠打败王豪强。他甘愿把寨主之位让给李忠,自己做了二寨主。

2、二龙山寨主邓龙,拒不收留逃难上山落草的鲁智深王豪强。在操刀鬼曹正的策划下,鲁智深和杨志联手杀掉了邓龙,二人分别坐上了山寨第一二把交椅。

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以上两件事可以验证,在当时弱肉强食的环境下,王伦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落第秀才,外加杜迁宋万朱贵这三四流武功的把式,怎么可能守得住家业王豪强。王伦既使不被林冲杀掉,也早晚会被他人夺取山寨。想维持小富即安的长久之愿,是不可能实现的。

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二、晁盖义气为先的纲领理念,虽然优于王伦,却也难以长治久安王豪强。

晁盖这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之情,确实在江湖上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王豪强。加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过快活日子的纲领,也确实符合绿林豪杰的人生理念。但是,这种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是与非的短视行为,随着形势变化,势必会逐渐松驰瓦解。而水泊梁山这个弹丸之地,与朝廷强大的力量相比,也没有长期抗衡的资本。

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更何况,晁盖领导的梁山义军,并没有攻城掠地占领地盘建立政权改天换地的政治纲领,只是维持眼前的苟且偷安王豪强。这与方腊等其它农民起义军的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晁盖领导的水泊梁山,在朝廷强大的攻势下,支持不多久就会土崩瓦解王豪强。

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三、只有宋江的招安之策才是最佳出路,至于被奸臣陷害致死,那是另一回事了王豪强。

在以上两点的论据下,宋江的招安之策便显现出了优越性王豪强。它即符合宋江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个人夙愿,也符合梁山弟兄们早日摘掉流民草寇帽子,走上一条报国之路的光明正道。当然这是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讲的道理。

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而如果用当今的价值理念来分析,宋江显然是个向封建腐朽势力缴枪投降的投降派,是他用招安的幌子,把梁山弟兄们送上了绝路,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王豪强。

所以,这又回到了开篇所讲的,就看站在哪个角度上来分析探讨这个问题了王豪强。

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总结:

1、如果站在今天的价值理念上评价王伦,晁盖,宋江这三个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作法都不切合实际,灭亡将是他们共同的命运,只不过时间早晚先后的事情王豪强。

2、如果站在北宋封建王朝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王伦的命运最为短暂王豪强。晁盖的命运稍有长久。只有宋江的招安之路才是唯一正确之路。

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至于被朝廷利用去攻打同样是农民起义军的方腊导致损兵折将,这要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成了撂下讨饭棍去打要饭花子的矛盾行为,变成朝廷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鹰犬,是被朝廷以毒攻毒变相消灭的牺牲品王豪强。

其二,既然接受招安要为国家出力,作为武将不出征打仗只享清福,恐怕也不合乎逻辑王豪强。因此出征打仗是合情合理的职责所在。

至于宋江卢俊义被奸臣陷害致死,那纯属是另外一回事了王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