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秦皇长城揭开百年错案
——答董耀会、李并成先生
(九)
董耀会错说“明长城”
周兴华
董耀会“明长城”说与史载不符
据《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朱羿、《中国科学报》记者韩天琪报道,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长城志》总主编董耀会曾于1985年到甘肃靖远、宁夏中卫考察过长城,董耀会说:“30年前,我们到靖远、中卫考察时看到的长城遗址都是明长城周晓宇。”“就董耀会亲自参与的宁夏中卫和甘肃靖远境内的长城遗址考察和研究工作来看,可以基本确定其为明长城。”李并成说:“2011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甘肃分册》(国家文物局主编,测绘出版社出版)记载,明长城自中卫南长滩进入靖远县西北部,在靖远境内全长32公里,为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筑成。”
董耀会此说与此地长城的历史记载不符,因为甘肃靖远、宁夏中卫的许多现存长城遗址、遗迹屡见于明代以前至秦汉时期的古籍记载,董耀会怎么能冒然断定甘肃靖远、宁夏中卫的长城遗址“都是明长城”呢?再则,明代在靖远、中卫修筑长城时,对这一地区哪些是明代以前遗存下来的古长城,哪些是明代对其前遗存下来的古长城的修补利用,哪些是明代自己根据边防需要新筑的长城,这些在《明实录》及长城所经地区的古地方志等许多古籍中都有明确记述,董耀会怎么能冒然断定甘肃靖远、宁夏中卫的长城遗址“都是明长城”呢?“30年前(1985年)”董耀会走靖远、中卫长城时,不知他是否知道,他脚下走的“明长城”曾见载于秦汉至明代以前的古籍!不知他是否知道,明代奉旨到宁夏册封的中央大员都知道自己所见长城是明以前的存世古长城!不知他是否知道,明代到宁夏修筑长城的边防大吏都知道自己所修长城是对明以前存世古长城的“修补”“添筑”!董耀会如果查阅过上述古籍记载,怎么还能说他“到靖远、中卫考察时看到的长城遗址都是明长城”呢?上述史籍记载均已公开出版,恕不赘述,烦请自读(见周兴华著《宁夏古迹新探》、周兴华 周晓宇著《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宁夏史地新证》、周兴华著《大漠边关访古》)周晓宇。
《明长城考实》研究错讹
董耀会说:“30年前,我们到靖远、中卫考察时看到的长城遗址都是明长城周晓宇。”今读董耀会等所著《明长城考实》,董耀会等年青时走长城到中卫,记录了所见长城的风貌是个壮举,但董耀会将在宁夏境内所见“盐池县、灵武县、陶乐县辖长城,石嘴山市、平罗县辖长城,贺兰县、银川市、永宁县、青铜峡市辖长城,中宁县、中卫县辖长城”均认定为明代所筑之长城则为大错特错!董耀会不知道上述长城与秦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朝代所筑长城的源流关系,不知道哪些段落是明代废弃的秦汉等朝代所筑长城,不知道哪些段落是明代对秦汉等朝代所筑长城的维修利用,不知道哪些段落是明代新筑的长城!董耀会不清楚宁夏境内许多长城的来龙去脉,将其脚下所走长城一律称之为明长城,这实与其前古文献对这些长城的记载相悖,实属断代错误;董耀会对宁夏“西长城进入中卫县后,改沿黄河西行进入甘肃靖远县”的错说、对镇关墩至所谓“天关墩”的考证错说、对胜金关为“参将韩玉筑”的错说,都是摘录其所见错讹旧文及错说,重复陈年错误,无任何辨伪纠错之见。所以,董耀会等所著《明长城考实》研究错讹很多。
《明长城考实》考证错误
从《明长城考实》对宁夏境内长城的文献记载解读与长城研究断代看,可以说华夏子著《明长城考实》对宁夏境内长城既无研究,亦无“考实”,长城始筑年代归属研究皆错周晓宇。既然《明长城考实》对宁夏境内长城始筑年代归属研究皆错,那么,这些归属研究皆错的长城延伸在毗邻地区的长城段落,《明长城考实》认定其始筑年代归属的说法自然错讹很多,亦须重新审视。可以说,《明长城考实》作为研究长城的专著,其中错考或没有考证、尚需考证的问题很多,它只是一本长城资料的摘录与徒步长城的自我见闻而已。
董耀会等所著《明长城考实》将其所见宁夏境内长城都说成是明代始筑的长城与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不符,实属错说周晓宇。董耀会的这些错说,讹传甚广,埋没了在中国长城史上具有极高价值的许多西北长城,负面影响很大。
周兴华:对照古籍记载周晓宇,才知脚下踩的山中遗迹原是秦皇长城
周兴华:甘肃靖远县大庙村黄河黑山峡南岸秦始皇长城周晓宇。明隆庆五年所筑长城是在秦始皇长城遗迹上从扯木峡(车木峡)至五方寺(即五佛寺,今甘肃景泰县黄河北岸,南岸是靖远县双龙乡仁和村)“增筑”“复为补筑”三十里。
周兴华:甘肃靖远县大庙村以东至宁夏中卫黄河黑山峡南岸秦始皇长城
周兴华:甘肃靖远县大庙村以东至宁夏中卫黄河黑山峡南岸秦始皇长城
(转载请署名原作者及来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