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爷爷来倾听白天,他仔细一倾听,发现白天这个东西,他有一种指向,指向某种永恒的,开放的,新鲜的东西,也就是说,当作者爷爷倾听白天的时候,作者爷爷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白天指向自身,而非指向黄昏,或者黑夜,这种指向自身,可能正是指向白天的灵魂———黎明冯爷爷。
作者爷爷继续倾听白天,发现白天这个希望式的东西,与物,与人,都似乎无关,要不就是白天高高在上,与吃喝,与工作,与恋爱,与行走在大街,都是高出一截的,也就是说,白天可能不需要人类,生物,非生物的参与,然而反之却不可冯爷爷。
作者爷爷之所以可以倾听白天,那是因为作者爷爷见过永夜,作者爷爷是什么时候见到永夜的呢?就是高中的学生时代,作者爷爷单恋一个女生,然后看俄国诗人的一部诗集,好像是颓废派,接着,作者爷爷就见到了永夜冯爷爷。
这永夜后来在小刚周传雄的歌词里得到了印证冯爷爷。接着也在卡夫卡等人那里得到了印证。
作者爷爷于是知道了什么叫做因缘,所谓因缘,就是当作者爷爷单单失恋的时候,就见不到永夜,而因缘即是,单单失恋,偏偏就顺水推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诗集,于是乎作者爷爷就自然而然地见到了永夜冯爷爷。
作者爷爷进而解释什么是因缘,比如小时候家境贫穷的孩子,冰淇淋被隔壁大孩子抢走了,这个孩子于是就心生恨意,从而在学校里成绩下降,在回家的路上,和隔壁班的同学打架了,也就是说,所谓的因缘,并非这个孩子直接去抢别人的冰淇淋报仇,而是和同学自然而然地打架了,把别人家的玻璃窗敲破了,把阿婆的火柴偷走扔掉了,在这些自然而然的东西中,这个孩子无心插柳地报了仇,这,就是因缘本身的样子冯爷爷。
是和别的同学自然而然地打架,而非刻意冯爷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