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张洪光是柳河北山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曾担任民兵大队长、卢龙第七区区长、解放军作战参谋、土改工作组长等职务,在打鬼子、灭土匪、斗地主、分田地等革命活动中一直是骨干分子,为柳河圈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冯爷爷。
我的爷爷已去世近二十年了,作为他的后代,在怀念老人家的同时,早就想把他的事迹变成文字记录下来冯爷爷。这些东西也都是听爷爷本人、父亲和乡亲们讲述的,只是一个梗概,没有更多的细节,但绝对真实。
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的家乡柳河圈,很适合游击战争的开展,我所在的村子就在柳河圈的最北部——柳河北山冯爷爷。
1943年至1945年,这里曾是冀东十二地委和专署机关所在地冯爷爷。作为冀东地区抗日革命根据地中枢机关,一道道电波从这里飞出,一张张《滦东日报》从这里印发,枪械制造厂、手榴弹厂、枪榴弹厂、子弹厂、被服厂、粮库和卫生所也都建在这里。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我军第一批出关的军政人员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说起这些,就让我想起爷爷与张文浩的结识过程冯爷爷。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在山海关至唐山的铁路沿线建了好多据点,其中龙家店、各(读平声)庄两个据点离我们这里最近,有将近40里的路程冯爷爷。为了更有利的打击日本鬼子,时任我党卢龙县长的张文浩来到柳河圈,要在这里开辟一块根据地。
1941年春天,张文浩带着一个通讯员从北山口进入柳河圈,因为我家就住在北口下面的一条山沟里,爷爷就成了他在这里见到的第一个人冯爷爷。爷爷把他们带到家里,两个人谈得非常投机,当爷爷谈到在沈阳当店员,受不了日本人的气而回到家乡时,张县长因势利导,向爷爷讲述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爷爷誓死不当亡国奴,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满腔热情。从此,我家成了柳河圈第一个抗日堡垒户,爷爷也成了家乡最早参与抗日活动的农民之一。
那一天,张县长又一次来到我家,正在和爷爷商讨如何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柳河圈抗日根据地的计划时,住在张家庙的抗日积极分子张子尧急急忙忙的跑来,说日本鬼子来了,离这里已不到200米了,正在挨家挨户的进行搜查冯爷爷。我爷爷立刻带着张县长和通讯员出后门爬上了北山岭,然后沿着双石顶一路西行、南下,来到了杨家台北山。
三人的行踪被一个汉奸看到了,并向日本人告了密冯爷爷。爷爷他们是从山顶跑的,根本没有路,而日军从山下操近路,在汉奸的带领下早已从水长峪来到了山脚下,包围了这个山头了。张县长一看不好,立刻派通讯员去下荆子一带找部队救援,随后爷爷把张文浩藏在一个山洞里,自己站到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故意让鬼子看到身影,不出爷爷所料,他刚刚出现在岩石上,密集的子弹就从山下射了上来,借着山高林密,爷爷一会出现在这个山头,一会又到了那个山头,还不时地让日军看到,牵着他们的鼻子在山里乱转了两个多小时。
通讯员找到部队后,及时赶来救援,从后面开始向日军攻击,日军只好向后退,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冯爷爷。据爷爷回忆,那次战斗我军打死了十多个日本鬼子,迫使日军撤了回去。我军也牺牲了一名战士,埋在了水长峪的南山头。那是他第一次与日军直接接触,也不知哪来的那么大胆子,一心只想把鬼子引开,根本没考虑自己的安危。
通过那次战斗,爷爷与张文浩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又介绍爷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原来的名字由张士宽改为张洪光冯爷爷。
任第七区区长
为了进一步开辟柳河圈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十二团在曾克林团长的带领下开始进驻柳河圈,这个消息传到日本鬼子那里,就派一个中队来扫荡冯爷爷。
柳河圈地处卢龙、抚宁、昌黎三县交界处,这里山山相连,绵延近万米,形成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从南山口进圈一路北进,首先是杨园子、曹柳河,再往北是李柳河、山善庄、水长峪,最北端是柳河北山,两旁还有大、小王柳河、杨家台、冯家山、苇子峪、萝卜园等十几个村庄,从南山口到柳河北山有近二十里地的路程冯爷爷。日军第一次来扫荡,就是从南山口进的柳河圈。那天十二团主力分散在李柳河以北各村,发现日军以后,逐村北撤,最后都到了我们村,团长曾克林派我爷爷带领一个连从东山岗迂回到日军的后方,准备给他们来个前后夹击。
日军是从南山口一路北进的,当过了水长峪村,即将接近柳河北山时,我正面迎敌战士首先开火,迂回到后面的一个连紧接着一阵猛打,把他们打得晕头转向,我军借助两旁山势,正好把日军包围在一个口袋之中,双方交战不到三十分钟,日军就损伤了一大半兵力,最后拼死冲出一条口子,灰溜溜的滚出了柳河圈冯爷爷。我八路军也牺牲了两名战士,埋在了学校东南的山脚下。
这一仗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我八路军威名大振,柳河圈的民众更加拥护共产党、八路军冯爷爷。
我们这片的伪保长冯志清一看形势不好,就逃到了昌黎县城去给日本鬼子当走狗,组织上就安排我爷爷担任了新保长冯爷爷。他动员群众给八路军做后勤,经常听爷爷讲述北山宋桂荣、萝卜园黄淑珍、水长峪黄国栋家等妇女干部组织姐妹们昼夜赶做鞋袜、缝补衣裳的事情。他还找有富余粮食的人家给八路军献军粮,记忆最深的是曹柳河一个叫曹志英的地主,听爷爷说,第一次找到他,没用说什么,就捐献了二十石粮食,又捐献白银上千两,把双峰寺大庙改建成了柳河圈第一所公立完全小学。曹志英被上级评为开明人士,也带动了其他有钱人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来,开辟了柳河圈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
之后,县政府把柳河圈划分为第七区,区公所就设在双峰寺小学,由苏维任书记,我爷爷任区长兼民兵大队长冯爷爷。
保卫根据地
随着根据地的建立,爷爷越来越忙碌了冯爷爷。
为了保卫柳河圈抗日根据地,需要及时了解外面敌人的情况,爷爷经常到离我们这里最近的各庄据点探听敌情冯爷爷。在这个过程中,得知那里的维持会长闫石为保护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就设法与他见了面,通过一番交谈,闫石表示拥护八路军、共产党,愿意为共产党办事。二人把苏柳河村南一个小树林作为接头地点,如不能见面,就把情报放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石洞里。这样一来,闫石成了我们的眼睛,敌人的一切行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通过他的情报,我部队多次截获日军征收的粮食,解决了根据地粮源不足的问题。
十二团把兵工厂、被服厂、制鞋厂建在了我家东南的一条山沟里,并设置了电台,当部队不在时,这些厂子的保卫工作就落在了爷爷的肩上冯爷爷。为此,爷爷把村里的青壮年组织起来,成立了三十多人的民兵游击队,爷爷在世时,经常听他念叨队员们的名字,我能记起来的有北山的张玉山、张玉凤、张玉来,萝卜园的项海庭、李文林、董凤林,水长峪的黄国才、黄国栋、杨万庆、赵广春,李柳河的曹庆海等。他们在几个山头立起了消息树,双峰一棵、老虎山一棵、水长峪南山一棵、现大队部东山一棵,只要敌人来了,民兵们就把消息树放倒,这边就知道了,立即组织起来和敌人开始周旋,有效地保卫了厂子的安全。
听爷爷讲,这期间他们有过三次大的行动冯爷爷。
第一次是山善庄、杨家台解围战冯爷爷。那次日伪军调来了昌黎、龙家店、各庄据点的全部兵力,黄昏时分秘密包围了这两个村庄。当天山善庄住着一个连,杨家台住着两个连,团部设在柳河北山。团部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让爷爷组织民兵配合部队展开了解围行动。他们参与的是山善庄解围战,当他们赶到时,发现日伪军已把村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硬来是肯定不行的。有一个叫李云长的民兵知道山善庄有一条通往西河的暗道,平时是排水用的,如果从那条暗道出来,正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爷爷他们做好安排,让李云长从暗道进入庄内,估计与村内部队接上头了,民兵从北面,八路军从西面同时开火,分散了敌军的注意力,一个连战士通过那条暗道一个不少的撤到了西山,我军无一伤亡。而山善庄西山正好是杨家台北山,当他们来到山头时,杨家台的两个连也在群众的帮助下秘密撤出了村子,他们在那里会合,撤离了柳河圈。
第二次是葫芦峪日伪大战冯爷爷。山善庄北面,水长峪东面有一条山沟叫葫芦峪,顾名思义,这条山沟像个大葫芦,是打埋伏的好地方。日军知道了柳河北山有兵工厂和电台,就再次来扫荡,爷爷奉命带领民兵去拦截。从电视上看见过,日本鬼子扫荡,总是让伪军打前站,日本兵在后面,那次也是这样。伪军出现在山善庄北一个叫坨子的地方,从这里往北走是北山,往东北走是葫芦峪,在接近岔路口的时候,爷爷带领民兵开火了,打了几枪就向东北方向猛跑,伪军紧紧追了上来,来到葫芦口,早已埋伏在这里的其他民兵居高临下一阵猛打,把这一小队伪军打死好几个,其余的全趴在了地上,连军旗也丢了。这时跟在后面的日军离战场也就不到一里多地了,我一个民兵战士叫杨富珍,就是葫芦峪人,他借着熟悉的地形,穿插到日、伪之间,等趴在地上的伪军刚刚从地上爬起来,杨富珍先向日军打了一枪,又向伪军打了一枪,然后就偷偷撤了出来,日军看到前面有人向他们开火,就立即架起机枪一阵猛打,再次把伪军打趴下去,等日本兵来到跟前一看,死伤的全是伪军,清点人数已伤亡大半,气得日军小队长嗷嗷乱叫,此时我民兵队员正躲在树丛中偷看日伪大战,日军还没有挨到柳河北山的边,就遭到这么大的打击,只好退回了据点。这一战我民兵无一伤亡,成功的完成了拦截任务,受到上级表扬,杨富珍被授予民兵英雄称号,还奖励了一头大毛驴。
第三次是三月初六大讨伐冯爷爷。(这里用大讨伐三个字是不恰当的,准确说应是大扫荡,但老年人一直这么叫,在这里就不便更改了。)柳河圈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这里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九四四年的农历三月初六,日军调动整个滦东的全部日伪军,对柳河圈来了一次大扫荡。那天天刚刚发亮,日军已占领了柳河圈的各个主要山头,大有一举吞掉柳河圈之势。当时八路军主力并没有住在这里,只有一小部分战士及后勤人员留守在柳河北山和附近的各个村子,老百姓纷纷从南面的村子向北面的山区拥来,八路军一个排在冯家山的老虎山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吸引了鬼子的大部兵力,在掩护群众撤退的同时,给后方机关的转移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当日军来到柳河北山时,爷爷带领民兵集中在西山向敌人开枪射击,他们为了掩护自己,一人一个地方,边打边退,把敌人引到远离兵工厂的地方,民兵来到西山的各个山头,鬼子追到半山腰,爷爷他们就用石头往下砸、瞄准了再开枪射击,在山里与鬼子不停的周旋,一直到傍晚,迫使日军退了回去。民兵们凭着有利的地形,机智勇敢地保住了东沟的几个厂子,再次受到上级的表彰。这次大扫荡,日军不但没有达到破坏我后方机关的目的,倒是拉了几大车日伪军的尸体逃离了柳河圈。
通过这三次战斗,附近的日伪军再也不敢进犯柳河圈了,并传出一句话:宁打山海关,不进柳河圈冯爷爷。这样一来,柳河北山后方机关的安全有了相对的保障,柳河圈抗日根据地也不断的发展与壮大,圈外的驼骆营、柳行一带以及闫深港以北的广大地区都成了八路军的势力范围。据爷爷回忆,柳行那一带由克东、赵勤管理,爷爷和阎石主要负责闫深港、王稗庄以北,也曾多次与各(读平声)庄的日伪军相遇,打过几次仗,敌人总是吃亏,以后就龟缩在炮楼里不敢出来了。
主动出击
根据地建立初期,我们都是被动的迎敌,随着全国抗日斗争的节节胜利,我柳河圈抗日军民也由被动防御转入主动出击阶段冯爷爷。
那是1944年初秋,十二团决定拔除各庄据点,跟我父亲商量具体作战方案,八路军做主力,民兵做配合冯爷爷。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们来到据点附近,父亲带领民兵在北侧挖了一条五十多米长的战壕,藏身在里面,八路军战士绕到南面主攻炮楼,并负责阻击昌黎和龙家店的援兵。
约定的时间一到,民兵首先开火,四十多条步枪一起打响,据点的四挺歪把子机枪同时向北扫射,趁这个机会,八路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南面冲进炮楼,很快就拿下了据点,鬼子全部举手投降冯爷爷。等昌黎和龙家店的日伪军赶到,炮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我军民早已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回到了柳河圈。
过了几天,爷爷通过安插在龙家店的眼线得知,日军要运送一批物资到抚宁县城,沿途要经过刘田庄、小所庄、龙风口,这条路线正好围着柳河圈在山外转半圈,爷爷把这个消息及时报告了曾克林团长,他们共同制定了伏击计划,决定在抚宁的龙风口打埋伏,拿下这批物资冯爷爷。民兵负责探察敌情,随时向伏击部队报告,于是爷爷就带着杨富珍,藏在小所庄南面的一片高粱地里,当日本兵出现在离他俩不到三十米远的地方时,他们开始数日军的人数,还没数到一半时,一个骑着大白马的军官突然出现在眼前,杨富珍够机灵,一扣扳机,就把这个家伙打落在马下,爷爷看他还想向日军射击,就一把拉住他,借着青纱帐的掩护快速跑出高粱地,他们刚出高粱地,身后传来爆竹似的枪炮声,来到附近的山岗,回头一看,高粱地已夷为一片平川,吓得他俩出了一身冷汗。
龙风口是去往抚宁县城的必经之路,爷爷在这里有个朋友,就是通过他动员群众把各家的院子让给八路军做埋伏的冯爷爷。爷爷抄近路赶到这里,把情况作了简要汇报,时间不长日军就出现了,他们放过哨兵,大队人马一出现,团长手枪一响,一名军官摸样的鬼子应声落马,爷爷紧随其后,用兵工厂给他新配备的撸子枪打死了另一名军官,我埋伏在这里的战士们一齐开火,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战斗,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1945年春天,日军已成了秋后的蚂蚱,我抗日军民开始了大反攻冯爷爷。昌黎是我们这一带日军最大的据点,拿下昌黎就意味着冀东抗战的最后胜利。住在柳河圈的十二团奉命参与围攻昌黎之战,父亲带领十名骨干民兵也参加了那场战斗,他们和十二团战士一起负责围困西门,整整三天三夜,迫使日军缴械投降,使整个滦东地区连成一片,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有部电视剧叫《曾克林出关》,听爷爷讲,抗日战争结束后,曾克林就是从我们柳河北山带着队伍出发的,在村西的老栗树行举行的出征仪式,然后出北口奔青龙,走向了东北那片黑土地,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冯爷爷。
参军入伍
在解放战争时期,柳河北山仍然是我党我军的后方基地,爷爷也一直带领家乡民兵活跃在全国解放的斗争之中,多次参与破坏敌人铁路交通、通讯线路等活动冯爷爷。
辽沈战役之后,为了迎接我解放大军顺利入关,驻扎在我们这一带的部队接到拔除国民党洽泊据点的任务,爷爷带领柳河圈民兵参加了那次战斗冯爷爷。
那一天,他们在洽泊东面的一个杨树林安下兵营,天黑以后,团长的通讯员来了,说团长让爷爷带他进据点打探敌情冯爷爷。来到东门外,看到有两个站岗的敌兵,通讯员使了个眼神,他俩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同时冲到敌兵跟前,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见了阎王爷。爷爷带着通讯员来到联络员家,了解到敌军有100多人,四挺机枪,都住在一个大院里。回来后爷爷向指挥部报告了情况,同时参加了战前会议,制定了详细作战方案。
爷爷让民兵每人找来一条棉被,用水浸透,顶在头上向东门冲了过去,并向敌军胡乱开枪,发起了假冲锋冯爷爷。同时由爷爷带领两个营绕到大院西侧,隐蔽起来。敌军听到东门枪炮齐鸣,就把主力几乎全数派了过去,没想到他们刚刚离开大院,西面我埋伏的战士立即用机枪一阵猛烈的扫射,当时就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一看不好,就夹着尾巴逃向了南面的安山据点。
我军无一伤亡,大获全胜,爷爷受到表扬,并邀请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参谋一职冯爷爷。爷爷随部队一路向西打去,从安山开始,石门、滦县、古冶、唐山,最后打到天津。
剿灭土匪
爷爷参军一年之后,组织上调他回来搞土地改革,先后在抚宁的大、小所庄、卢龙的燕河营、陈官屯一带以及北戴河等地领导土地改革工作冯爷爷。据爷爷回忆,那时他属于脱产干部,权力够大的,在哪家吃完饭,用一张纸条写上数量,盖上自己的私章,就能到区里领回粮食,但他从没有多开过一两粮食,无论到那里,都是紧紧依靠贫农协会,公事公办,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拥护,工作也非常顺利。
当爷爷在外地工作期间,家乡出事了冯爷爷。
前面两次提到的那个民兵英雄杨富珍,在一次村里召开的会议上,与当时的区长王兴忠发生了冲突,那时他已经是柳河北山村的民兵队长,要带一部分人离开会场,王兴忠原来是部队营长,会点功夫,当杨富珍即将离开会场时,一个箭步来到他面前,一枪打在脚下,镇住了场面,并没收了杨富珍的大枪冯爷爷。从那以后杨富珍带一部分人投靠了昌黎的国民党部队,解放前夕,他窜回家乡,扬言要杀尽跟他有仇的所有民兵。
第一个遇害的是水长峪的杨万庆家,那天晚上杨万庆听到外面有动静,就从后门逃走,他媳妇没来得及出门,当场被打死在炕上冯爷爷。
不几天杨富珍来到柳河北山,杀死了我二大伯张世士一家三口,并把耳朵挂在当街的树杈上,向人们示威冯爷爷。
不久又来到张玉凤家,从窗户向屋里扔了颗手榴弹,炸死了张玉凤及两个女儿冯爷爷。
这时昔日的民兵英雄成了地地道道的土匪,人民的敌人冯爷爷。在人民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爷爷被调了回来,负责剿灭以杨富珍为首的这股土匪。
爷爷回来以后,及时采取措施,把我们全家及与杨富珍有过过结的民兵全部集中到张子尧家居住,晚上安排人轮流站岗,有效地阻止了杨富珍的肆意屠杀冯爷爷。
没想到杨富珍不敢来杀民兵,却窜到水长峪,杀死了他垂涎已久的的杨玉珍媳妇及她的儿子,把尸体一个扔到井里,一个挂在树上冯爷爷。
杨富珍的暴行激起了父亲的无比愤怒,经过仔细分析,断定杨富珍就藏在附近的山野里,就安排人明察暗访,终于发现他白天就躲在蘑菇山的一个野狼洞里,就立即带领民兵包围了这个地方,围困到第三天,跟随杨富珍的两个人出来投降了,杨富珍开枪自杀,死在了山洞里,至此,家乡的匪患彻底解除了冯爷爷。后来人们把这个山洞就叫做了杨富珍洞,一直到今天。
不幸的后半生
我爷爷到区里任区长以后,由一个叫克东的人任村长,爷爷爱管村里的事,听到群众反映一些他们办得不公平的事,多次批评克东,因此二人结下了仇怨冯爷爷。
爷爷回来剿匪后还没来得及复职,克东就罗织了不少罪名,将爷爷告上了法庭冯爷爷。其中一条是强奸民女,并安排了受害人、证明人,爷爷有口难辩,法院也没有办法,判了三年徒刑。后来听爷爷说还有一条罪状是目无国法,说的是萝卜园有一片栗树,是昌黎一个郭姓大地主的财产,土改时收归国有,爷爷知道后从北戴河赶了回来,找县政府要回了那片栗树,分给了村里群众。
在服刑期间,爷爷得到了特殊照顾,负责给监狱的食堂买菜,还负责代收犯人家属送来的东西冯爷爷。这样的待遇除了爷爷办事让人信得过之外,主要原因还是监狱知道爷爷是被冤枉的,由于对方咬得紧,没有办法之举,因此爷爷虽然服刑三年,还保留了党籍。
到了文化大革命,众所周知的原因,爷爷又成了某些人攻击的对象,并把张洪光的名字硬写成“张黑光”,带着高帽,挂着牌子游街示众,白天让他到山上放羊,晚上轮番批斗,还开除了他的党籍冯爷爷。
尽管这样,爷爷对党也没有失去信心,经常对我们说,要相信党,总有一天党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冯爷爷。
那时我们这里还归唐山地区管辖,1970年,已担任地区专员的张文浩听说爷爷的情况以后,专门派一个叫姜立川的干部来到柳河北山,给他恢复了党籍,并嘱咐村里的干部要多多给予照顾冯爷爷。村里利用这层关系,让爷爷带着大队书记杨瑞敏从唐山地区要来三万元现金,用于修建村北的小水库。
爷爷的后半生是不幸的,如果不是当年回来剿匪,那时就已经是国家干部,是吃皇粮的人了,爷爷不会是后来这个样子,我们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冯爷爷。但爷爷无怨无悔,坚强的生活着,一直活到九十岁,才离我们而去。
作为爷爷的孙女,我不好评说什么,但当老年人碰到一起,说起爷爷的历史,能听到人们说张洪光曾经是个抗日英雄,是当年卢龙解放区四大名旦之首,为父老乡亲们做过很多好事,是个好人,我就知足了冯爷爷。
爷爷的形象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冯爷爷!
我为有这样的爷爷而骄傲冯爷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