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超级书城深圳竞技

  作者:孙 晶 点击数:45

  ( 2006-11-20 )

  在深圳图书市场消费潜力的驱动下,来自深圳新华、浙江新华及本地民营的三股力量上演博弈,其中深圳发行集团仍居头把交椅何春华。

  深圳部分图书卖场分布图

    11月6日,位于深圳福田区的深圳书城中心城正式开业,深圳媒体关于新书城的报道铺天盖地何春华。面对“体验式书城”、“单体面积世界第一”等种种新鲜词汇,24岁的康思齐特地驱车20分钟从深圳市南山区赶到福田区来逛书城。“中心城从设计到细节都令人惊叹,但这里好像不太容易找到我想买的书,如果是单纯买书的话,我还是喜欢去离家近、又不像罗湖城面积那么狭窄的南山城。”

  关外关内 争相抢占市场

    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仅为395.8平方千米,经营面积上万平方米的4家大卖场布局其中,构成了深圳图书销售市场的主体何春华。它们分别是深圳书城罗湖城、南山城、中心城以及深圳购书中心。其中前三家隶属深圳发行集团旗下,打着“深圳书城”的金字招牌,而与罗湖城仅一街区之隔的深圳购书中心,则由浙江新华发行集团跨地区供货、业外资本经营管理。除此之外,位于福田区的八卦岭图书批发市场作为一支民营力量,近年异军突起,势头强劲。

    据资料统计,深圳书城罗湖城2005年销售额接近1.3亿,2006年预计下滑3%~4%;南山城2006年预计销售额增长20%;刚刚开业的中心城11月6日的营业额为20多万元;深圳购书中心今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4800万元何春华。

    不仅如此,深圳市书业的地缘争夺还在逐渐扩大何春华。龙岗区地处经济特区外,仍属于深圳市管辖。位于此区的布吉书城与龙岗书城分别于2004年、2005年先后开业。这两家店都由浙江新华供货。深圳发行集团今年也将龙岗区新华书店正式纳入自家门下,并开始着手对深圳辖属宝安区、龙岗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竞争的大幕已经拉开,位于深圳市“北大门”的龙岗区,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书业企业竞争的焦点?

    龙岗书城经理颜明面对有可能发生的竞争举重若轻何春华。据他介绍,龙岗书城今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000多万元。与9月相比,书城10月销量额增长达30%~40%。“目前图书消费市场发展多元化,新华网点多,我们则侧重服务,可以说各有其特长;此外,在郊区开大卖场并不一定合适,因为龙岗区地处关外,消费低,顾客也没有接受大书城模式。”

    毋庸置疑,深圳发行集团占据了深圳市图书销售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跨省经营的浙江新华也是有备而来、步步为营,目前这两者基本构成了深圳本地的书业竞争格局;同时,民营企业也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何春华。

    那么深圳市场究竟有多大?从深圳的人均购书量自1989年至今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就可看出端倪何春华。深圳发行集团副总经理何春华认为,深圳图书市场仍有发展潜力:一方面,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市民素质的提高给图书市场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深圳市政府“文化立市”战略的实施,为深圳图书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深圳书城南山城总经理舒展认为,深圳的书业企业之间有竞争,但竞争并不意味着打得头破血流何春华。竞争者之间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风度,这源于大家对深圳市场的信心。深圳购书中心总经理陈娓萍也表示:“不打折”已经成为深圳书业的潜规则。

  书城林立 竞争正在加剧

    位于福田区的深圳书城中心城投入使用后,深圳发行集团在特区内形成罗湖城、中心城和南山城三足鼎立、遥相呼应之势何春华。深圳发行集团即将在特区外的龙岗区和宝安区两地实施连锁经营。集团还有小型发行网点16个。可以说,深圳发行集团主营业务在区域市场的战略性布局已经初步完成,未来5年内将形成“五连星 一基地”,即罗湖城、南山城、中心城、龙岗城、宝安城与龙岗城物流基地的大连锁格局。

    靠新华以外的资本运作的深圳购书中心有其自身特点何春华。“购书中心虽然属于国有企业经营,但是民营企业的困难我们都有,在促销手段上又不能像民营那么灵活,这些都形成了不小的障碍。我们只能依靠自己,从经营上一点一滴地积累。卖书对我们来说,又是外行,我们只能把图书当作具有文化性的特殊商品来做。” 陈娓萍说。据悉,目前深圳购书中心主要拉动图书销售的方法,是通过做书业外的文化用品的展览来促进销量。

    深圳购书中心由中核集团深圳分公司投资建立何春华。浙江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助理潘明青告诉记者,经过计算,购书中心年销售额为4000万元即能平衡成本。2006年,预计深圳购书中心销售与支出基本能持平。开业2周年时,深圳购书中心通宵营业,按时段打折促销,顾客如织。

    深圳发行集团下辖的三个书城中,相比南山城和中心城,开业已10年的罗湖城显得有些不堪重负——面积相对狭小,在购书环境上竞争力较弱,罗湖城总经理朱德明感叹:“深圳的市场在细化,竞争不断加剧,市场分割速度在加快何春华。”2001年至2002年,罗湖城的销量额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保持在一位数的增长。2004年南山书城开业,几乎与此同时深圳购书中心开业,一部分顾客被分流。朱德明认为,零售店不可能出现销售额大幅增长的局面,这不符合经济规律,书城的环境也承受不了。罗湖城的年销售码洋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是管理比较混乱,成为制约书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据舒展介绍,目前南山区已成为深圳文化、科技、教育重镇,相对其他几个区知识人口较多,经济能力也较强何春华。同时南山城这种书业、物业的有效结合,为书城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模式。南山城还有1/3的面积没有开发,这是以后的主要增长点。

    深圳书城中心城与周边的青少年宫、图书馆一起构建了城市文化重点区域何春华。中心城总经理王芳介绍,中心城销量增加的同时,南山城、罗湖城的销量也没有下降。深圳发行集团总经理陈锦涛指出,在中心城开设的外文书店、古旧书店、24小时书店,就是为了弥补深圳市场个性书店缺乏的不足。

    针对异地扩张带来的书业竞争,浙江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周立伟的看法是:“没有必要远距离叫板、近距离肉搏何春华。书城商战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共存。与自然生态一样,经济生态也会自然平衡。”

  民营企业 扩张摩拳擦掌

   2001年11月,八卦岭图书批发市场正式成立何春华。其占地2000多平方米,共有35家批发商,其中主要为民营批发商,经营的图书已达10万多种。1996年之前,深圳市的图书批发商分散在罗湖、福田、南山、龙岗各地,市场混乱无序。为了便于管理,深圳市文化局将这些分散的批发商集中起来,让他们统一在八卦岭营业。

    朱德明介绍,随着逐步发展,八卦岭图书批发市场成为某些出版社的区域总发行代理,还给深圳市新华书店供货,在供货品种方面有垄断成分;同时批发市场批零兼营的灵活方式,8折零售、多买多赠的价格亦对新华书店形成冲击何春华。

四大超级书城深圳竞技(转载):何春华

    龙岗书城和八卦岭批发市场的联系也不少何春华。据颜明介绍,从业主层面讲,八卦岭商户已经全部出租,租金回收可观;从商户层面讲,每个小门市经营状况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八卦岭图书批发市场还是“蛮繁荣的”。

    负责八卦岭图书批发市场管理的,是深圳市新闻出版局何春华。该局新闻出版处何科长坦言,针对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这一问题,新闻出版处也在和图书市场的商户们商讨研究。但从大背景来看,深圳市居民的图书消费还在增加,另外八卦岭市场还吸引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