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因为我文章而加我微信的网友,先问我能写商业类的文案吗?因为虽然看我微信公众号发出来的两篇散文不错,但是没有看到过我写的商业类文字刘景崇。我把微信公众号账号给她后,怕她还不放心,第二天又给她留言:如果微信公众号不方便,可以单独再给你发样文。她说微信公众号已经发给同事了,如果有需要他会联系我。接着,她说:“很羡慕你的生活状态,代表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声”,“如果能回去,我宁愿卖早餐。”
我之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分享出来的两篇散文是《上海给我留下的遗憾》、《由女儿河流带来的感动所想到的》,写到选择离城回乡的事情,然后在朋友圈发了一两次回到湖北十堰市郊区的生活图片刘景崇。
还记得回上海前,跟一位高中同学打电话聊天,我说:“回不回去还有点犹豫,担心回去后没有大城市的创业环境,想再坚持几年刘景崇。”同学愤愤不平地说:“创个毛,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多年了,还是回去吧!”其他咨询过意见的人也都支持回老家的选择,连在上海已经落户买房的朋友也说回不去了,如果能回去宁愿回去。迟早要回去的,况且能与亲人在一起?
我在上海待了将近九年时间,读研三年,开网店卖茶叶七年,开网店做微商卖文章近两年刘景崇。吃过的苦就不多说了,只说搬家就从上海宝山上海大学到上海闸北满堂春茶叶市场到上海松江仓桥六村到上海徐汇梅陇。人说租房子不挺好吗?想住就住不想住就搬,各种风格家居各种房型构造各种小区风景都看遍了,上班做事也方便灵活。人不就该这样吗?多看多学多经历。这话没错,可惜那是在国外,在我们这,看风景?睡房型?寻自由?无一不被生活的重压给剥削扭曲挤兑了。就说租房吧,如果房东心念动了,哪怕你合同约定好,哪怕你循规蹈矩,他可以以不公平、不吉利、不舒服等任何理由找茬。只庆幸我不用为婚姻过多操心,女友是之前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做教师时认识的,否则像我这种草根阶层、自由职业、无车无房、外加穷矮锉,只有哭爹喊娘叫天呼地了。这不是信口开河,我那位可怜的高中同学好兄弟好朋友至今一个人“隐居”在上海松江岳庙那块。是的,他愤世嫉俗、不修边幅、比我更穷更矮更锉,但人好歹是大学本科毕业,有正当职业,为人诚实善良,性格开朗谦逊,也温和。我没有弄到上海户口也就算了,毕业时包括毕业后那一两年太过主观懈怠,之后又遭遇打工滑铁卢——所在教育公司经营不善宣告倒闭。但我为什么不能像上海人一样享受购物优惠、就业便利、福利保障?我没有学会上海话也就算了,你可以说我笨我自闭、我懒我没上海亲戚,但为何在上海这么久,一次社区生活也没有过,一次选举权也没有享受过。难道我在上海上班、做事,做的贡献比上海当地人就少吗?或者我不是中国人?这些都罢了,你说要怪就怪你投错了胎,人去你家乡,你家乡人能对外地人跟本地人一样吗?中国不是传统社会吗?传统社会就得有传统的办法,所谓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嘛。最要命的是你根本就不是人,你是工作的机器、赚钱的螺丝、低贱的肉身-他者。这从你上街购物逛店就可以强烈感受到了,如果你走进与ZF有关的机关部门,你很少能遇到一张面对上帝的脸,坐在柜台橱窗后面的才是上帝,你没法给他好评差评。
以前就看到过有关搬离城市去农村的新闻,他们或者不习惯现行体制下的教育,干脆自己辞职在家做起自己孩子的全职教师;或者不习惯城里生活,打包来到传说中云南某风景秀丽的小镇,做一个理想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人,以逃避城市生活对人产生人格的解构刘景崇。最近更是看到一则《放弃百万年薪,剃度出家成和尚》的时闻,刘景崇原本在广东佛山家庭事业成功,年薪百万,可结婚半年后觉得妻子追求的只是大房子、大车子,觉得这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于是一意孤行隐居终南山,现在进而在安徽褒禅寺剃度出家了。其实这早就并不新鲜,与之前一线城市大学毕业后选择留下不同的是,现在更多同学选择回归。之前在一家杂志短时间写专栏时认识一位小剧场导演,因为他文采气质少见的好,所以就成了他的一枚小粉丝。在他博客看到他写的一篇文章,说有一位同事之前在公司上班时就独来独往、打坐参禅,言行飘忽,最近更是发现他消失了,一问,原来出家了。
“如果能回去,我宁愿卖早餐刘景崇。”这是否能代表一代人的心声我不知。我知道的是,生活原本并不该是这样子。物质金钱固然重要,可是对于一个人来说,一定还有比金钱物质更重要的方面。人是有感有觉的动物,是有诗与远方的生命。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至简至纯的道理,无论谁也不可能否认的真实,哪怕白毛女也知道扎红头绳,哪怕山野村夫也知道载歌载舞。追求不该被压缩为欲望,生活不该被经营成钱罐子。当功名利禄成为生命的累赘时,就像乌龟背上的大壳子——累赘。而我们所谓的价值多元,不该是一句空话,而应该落实在官方媒体,权威发言、著述等内容上,让大家都有一个阳光的未来。这一点看似抽象,其实一直以来就是仁人志士努力的方向,也并不难,重点是这种声音再多一些、再多一些,为那些在命运里煎熬的同胞多呼喊一点,在正义面前再多坚持片刻,而不是人云亦云,让人家以为我们没有自己的态度(作家阎连科不得不痛心著文呼吁:“80后是发不出声音的一代”!)。更不要遮拦自己的痛点或污点什么的,这并不痛,就像我上文所述,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因为不是你的错。因为你越遮掩将来只会越痛。你越遮拦只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感到高兴,或者当成奇闻罢了(好比上文说的刘景崇出家事情,媒体只从猎奇方面做文章,不去正视和解决问题,连刘的大痛也一点也不涉及)。这正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泱泱盛世,一切太平。
梵高说“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的活着”,对于普通一般人来说毕竟太矫情刘景崇。三毛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对于普通人来说毕竟太文艺太抽象太空幻,真正懂的人听起来也能理解这种抒情的先天性营养不足。巴金说“我并没有什么才华,我只是有感情”,“我拿笔是为了与恶势力、旧思想、错误认识斗”,这才是人民的声音,接地气的声音。当然巴金的方式还太简单了点,就像他自己的老实一样,他的文章也太朴实了些。论才华他还真比不上更幽默、隐晦、智慧的王小波、钱钟书等人。“如果能回去,我宁愿卖早餐”,这句话如果换成“如果能回去,我宁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不能回去,也无所谓,因为我在这里可以很好。”一定会更贴合言说者的心声吧?
笔者无意做人生的实验者,我是个懦弱的人,更何况谁不希望人生平安、喜乐、稳定?只是,作为这个时代年龄的中坚,我们努力的方向也该清晰了刘景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