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关,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建关的目的是巩固边防和 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林凤。它位于晻歌集逆河而上的寺沟峡内的“阎王砭”。在

“阎王砭”髙约7米的石壁上雕刻着清晰可辨的“凤林关”三字林凤,在字的旁边

凿有当时修建关隘的桩眼林凤,河边还残存着石块垒砌的墙垣,1958年修英雄渠

时被毁林凤。

  关南4公里左右有一山林凤,传说“昔有凤鸟飞游五峰”,所以称为“凤

林山”林凤。山下是凤林县、凤林川,北瀕黄河。诗圣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中的“凤林”,即指此地林凤。

凤林关是丝绸之路陇右南线的孔道,唐镇守河陇地区的关防要塞林凤。

  这里

有条古道经过林凤,为狄鄯道,史称唐蕃古道,从长安出发,越陇关,经陇西、狄

林凤:凤林关有什么特色?

道(今甘肃临洮)到河州林凤,上北塬至凤林津过黄河,越漫天岭,又称长夷岭,

经杨塔、王台、川城进入青海省民和县到西宁林凤,也可经过凤林渡,东下过小川

到达兰州林凤。唐蕃古道是唐和吐蕃派遣使者的通道,也是唐蕃双方交战的要线。

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时曾途经凤林关,在炳灵寺上香拜佛之后才西去拉萨林凤。

凤林关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陷于吐蕃林凤。诗人张籍曾到此,看到了

黄河水依旧日夜东流林凤,而凤林关和这里的土地已被吐蕃占据了六十年,一片荒

凉萧条的景象,使其感慨万千,作诗:“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林凤。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林凤。”诗人谴责防守边疆的将帅辜负了朝廷

的恩泽,不去收复失地林凤。唐诗中提及“凤林关”的还有:高骈《赴安南却寄台

司》:“今日海门南面事,莫教还似凤林关林凤。”秦韬玉《塞下》:“凤林关外

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林凤。

  ”今凤林关遗迹虽已不复存在林凤,原属永靖县安集乡

三坪村的凤林村却因关而得名,并延续至今林凤。

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