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宋事
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宋世成。”
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世成。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
陈寅恪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宋世成。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
崖山之后再无华夏,咱们一起走近文明、文化、经济造极于世的大宋朝宋世成。
第一部文治武功宋太祖
一、香孩儿出世
自朱温篡唐起华夏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期间又存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等大小十国,近一甲子九州分裂胡汉对峙宋世成。各朝各代自知国脉传非正统,自是君不君臣不臣,居庙堂者不思国祚长久且兹淫暴敛,苟且于一姓之享,无问乎苍生涂炭,守土之臣亦不思报国,无奈朝代更迭太快,多是食过两三朝甚至四五朝俸禄(堪比吕布),更有拥兵自重者每每窥视君位,且盼皇帝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得个皇帝坐坐也算不枉人世一遭,为争面南一时间父子兄弟相残,君臣相弑。总的来说是:世风不正,乱世无明主乏忠烈,仁者不仁,恶者更恶。(多数如此,也有明君忠臣,恕不在此一一陈述)拿现在话说:没有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否极则泰来,天道总如此,总要有一个人出来结束乱世,拯救世界,救兆民于水火。乱世出豪杰,乱世出枭雄,乱世出奇才……五代十国世间纷乱该结束了,赵宋正式走近历史的前台,宋太祖赵匡胤应世而出。
写历史不比写其他小说,历史就摆在那里,发生的事出现的人都有他的唯一性,没有太多给你发挥的余地,总不能信口开河数典忘祖吧,我说宋事也是东搬搬西挪挪,博采众多拼凑一下,力求以正史为本,为了大家看得精彩也斗胆掺入些野史杂趣,请各位读者专家多批评指正宋世成。
元朝伯颜将军曾奚落大宋是“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宋世成。我从另一个小儿(非前述两小儿)说起吧,写宋史无一不从“香孩儿”说起,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个“香孩儿”的世界。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洛阳的夹马营一个孩子出生且出现异象:一是红光绕室方圆几里可见;二是通体金黄三日不消;三是体有异香几日不散,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皆知,大家都称其:香孩儿(出自正史)宋世成。史上大凡改朝换代大多天有异象,例如彗星凌空、陨石落地、流星雨、日食、地震等,新出的君王他本人、他家、他父母……也会有异于凡人的超自然现象,例如母亲梦龙幸而孕、怀胎超十个月、门前桑树如盖、白鱼跃舟等等。这些现象到底真的有么?其实全凭当权者一张嘴,说有就有没有也有,都是为了政权政治服务:昭示天下天数已定要改朝换代,我是受命于天当此大任,大家都得听我的支持我否则要遭天谴。此番洛阳出生的香孩儿生有异象,传是天降祥瑞,传是真命天子,还真是将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照例我们先翻翻太祖的祖历宋世成。《宋史》载:太祖姓赵氏,涿郡人也。高祖朓,是为僖祖,仕唐历永清、文安、幽都令。朓生珽,是为顺祖,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珽生敬,是为翼祖,历营、蓟、涿三州刺史。敬生弘殷,是为宣祖。周显德中,宣祖贵,赠敬左骁骑卫上将军。宣祖少骁勇,善骑射,事赵王王镕,为镕将五百骑援唐庄宗于河上,有功。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汉乾祐中,讨王景崇于凤翔,会蜀兵来援,战于陈仓。始合,矢集左目,气弥盛,奋击大败之,以功迁护圣都指挥使。周广顺末,改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转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从征淮南,前军却,吴人来乘,宣祖腰击,败之。显德三年,督军平扬州,与世宗会寿春。寿春卖饼家饼薄小,世宗怒,执十余辈将诛之,宣祖固谏得释。累官检校 司徒、天水县男。与太祖分典禁兵,一时荣之。卒,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
大体意思是:太祖姓赵,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高祖父赵朓(宋太祖称帝后追尊庙号为:僖祖),在后唐为官,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三县的县令宋世成。曾祖父赵珽(庙号:顺祖),官至藩镇从事兼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庙号:翼祖),历任营州、蓟州、琢州三州刺史,因其子贵被后周追赠为骁骑卫上将军。父亲赵弘殷(庙号:宣祖),年轻时十分骁勇,擅长骑马射箭,供职于赵王王镕帐下,因带兵增援后唐庄宗立战功,庄宗欣赏他勇猛善战,留他掌管禁军。后汉乾祐年间,赵弘殷前往凤翔征讨王景崇,恰逢后蜀军队来救援在陈仓大战。刚交战赵弘殷左眼就中箭,受伤后反而气势更旺盛,奋勇攻击,把敌军打得大败,因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太祖广顺末年,改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转任右厢都指挥使,又领岳州防御使。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出征淮南,前军战斗不力后退,吴兵乘机进攻,赵弘殷率领军队拦腰攻击吴兵,把他们打败。显德三年,统率军队攻打扬州,与周世宗在寿春会合。寿春卖饼店的饼既薄又小,世宗大怒,捉拿了十几个卖饼人将要处死他们,赵弘殷坚持进谏劝说才获得释放。累官至检校司徒、天水县男(县男:爵名,唐始置,从五品),和儿子赵匡胤分别执掌禁军。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后周追赠为太尉、武德军节度使。宋太祖赵匡胤,是赵弘殷的二儿子,母亲杜氏。由此可见赵氏一族是历代为官(至少四代,往上不考),且代代身在乱世显贵不断,可见赵氏一族治家的能力有多得法,优良基因的传承有多强大。子子孙孙都得乱世生存之道,也为后代登峰造极做足了铺垫和准备。
二、少年赵匡胤
太祖母杜氏,安喜县人(今河北定州市东南),治家严谨有序,守礼有节宋世成。嫁入赵家不久生一子夭折,又生二子便是香孩儿赵匡胤。香孩儿长大且生的高大魁梧,容貌不凡,性情豪迈豁达,见过的都称赞其气宇轩昂绝非凡人,一身的英雄气概(宋史: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他老子是带兵打仗的,耳濡目染的赵匡胤自是从小便喜欢舞枪弄棒习武操练,尤其是精于骑马射箭(随他老子),跟着他老子出入行营每日操练风雨不辍,直练得马上纵横飞驰游刃自如,搭弓射箭百步穿杨靶靶十环(放到现在也能获得个速度赛马和奥运射箭的双料冠军)。一般人不敢骑的马他敢骑,越是烈马越能激起他征服和驾驭的本性来,一般人不能拉开的弓他能拉开,挽弓当挽强强弓硬努才配得上英雄。奇人异相肯定从年少时就会不同凡人,甚至有神话般的本事和经历,按照正史上记载看看两个太祖年少的故事吧。
故事一:骑马撞城门
赵匡胤年少时喜动不喜静,一有时间便和伙伴外出信马游缰纵横奔驰互相赛射(也是一帮富二代官三代,那时能有马骑,好比当今开奔驰宝马),每每伙伴们大都输给他,输多了自然有不服气的宋世成。一日天气晴朗,朔风习习,一伙伴牵来一匹马,好一匹骏马,只长的膘肥体壮,背高过人顶,黄鬃黑鬣,四蹄踏雪(不愧是富二代,家中着实富裕)。那伙伴挑衅:“这马虽是好马,但性子及烈,至今没能驯服,一般人能近其身已属不易,更无人能驾驭,你可能骑得?”赵匡胤直看的两眼生光直叹好马,却不屑的回答:“天下没有难骑的马,只有不能骑马的人,越是烈马我越要试试。”伙伴继续挑衅:“万事不可一概而论,的卢马常常妨主人,骑它得万分小心。”赵匡胤冷笑:“的卢妨得庞士元,却妨不得刘玄德,只要驾驭有方还怕一匹马乎?”说罢不及上鞍套缰,手扯马鬃飞身一跃而上,那马素日里最嫌别人近得它身,这番冷不丁的有人骑上它背,直气的先跃前身又甩后蹄,原地扭了几个扭打了几个转后飞奔出去,这马跑起来四蹄好似不沾地,飞一般的只见尾后尘土生烟,马上的赵匡胤只觉得两耳风声呼啸身后发凉,也顾不得别的只手抓紧了马鬃腿夹紧了马肚随它奔驰,须叟几里地便跑出去了,转眼到了城门前,那马只顾得沿路飞奔哪顾得背上人死活,直朝着城门奔去,赵匡胤猛地抬头虽看见了城门但已躲避不及,前额与城门上框重重的亲密接触了,霎那间赵匡胤只觉额头作痛,便一个后仰,倒翻一个跟头从马上跳了下来,重重着地。他那伙伴一直追着马跑想看他的笑话,远远的看他撞门落马直惊叹道:“赵匡胤完了,任你铜头铁头也要撞得粉碎了。”不想赵匡胤却径直的站了起来,一个健步直追上那马,再次翻身上马扯紧马鬃夹紧马腹准备再与它较量一番,那马儿这会儿倒没了刚才的暴躁,竟然乖巧起来,低着头甩着尾任赵匡胤吩咐摆布,赵匡胤掉转马头不一会便骑了回来,那伙伴见赵匡胤满面红光英姿勃发,在马上从容自若越发的伟岸,不由得惊叹:“远远地看你落马,正为你担心,想到你轻则受伤,重则头脑崩裂,没想到你却有这等本领,仍然乘马回来。身体还好么?”赵匡胤笑答:“我没事,幸亏我反应快关键时刻跳了下来,越是烈马我越要驯服它,你看它现在已经老实受骑了,不能驾驭马,怎能驾驭人?”由此可见太祖少年时便有雄心大略,非池中之物也。
故事二:土屋鹊斗
太祖年少便声名鹊起,身边总是一帮英雄少年陪伴(富二代官二代的朋友圈非富即贵,普通人入不了围),关系最要好的要数韩令坤与慕容延钊两人(这二人也是慧眼识人,日后少不得封侯加爵)宋世成。韩令坤(923-968) ,磁州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人,其曾祖:韩检,磁州军事判官;祖父:韩振,赠左赞善大夫;父亲:韩伦,亳州防御使、光禄大夫、检校司徒、磁州刺史。自是家世显赫世出名门。慕容延钊(913―963年),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其父慕容章,官至襄州马步军都校、开州刺史。亦是名门之后。这二位出身官宦之家也是少年英勇。虽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但是出身富贵,他人生成功的机会会比别人多太多,因为一出生就享有别人没有的大把资源,想读书不光读得起有名师教,家中藏书汗牛充栋想读啥还就有啥,穷酸秀才出寒门,进士状元多旺族;想习武不光有顶级武师传授,家中十八般兵器一样不缺想练啥还就能练啥,穷人习武落草莽,富人习武位将军……像我等布衣平民子弟,到了我这把年龄还不得不在努力、再努力,每日为生计奔波,温饱尚且有虞,王首富不屑一顾的“小目标”对我等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呵呵扯得有些远。既出富贵又不养尊处优,还肯奋斗,这样品性的人聚在一起是能干大事成伟业的。这二位仰得太祖威名前来拜访,英雄识英雄,一来二往的成了莫逆之交。乱世之中英雄少年聚在一起总不会安分的,要么为非作歹祸害乡邻,要么就胸怀大志治国安邦,他们选择了后者。因为家族的优良传承,赵匡胤和他的好友们一起不光是论武艺,比骑射,赛蹴鞠(估计玩不过后来的高俅),也一起研讨兵法韬略,闲时也会下棋对弈,一日赵匡胤和韩玲坤在一土屋内下棋,六博(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杀得正欢,忽听得室外鹊声喧闹,赵匡胤:“可能是有毒蛇猛兽经过此处,所以惊起鸟雀如此喧闹,咱们出去射死那些毒蛇猛兽为鸟雀除害,为人民解患,如何?”韩令坤点头:“正合我意,免得吵杂影响我们下棋。”两人即刻提弓走出土屋,环视四周,并没有什么毒蛇猛兽,只见有一群喜鹊,互啄互斗,叽叽喳喳的吵闹不停。两人正看着鹊儿相斗入神,忽听得身后巨响,如地震一般,转身一看,方才好好的一座土屋已彻底坍塌,变成了一堆土石尘烟滚滚,赵匡胤惊叹:“这真是奇事,若我俩还在土屋内恐早已成面目全非的尸体,想必是你我命不该绝,上天特意差遣这群喜鹊吵闹叫我们出来。”这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天降大任于斯就由不得你先死,自有神明护着,留你替天行事,以上两个故事可见得太祖天命已定,如何开创基业?需要的只是时间、时机、时运,当然还得有自己的努力宋世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