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旦习惯一件事,时间长了就容易忘记这样做的目的。
  很多行为并不能给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有的是出于礼貌,也有的是出于“面子”,又或者只是一种从众和习惯。
  向来如此便是对的吗?下面这些“冷知识”,帮你一秒拆穿身边的无效行为。


关于学习

没有ipad是可以考研的

学习不用整点开始和整点结束

图书馆占座,书摞得越高,分数并不会越高

三五分钟不看手机,手机是不会爆炸的

关于工作

在公司,键盘不用力敲响也能正常使用

不到处和人说“忙死了”也可以继续工作

不开会(含视频会议)也是可以进行沟通的

当一个人没看手机,@他十次并不会比@一次有用

在公司说话不夹带英文和黑话是不会被扣工资的

关于物质

没有MAC和airpods也能进星巴克

买了新iphone不发朋友圈也是可以使用的

不把戴(名牌)手表的手高举过头也能看清时间

不把手放在方向盘(车标)上拍照,车子也能正常发动

并不是logo越大就越显得衣服更贵或更好看

没有限量球鞋、头巾、裤袜和护腕也能打篮球

关于社交

不发“在吗”也能直接开始对话

不在每句话后面加“哈哈哈”也能正常聊天

发朋友圈不带定位不会被赶出酒吧和club

聊天时每个话题都插上一嘴,并不会显得博学

不发“谢邀”能能在知乎回答问题

对男性女性都没有敌意,也是可以刷微博的

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不需要否定别人的观点

关于素质

和雅思托福不同,去电影院观影可以不开口

玩游戏时提高嗓门大喊,不能有效增强角色战斗力

在健身房举铁不喊出来也能锻炼到身体

公共场合开免提打电话并不会听得更清楚

不喷大量香水也是可以乘坐电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