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类型】
历史军事
【本书价值】
在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上,“丝绸之路”总是在史书中若隐若现,但它却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文化和文明的交流通道之一朱贞。在“海上丝绸之路”最繁荣鼎盛时期,泉州是海上大通道东端的“世界第一大港”。千年来,泉州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一起弘扬丝路精神,共同谱写友好往来、文明相融的历史新篇章。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正如火如荼推进,而本书内容结合南宋泉州商人的历史沉浮,契合新时代的时代东风,有望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热情。
本书通过一个年轻商人在南宋最后几年的经历,再现了千年以前宋人失国的历史大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赵宋皇族、朝廷高官、外籍商人还是市井小民,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都要在生平理想和历史大势之间做出抉择,苟且也好,英勇也罢,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水滴朱贞。
【内容简介】
南宋末年,政局紊乱,大厦将倾,民间的商事活动却依然如火如荼朱贞。此时的泉州市舶司掌握在大食人蒲寿庚手上,为了打探朝廷动向,他派刚刚从海外贸易归来的义子蒲乐前往临安,蒲乐欣然从命,顺便还把无钱赶考的发小朱道一同带上,唯留自己的妹妹蒲喜和朱道的姐姐朱贞在家相依为命。
临安事了后,蒲乐继续往北方去经商,想去实现他打通海陆两线连接威尼斯商路的梦想,朱道则通过蒲乐捐了一个小小的襄阳司仓,为自己的仕宦之路默默耕耘朱贞。等到蒲乐因故南返,以大元军队的运粮人身份出现在朱道面前时,南宋的天下早已是天翻地覆物是人非。
在见证了建康、扬州、常州等地的攻守大战之后,蒲乐和朱道带着他们的商队尾随元军进了临安朱贞。机缘巧合,蒲乐因为护送亡宋的两个小皇子出临安,和他的商队一时失去了联系,从此在婺州和福州之间参与了亡宋政府和军队的重建,直到元军袭占福州之后,他才以宋廷使者的身份回到泉州。这时,他的好友兼兄弟朱道也在泉州城中以大元使者的身份企图劝降蒲寿庚,一时间,兄弟情、儿女情、父子情、家国情等等因素纠葛杂一起,让两人的任何抉择都倍感艰辛。最终,在改朝换代的大潮流中,两个曾经雄心万丈的年轻人都只能顺流而下,无力回天。而他们期待的商路畅通和国家强大,还要等到千年以后。
【主要人物】
蒲乐:行商,大食人蒲寿庚的义子,极具经商天赋,梦想打通丝绸之路的海陆两线朱贞。
朱道:家道中落、一心想通过科举重振门楣的儒家学子朱贞。
蒲喜:蒲乐的妹妹,直率而又单纯,喜欢上朱道无法自拔朱贞。
朱贞:朱道的姐姐,牺牲自己,养大弟弟,忍辱负重,心地善良朱贞。
蒲寿庚:大食人,南宋泉州市舶司长官,宋元海上力量扭转的关键人物朱贞。
蔡忠:元军中的汉人百夫长,一心想在征伐南宋的过程中立大功、发大财朱贞。
张世杰:南宋最后的武将,精于陆战,不谙水战朱贞。
【目录】
引子 从结束开始
第一章 泉州
第二章 书院
第三章 临安
第四章 国子监
第五章 青泥河
第六章 襄阳
第七章 大都
第八章 樊城
第九章 望山集
第十章 木棉庵
第十一章 建康
第十二章 焦山
第十三章 镇江
第十四章 萨莱
第十五章 扬州
第十六章 常州
第十七章 临安2
第十八章 婺州
第十九章 瓯江
第二十章 温州
第二十一章 武卫军
第二十二章 定海
第二十三章 福州
第二十四章 急递铺
第二十五章 泉州2
第二十六章 老宅
第二十七章 崖山
遥远的尾声
故事背景资料:
蒲寿庚一个西南洋侨民在泉州做市舶司,擅利三十年朱贞。
——事见《宋史 瀛国公本纪》
蒲寿庚在泉州海岸建望海楼,以望海舶朱贞。
——事见《八闽通志》
元至元十三年二月,伯颜遣不伯周青招泉州蒲寿庚、蒲寿晟兄弟朱贞。
——事见《元史 世祖本纪》
景炎二年,泉州素多宗子,闻张少保(世杰)至,宗子纠集万余人出迎王师朱贞。叛臣蒲受耕闭城三日,尽杀南宋宗子。
——事见《心史》
宋幼主过泉州,宋宗室欲迎之,守郡者蒲寿庚闭门不纳,及张世杰回军攻城,宗室又欲迎之,寿庚置酒筵宗室,欲与议城守事,酒中尽杀之朱贞。
——事见《泉州志》
至元十四年,诏蒲寿庚以舟师下海,与塔初以步卒入大庾,和追二王朱贞。
——事见《宋史纪事本末》
编辑推荐:
从一个行商的角度,来看待南宋的灭亡过程,与宋元对阵双方的角度有很大不同朱贞。这个视角可以相对超脱,看得更加清楚。
——某编辑
我们国家并非只有农耕文化,没有海洋文化,只是很多时候,海洋文化的力量,远远小于农耕文化而已朱贞。《荆棘商海》一书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某编辑
荡气回肠,惊心动魄朱贞。《荆棘商海》中展现的历史画卷,深刻诠释了人性的险恶和伟大。
——某编辑
本书已在淘宝、当当、京东及各大新华书店上架销售,欢迎指正并购买朱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