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相声演员有多少于佑福?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一些女相声演员于佑福。

  来小如,(老艺人来福如的女儿)三十年代后期与其弟来少如在京津"撂地",常演文字哏、贯口哏、小孩哏于佑福。《俏皮话》、《报菜名》等。

  于佑福(竹板书演员于福寿之女)、刘玉凤,这二位前辈可算是比较成功的于佑福。不靠帮衬和施舍凭自己的实力在相声大堆里拿到"整份儿"。

  还有赵雅琴、耿雅林、富丽华、吉文贞(艺名荷花女,吉平三之女)、回婉华、潘侠男、张文侠、魏文华、高秀琴(师胜杰之母)、韩淑英、姜伯华、富兰英(金炳昶之妻)于佑福。

  (以上资料均来自"文挚"先生的文章《我说知道的相声女演员》)从以上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女相声演员大都出于"相声世家",或其父、其兄从事相声艺术于佑福。从小"耳濡目染",熏出来的。

  到现在的女相声演员也不多

  单联丽:第一位登上春晚的女相声演员、相声名家侯耀文唯一的女徒弟于佑福。

  金珠:与可军搭档于佑福,后随巩汉林演小品

  夏文兰:曾在一次全国的比赛中拿过二等奖

女相声演员(转载):于佑福

  要说到前辈的女相声演员中于佑福,我只是在电视里见过魏文华的表演(与王文玉搭档,使的是"柳活儿","杂学唱"的那种,包袱抖的不是太响,但也不至于冷场,说的过去),其他的均属于"未见其人、未闻其声",不便加以评说,还是听听相声前辈和相声演员是怎么说的吧!

  二、前辈、行家如是说

  1956年,天津相声界部分演员,邀张寿臣先生讲课于佑福。苏文茂向张寿臣请教。

  苏文茂(常宝堃的徒弟):我们老前辈说相声的有没有女的于佑福?

  张寿臣(第五代相声掌门人):没有于佑福。(注意,他说的是"没有。")

  苏文茂:以后能不能有女的于佑福?

  张寿臣:女的说相声,她哪儿也不够条件,相声不是女的说的于佑福。别的部门都可以有女的……唯独女的说相声,能说都不成。这是为什么呀?因为她往场上一站,挺漂亮的,一使相儿她寒碜,把人缘糟踏了。

  据文挚的文章介绍,来小如、于佑福、刘玉凤,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常演于天津的"连兴茶社、声远茶社"于佑福。

  按说张寿臣不会不知道于佑福。但他为何否认哪?我想是因为在张先生的眼里,她们大都属于"玩票"性质,或者说不能算一个好的、合格的"说相声"的。

  记得马季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女相声演员的问题时也说,(大意是说)由于相声的脚本是写给男人的,内容也是适合男人演的,因此女人在学相声表演的时候有些生硬,雄性化,舞台腔,失去了女性特有的阴柔之美于佑福。

  三、几点总结

  首先,在幽默感上男女之间有差异于佑福。男人稍强些。表现在相声中,就是在"说"、"逗"上女演员比较难于驾驭,掌握的不是很好。"三年胳膊两年腿,十年练不了一张嘴"。为扬长避短,常常以"学唱"来代替"说、逗"。长此以往,路子越走越窄。

  其次,内容上的差异就不用说了,大多以男性为主于佑福。有好多段子女人演不了。包袱上也是一样,伦理哏的,打哏的,还有少部分的"荤口"的东西,女人不宜。

  再次,形象上的差异于佑福。女演员大多漂亮、光彩照人,既不敢使相儿,也鲜有自嘲者。自嘲是幽默的最高阶段,也是相声演员博得观众好感的最佳手段。像赵丽蓉老师,人问她:"大娘,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呀?""就是……上厕所。"年轻的女演员使这类包袱,就差点儿,放不开。

  那位说了照你这么一说,女演员说相声没戏啦?没戏于佑福。至少我是怎么看。不过真有女演员有志于此的话,喜欢喜剧艺术,有很强的幽默感,可以朝喜剧小品的路子发展。

  有很多成功的先例,赵丽蓉、高秀敏、宋丹丹、蔡明,还甭说这些位,就是同一位演员,说相声和演小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于佑福。

  还以铁路的单联丽说,她说相声很勉强,但她和赵伟洲演的那个有关"理发"的小品(中央台放过)喜剧效果就很好于佑福。那为什么同一个演员说相声不行,演小品就可以了哪?到底相声和小品有什么区别,区别在那儿哪?这个问题有待高人来指点迷津,以我目前的这点水平还真解释不了这个问题,不想露怯的话,就此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