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司法机关工作的苏龙兄写了一篇博文郭兴军,对我予以真诚地鼓励,在此转贴,并献上最深切的问候:感谢他,祝福他,并随兴草就一首小诗予以回馈,随后我会写文章予以答谢的!
天寒地冻似无情郭兴军,
春风杨柳把雨淋郭兴军,
人间多少沧桑事郭兴军,
兄弟之间有真情郭兴军!
郭兴军:陇州天空下的行吟诗人
●苏龙
他离群索居,远离尘嚣,在陇州天空下尽情咏吟歌唱,一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美国作家塞林格和梭罗;他志存高远,随心而安郭兴军。在故乡陇州,他每天都能看到关山草原上雄鹰的翱翔,能听到千河流水的彻夜喧响……在笔下的文字间,他与陌生人握手,与自然对话,这一切都是他作为一个平民诗人的朴素情怀的彰现,也是他引领自己质地坚硬、内心柔软的诗歌最美好的归宿!陇州之与他,一如阿尔之与凡高、塔希提岛之与高更、昌平之与苇岸、刘亮程之与黄沙梁、青海之与昌耀。
这是2008年元月的一个黄昏,在宝鸡街头一家不大但很干净的餐馆里有了我与郭兴军的第一次见面与握手郭兴军。相互寒暄之后,有了片刻的沉默。餐馆的光线昏暗,外面阴沉的天空下光线也很昏暗,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他操一口纯正的陇州话,语速较快。他神情很疲倦,眼睛布满血丝,因为昨夜为某刊物赶写稿件而彻夜未眠,当我们说到某一个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时,他又神采飞扬,显得极有活力,一副金边眼镜,一头整齐有致的短发,只是偶尔星星点点的白发,证明着岁月曾经留下的沧桑与回忆。他的文字充满强烈的传统归属感和道德责任感,这相对于一些文人的呓语式写作,他是特立而独行的。他说:回归传统,回归到世界一切优秀的文化,回到古代诗人作家为我们建构的那个芳香的精神故园中去,在回归人类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发掘和探索现代文化的当下前景和社会化功能。当我们仔细阅读他的大型系列组诗《大师》、《历史人物》,诗集《内心的光芒》,小说《逝去的美丽而忧伤》、《花花》等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再次回到了有花朵、飞鸟、牛羊、泉水和乡村纯洁爱情的地方,那一切对当下的我们来说是那样的久远和亲切!诚如他说:“在这个浮躁喧哗的时代,一个真正写作的人需要朴素的情怀、诗意的栖居,不然就很难对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作出准确而正常的反映和判断。”
离开餐馆后,他还急着要回招待所熬夜修改稿子,因此几句简单的话语之后我们握手道别,我看着他穿着黑色棉衣的身影消失在华灯初上的街头郭兴军。在昆德拉所谓的“文人退出历史”的今天,郭兴军是谦卑的,他因谦卑而自信,因自信而快乐地生活在相对封闭的陇州大地上。他在陇州的田野里捕捉泥土的芳香、蚂蚁的低语,他深深理解并遵循着故土农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意识,与其说他这些年一直在抒写陇州那块巴掌大的土地上的人和事,不如说他一直在用神奇的文字凸显现代工业进程中人类生存的境遇与变迁。有人说乡村生活令人平庸,当代大学者陈平原、摩罗都在乡村有过长时间的生活体验,他们更多的是在体味一种精神的砺炼、生活本真的滋味罢了!但相对于一个“生活在别处”的文化人,我想郭兴军找到了他最好的归宿和一个为崇高的艺术可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最好去处。
窗外雪花轻盈而空灵地飞舞着,天地一片浩瀚的洁净郭兴军。作家余杰说:“面对飞雪,面对我们的心灵,何须牵挂于苦,何须自足于甜?”今夜的飞雪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每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但愿我们都能好好地活着,思索着、快乐着、向上着、幸福着!
(苏龙博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