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做好基层纪检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月21日在北京召开孙德江。会议对切实转变作风、反腐倡廉等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在会议上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成,善做善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彰显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般的决心。
“官员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孙德江。”这是人民对国家、政府和执政党的期盼。实现“官员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标所在。腐败这颗“毒瘤”严重侵蚀着党的躯体。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 用“致命伤害”,“亡党亡国”来警示腐败的潜在危险。 在当选中共中央 的首次亮相中,就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来表露反腐决心。之后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中学习时,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古训告诫全党,并强调“腐败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要求,“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反腐倡廉、切实纠风,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突破口”,顺民心,得民意。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同时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建立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体系尤为重要孙德江。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之后,以 为 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狠抓作风建设和惩治腐败。从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出台,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从中央十大巡视组的巡视,到中央45个督导组的督查,无不体现纠风、反腐的决心和力度。从对杨达才、单昌德、孙德江、梁道行的查办,到对李春成、刘志军、刘铁南、 的查处,无不表明反腐不再是“只拍苍蝇,不打老虎。”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是负责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孙德江。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严肃党的纪律,维护人民的利益,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是纪检工作的根本宗旨。基层纪检工作人员,如何才能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做好本职工作呢?
首先,“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突出一个“实”字孙德江。“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原意是指人踏在硬石上也能留下印记,抓到一块钢铁也能留下痕迹。“踏石留印、抓石有痕”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互为反义,一般用来形容人们不管干什么工作、做什么事情都能扎实深入、务求实效,留下深深的“痕迹”。常识告诉我们,石头也好,钢铁也罢,都是非常坚硬的东西,不下苦功夫,不花大力气,印记和痕迹是留不下来的。事实同样告诉人们,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只有脚踏实地、潜心静气,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会有成绩,见实效。
其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敢于“碰硬”孙德江。无论“踏石”还是“抓铁”,实质都是“碰硬”。纪检工作是一种“碰硬”的工作。没有敢“踏石”和“抓铁”的勇气,就做不好纪检工作,就完不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就会辜负人民的期待。既然要“碰硬”,我们就要有那么一种担当,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直面问题;既然要“碰硬”,我们就要有那么一种韧劲,持之以恒,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一抓到底。
最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一个“是”字孙德江。实事求是,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即本来面目,亦即真相。我们查办的案件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们在每一起案件中留下的“印记”和“痕迹”要真实可信,而决不是“嘴印”和“墨痕”。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孙德江。”作为纪检工作人员,一定要牢记 “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教导,树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采取“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刚性措施,保持“舍我其谁、舍身忘我”的精神状态,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以求真务实、善做善成的工作作风,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纠正自己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恪尽职守,亲民爱民,倾听群众诉求,集中精力查办人民群众举报的违纪违规案件,为严肃党的纪律,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官员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党的执政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