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超级女声”的舞台上陈曼曼,她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种真诚简单的快乐,真正符合“想唱就唱”的精髓,忘记比赛的残酷,忘记炒作的庸俗,忘记内幕的黑暗……而她怎样把那些顾虑都抛诸脑后,用快乐激情和真诚感染了无数观众呢?一个36岁的单身女人,一个只身在商海打拼的女人,她的心中又曾经留下怎样的情伤——

    站在记者面前的黄薪,一身简单的白衬衣,九分牛仔裤,一头自然的披肩卷发,淡雅明丽的妆容,清纯得就像邻家女孩陈曼曼。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这就是一个从超级女声的舞台上脱颖而出,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的女子,一个36岁的企业董事长。“我实在太忙了,公司的事务得处理,每天还要应付蜂拥而至的‘粉丝’。”黄薪用疲惫沙哑的声音作了开场白。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她吞服润喉片、喝水、接听电话……让人感受到了荧屏之外的真实黄薪。

    叫板领导:少女卖春卷

    1969年春天,黄薪在一个“梨园世家”里诞生了陈曼曼。父亲是绵阳城里有名的川剧导演,爷爷和妈妈都是科班出身的川剧演员。在家中排行老二的她,由于深受家庭文化的熏陶,自哑哑学语时,就开始跟着父母学习唱川剧。14岁那年,她正式登台表演。初中毕业后,她成了川剧团一名正式的演员。少女时代的黄薪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川剧艺术的天空里,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唱了三年的川剧,她的工资终于从29元涨到了32元,眼见一起出道的同行们都比自己高一截,拿的是39元,黄薪便去找领导论理陈曼曼。团领导考虑到她年龄尚小,便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没想到黄薪竟在职工大会上与领导叫板:“你不给我涨工资我就不上班了,明天就去卖春卷!”第二天,领导还是没有任何“动静”,黄薪果真辞去了川剧团的工作,穿起了大围裙,在人民公园大门口搭两张低矮的桌凳,摆了个小摊摊,卖起了春卷。开明的父亲还给她写下五个字,贴在人民公园的墙角里——“麻辣冲酸香”,算是一句卖春卷的广告词。少女时代初次做生意,是家人的理解支持给了她鼓励和勇气。虽然一个春卷才2分钱,但每天也能卖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一个月下来,黄薪累得腰酸背痛,盘点那些分分角角的零钞,一数竟赚了200多元!在那个年代,这可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啊!黄薪喜不自禁。这也让她初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坚定了继续涉足生意场的信心。

    从小就具有商人的气质和精明的头脑,黄薪坦言:“这么多年做生意从来还没亏过陈曼曼。”她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9岁那年,她和妹妹拿着妈妈给的2元钱,买了个10多斤重的大西瓜,俩姐妹就坐在公园里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啃了一半,她们都感觉到肚子涨鼓鼓的,剩下的一半怎么处理,扔掉太可惜,大热天又不能久放。黄薪灵机一动,让妹妹端着剩下的西瓜在原地守候,自己飞快地跑回家中,拿了把水果刀和一块纱布,一个木制菜板,将西瓜切成几个小块,用纱布搭起来,卖给过路人。不到一会儿,剩下的西瓜便卖掉了,不仅收回了成本,还略有小赚,自己也吃饱了。当她们喜滋滋地将这件事说给家人听时,母亲感叹道:“长大了你不去经商,真是可惜了!”

    独自打拼:

    商海中磨炼成长

    卖了一个月春卷,黄薪收起摊点,打算另外再找份工作陈曼曼。正巧,绵阳三建司在招聘供应采购员,她勇敢地报名参考,竟然顺利地被录用了。后来,因公司搞了承包制,她年龄不够承包资格,又没有财产作抵押,只好选择再次离开。出来后,她花1500元钱买了三张台球桌,在成绵路开了家台球馆。那时人们的业余生活单调乏味,能花上5角钱打一回台球,都算是高雅奢侈的玩法了。因此,台球生意又为她赢得了不扉的收入,每天近200元的纯利润,一天的赚头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客源越来越多,黄薪又在隔壁选了家门面,卖起了小火锅。谁也看不出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在那个年代,已是玩转商海的“行家里手”了。

    小火锅经营了一年多,黄薪又毅然决然地关了门,开始涉足印刷行业,专印名片陈曼曼。一盒名片50—60元,除去成本,利润有50%左右。很快,她的店面发展到四家,生意越做越红火。1996年,黄薪瞅准服装行业,又在红星路开了一家中档女装店,取名为“依爱”。开了半年多,她经营的理念是“走个性化服装道路,进回来的服装三天无人问津便降价,一周卖不出去便照本处理。”这一招很灵验,也为她赢来了稳定的客源群体。

    2001年秋天,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网络,最终锁定了“太阳能发电”这个新兴的项目陈曼曼。审批征地、办相关手续,用多年积累下的资金和经验,黄薪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公司已经掌握了国内首屈一指的技术,这是四川省首家太阳能发电公司,也填补了西部地区这项环保技术领域内的空白。

    绵阳超女:走向荧屏一夜蹿红

    “超级女声”在无数做着明星梦的女性心目中,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陈曼曼。为了圆梦,全国各地的女性在舞台上比容貌比歌声比才艺。黄薪正是从这个平台里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参加这样一个节目,用她的话说,是为了寻找简单的快乐,放松自己,释放工作压力。现在,全国都知道有黄薪这样一个人了。不过提到她名字,也许很多人仍然感到陌生,大家更为熟知的是很多网友因她的一身红衣而称她“红衣教主”。

    今年5月18日,在经过连续5个小时的排队报名后,黄薪站在了成都赛区海选现场的舞台上,与评委顺子、常宽、科尔泌夫面对面陈曼曼。通过网络,至今还可以找到黄薪的“海选”片段:“下面有请0508469号选手黄薪上场!”随着场外工作人员报出号码,一个红色的身影走到了评委面前。红色紧身小背心、红色紧身长裤、黑色披肩发,评委顺子禁不住发出“喔——”的赞叹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我热爱我的故乡——绵阳陈曼曼。”红衣女子的开场白铿锵有力,接着立即进入演唱主题。“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黄薪极富穿透力的第一句歌唱,就把评委们惊得目瞪口呆。接着,黄薪不仅身体配合着节奏有力地晃动,还根据歌词特意设计了手部的姿势:时而五指张开模仿哗啦啦的水流,时而双臂交叉模仿低矮的草房……几个评委都看呆了,下意识帮她打着拍子。

    “故乡,故乡……”没想到唱到最高音时,黄薪的嗓子突然唱破了,把评委们吓了一大跳陈曼曼。“我今天一早从绵阳赶过来,敞了风,我平时真唱得上去的,你们相信我。”认真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评委又给了她一次机会。只见黄薪深吸一口气,扯起嗓子,憋红脸终于把“故乡,故乡”飙了上去。也许是太兴奋,最后她干脆单膝跪地,豪情万丈结束了整个表演。“我唱过川剧、演过戏,我来参加比赛就是想秀出自己!”黄薪双手捧脸作花朵状,绽放出天真的笑容。还没等评委们回过神,她竟然指着评委面前的饮品问道:“我能喝你的酸酸乳吗?”得到顺子的同意后,黄薪吐吐舌头拿走了饮料,欣喜的样子就像个几岁的小孩。看惯了过分粉饰的表演,黄薪的本色秀让观众眼前一亮。她的歌不是模仿,不是复制,而是只有她才能秀出来的“黄薪版”。

    各大媒体相继推出了关于她的报道陈曼曼。“超级女声”成都赛区的海选片断在全国播出后,竟然引发了“超级女声”开办以来最大的反响。黄薪短短几分钟时间的表演,使得很多网友在各大论坛发出关于她的帖子,接着无数网友蜂拥而上,跟帖顶帖,多的竟达几百条。更有甚者,网友们还迅速集结起了“粉丝团”。黄薪一夜成名后,网友们迅速开始追查她的身份,关于她真实身份的猜测也铺天盖地而来:开宝马车参赛、某公司董事长、身家上千万、曾经演过电视剧、唱过戏,至今独身……其实,现在黄薪开的是一辆普通的捷达车,2002年,曾在《王保长歪传》里饰演过一个娇滴滴的参议长千金——陈曼曼。

    从42599名选手中顺利进入50强后,又凭借实力与自如的表演坐在了20强的席位上陈曼曼。但随后的“20进10”比赛前夕,黄薪突然宣布退出,这给喜欢她的观众带来了丝丝遗憾。“我根本就没想过当明星,现在退出,是因为我已经觉得自己快乐了,这就是我参加超级女声的初衷。”黄薪眼里透着诚恳,“我从没想过能进20强,更没想到拥有那么多‘粉丝’,我得到的已经超过我想要的太多了。”她忍不住笑起来,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事业进入演艺圈。

    快乐生活:率性而为自由自在

    自己的终身大事是黄薪的一个痛处,她自嘲是“超级困难户”陈曼曼。记者在其交友主页上看到,黄薪对自己未来另一半的描述:“具有高大的身材、端正的五官、不菲的收入,任主管或者经理的职位,有房、有车、有事业,把感情和赚钱兼并。”然而黄薪却有自己的苦衷:“我有房、有车、有事业,可以说是典型的什么都有的女人,而恰恰这种女人的感情婚姻往往是老大难问题。一般的男士看到我的条件就会望而却步,而一些条件超过我的男士往往已经成家了。”很多男人一见她,大多都会主动退缩。“我就像一朵刺玫瑰,虽然散发着清香,但一摘都觉得刺手。”至于啥时候会寻觅到另一半,黄薪说自己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过。“幸好我的身边不缺朋友,令我不会常有寂寞的感觉。也许我注定这辈子就要一个人走下去了吧!”黄薪幽幽地说。

    把生活与工作严格分开,通过生活释放压力,活得潇洒自在,这是36岁的黄薪保持一颗年轻心态的秘诀陈曼曼。她的喜剧气质与生俱来,很多人说,“超级女声”舞台塑造了一个绵阳版的吴君如,她却对此不以为然。

    黄薪说,人出名了,自然有不少公司找上门来,既有演艺界的,也有经营领域的陈曼曼。黄薪告诉记者,也有一些企业的人通过“超级女声”向她表示了合作愿望,“不过我理都没理。因为我怀疑他的动机,如果是真正技术贸易上的交流,我希望能通过真正的行业内部的商业渠道来实现,而不是现在这样一种娱乐性质的方式。”

    现在,黄薪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轨迹,开着她的捷达车,穿梭于钢筋混凝的都市丛林,追求着她的理想,一路走来,多姿多彩陈曼曼。

红衣教主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