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周启才。
萨沙第8826条回答周启才。
这就是一个自私自利,不愿意帮人还装模作样舅舅的嘴脸周启才。
卜世仁其实就是“不是人”,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有些 不是人,连街上的泼皮混混倪二都看不过周启才。
卜世仁和贾芸这一段虽只有寥寥几行,却体现了一个六亲不认、自私刻薄的灵魂周启才。
第一,卜世仁的吝啬周启才。
贾芸用尽心思想要借助自己的贾家身份,去贾府承包一些工程周启才。
贾府承包工程,是有很大油水的周启才。
后来我们看到,贾芸承包了种树的工程,得到200两白银周启才。
而买树只要50两,估计雇佣工匠等其他费用,最多也就是几十两,加上打点贾府各色人等的行贿费用,贾芸可以赚到至少50两以上银子周启才。
而刘姥姥说,20多两银子,够庄稼人用一年周启才。
贾芸这一次收入至少可以维持一年的开销,不算少了周启才。
自然,这种好事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搞到的周启才。
贾芸好歹也是贾家的一份子,同贾琏、贾宝玉关系又不错,才有这种机会周启才。
能够一次赚到这么多银子,当然不能心疼那些行贿的钱周启才。
而对于王熙凤来说,种树是贾府公家的工程,她安排给谁都一样周启才。
所以,谁给她一些好处,王熙凤自然倾向给谁周启才。
贾芸虽能言会道,但空手是办不成事的,只能向舅舅卜世仁借一些名贵的药材周启才。
他知道这种药材是王熙凤常用的东西,后者会比较乐于接受周启才。
那么周启才,卜世仁的行为又是什么样呢?
很多人不理解清代舅舅的意义周启才。
在古代,舅舅是非常大的,往往被称为舅爷周启才。晚辈对舅爷是非常尊重的,就如同爹妈一样。但舅爷也需要照顾晚辈,必要时候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尤其是要讲道理。
所以,即便贾芸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单纯的贫困,舅舅卜世仁按照当时的习俗,也应该主动贴补一些给孤儿寡母周启才。
而卜世仁听说贾芸要借一些药材,顿时用了一些前后矛盾的说辞回绝,说的还非常难听周启才。
卜世仁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周启才。前儿也是我们铺子里一个伙计,替他的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至今总未还上,因此我们大家赔上,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谁要赊欠,就要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
大家注意,如果是一个伙计为亲戚赊欠药材,在当年也是寻常事,几乎所有铺子都会赊账周启才。
既然有赊账,就肯定有账还不上,这也是经营铺子必然会有的损失周启才。
而大家注意,只是一个伙计帮亲戚赊欠了货,没有还上周启才。那么,显然应该由伙计自己承担赊欠的损失,而不是店铺承担,同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整个铺子的人都来赔周启才?
天底下有这种道理吗?这铺子里面就算都是傻瓜,也不能白白吃这种亏周启才。
所以,卜世仁说的这番话,很可能是谎话,而且说谎说的很低级周启才。
另外,贾芸并不是向店铺赊欠,而是向舅舅卜世仁赊欠周启才。
如果卜世仁真的愿意借给外甥,完全可以自己掏钱去铺子购买,就完全不违背他自称的不允许替亲友赊欠的制度周启才。将来贾芸将钱还给卜世仁即可,又是什么难办的事情呢?
唯一的解释,卜世仁根本不准备借钱给外甥,胡乱编了个借口,都无法自圆其说周启才。
随后卜世仁又说: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也还没有这些,只好倒扁儿去周启才。
所谓只好倒扁儿去,就是只能向第三方铺子暂时借货的意思周启才。
这话也是不通周启才。
既然说不允许赊欠了周启才,为什么又提没货的事情?
看来,卜世仁又怕外甥顺口直接向他借钱,干脆将这条路堵死,直接说店里没货周启才。
这又是胡说八道周启才,开药材铺得连“冰片麝香”都没有,还做什么生意!
况且后来贾芸从倪二那里借到了钱,随便去了一个药材铺,直接就买到了冰片麝香周启才。
可见周启才,卜世仁只是信口胡说罢了、
说来说去,他只是找理由不借钱周启才。
第二,卜世仁不借钱还数落别人周启才。
不借钱归不借钱,但面子上的事情还是要做做,你不能不给别人脸面周启才。
而卜世仁不但不借钱,还把外甥损了一通:你那里有正经事,不过赊了去又是胡闹周启才。你只说舅舅见你一遭儿就派你一遭儿不是。你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立个主见,赚几个钱,弄得穿是穿吃是吃的,我看着也喜欢。
看看,实际上贾芸恰恰是用尽方式,要去赚几个钱弄吃弄穿,完全符合卜世仁的数落周启才。
但卜世仁不愿意借钱,贾芸的筹划就泡汤了周启才。
卜世仁又说:我天天和你舅母说,只愁你没算计儿周启才。你但凡立得起来,到你大房里,就是他们爷儿们见不着,便下个气,和他们的管家或者管事的人们嬉和嬉和,也弄个事儿管管。前日我出城去,撞见了你们三房里的老四,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和尚道士,往家庙去了。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
看看,现在贾芸就是低三下四去贾家混,甚至自愿给比自己小的贾宝玉当儿子,真的是巴结到了极点,也非常不容易周启才。
卜世仁不安慰、体谅,反而说他没用,才不能像贾芹那样得到工程周启才。
其实,贾芹为了得到这个工程,不知道暗地里面送了多少礼周启才。
贾芸就是因为没钱行贿,舅舅又一毛不拔,不愿意借钱,才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周启才。
卜世仁这番话说的,真是让人又气又恨,一肚子恼火周启才。
第三,卜世仁也不是什么好人周启才。
大家注意,贾芸说了一番话很有深意:舅舅说的倒干净周启才。我父亲没的时候,我年纪又小,不知事。后来听见我母亲说,都还亏舅舅们在我们家出主意,料理的丧事。难道舅舅就不知道的,还是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如今在我手里花了不成?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还亏是我呢,要是别个,死皮赖脸三日两头儿来缠着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呢。
这番话,其实有很多隐含的意思周启才。
一来,贾芸家里既然能够有小丫头,说明本来还是比较富裕的,至少也是中产人家周启才。但是,经过舅舅们料理了父亲的丧事以后,家里就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了。
古代女人是不管家里财政的,所以贾芸母亲并不知道家里财务情况,都是委托兄弟去处理周启才。
贾芸的意思显然是,卜世仁趁机贪污了不少财富,欺负孤儿寡母,搞得贾芸一穷二白,几乎是赤贫周启才。
二来,贾芸虽穷,也是有志气的,平时很少找舅舅来帮忙周启才。这次实在是遇到困难了,不得已才找舅舅帮助。
即便如此,也被卜世仁一口回绝,可见卑劣且无情无义周启才。
第三,卜世仁老婆更是厉害周启才。
人家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随后卜世仁夫妻的表演堪称一绝:贾芸听他韶刀的不堪,便起身告辞.卜世仁道:“怎么急的这样,吃了饭再去罢周启才。”一句未完,只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说:“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他娘子便叫女孩儿:“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夫妻两个说话,那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
谁都知道,卜世仁留外甥吃饭,只是说句客套话而已周启才。
况且周启才,吃顿便饭又能有几个钱呢?
卜世仁不愿借钱,也不愿意留外甥吃饭,只是客套一下周启才。
然而,卜世仁的老婆更绝,竟然连最基本的礼貌也不管了周启才。
这个婆娘说话极为难听,比如“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周启才。”。
这些话,其实非常侮辱人周启才。
作为一个药材铺老板,在当时做药材是很赚钱的,卜世仁也算是中产阶级,怎么可能家里连米都没有、只有半斤面周启才。退一步说,就算真的只有半斤面,也不至于连二三十个铜钱,也要去对门邻居家借。
就算是乞丐,这二三十个铜钱也能拿得出手吧周启才。
这摆明了就是恶意羞辱贾芸,赶他离开周启才。
说来说去,卜世仁夫妻真的不是人周启才。
卜世仁以前欺骗自己姐姐的孤儿寡母,贪污了姐夫留下的遗产,导致外甥成年以后穷困潦倒周启才。
明明知道外甥用尽心思自立,却因为没有本钱而屡屡失败周启才。
现在贾芸仅仅要借几两银子买一些药材去行贿,卜世仁不借也就算了,还同老婆一唱一和,用一些无法自圆其说和相当恶劣的语言,恶意埋怨、羞辱外甥周启才。
相反,倪二只是一个地痞流氓,看到邻居贾芸有了困难,却毫不犹豫借钱给他,还不要利息周启才。
这一对比周启才,卜世仁尼玛还是人吗?
真的不是人呢周启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