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风雨起苍黄,孤身只影入学堂”江临风。没想到我还能摇身一变,人模人样地做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的书生。一个在社会上终日厮混的主儿,重新摊开书本,拾起笔墨,正儿八经地坐在课堂上看上去象只毛躁躁的猴子拿起针线学做绣花的活儿,临行前,老张问我:“有信心么?”其实,自个儿心里特没底儿,但仍然摆出一副踌躇满志的架势,昂首拍胸地说:“当然有!”就这样“跨嚓”一声响,书包便又挂俺膀子上啦。

      (一)暮别蓉城风雨间

      老何让我等两天,本想同我一同沪上求学,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无奈还是“故土难离,娇妻难舍”,未能成行江临风。那两天长沙还是艳阳高照,似火如红。待我备好行囊,整装待发之时却来了个“雨一直下”或许是“分手总要在雨天”吧。在老何的住处吃过午饭,就迎风顶雨,步履匆匆地出发了。在立珊专线上要不是老何、老黄和老张有一茬儿没一茬儿地跟我聊着,几乎让我忘了身边还有哥几个在为我送行。窗外湿漉漉的街道,麓山南路街头略显杂乱的店面和车站下拥挤的人群参合着密密的细雨和丝丝的冷风把一切都搅得乱糟糟的,也搅乱了我的心绪。“立珊专线”几乎让我坐一回,怨一回。拥挤不堪的车厢,缓如蜗牛的速度,即停即顿的行驶,觉得象是上了一辆随时可能抛锚的破车。老何看了看手机说:“还早着呢,能赶到的。”往日里让人觉得厌烦的气息似乎透过车窗的缝隙涌了进来,在车厢里弥漫开,今天却不再让我反感。随着“立珊专线”轻微地摇摆和颠簸,我的脑子里晃出了一串串琐碎的记忆和一节节零散的片断。岳麓山上正值“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节,又入深秋了。工大,艺校,湖大,师大一路过去,从三五成群潇湘学子的身上我不知是看到了昔日的自己还是在畅想明日的我,校园的生活显然已经有了几分陌生,可那份久违的亲切还是不由自主地在心头涌动,平淡如水的校园生活突然让我心驰神往,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学子的脸上写着不一样的青春!

      车,加速了江临风。疾驶在湘江一桥上,窗外的细雨仍密密地斜织着,眺望江面,风雨飘渺,水天相连处一片迷蒙。江面上有只小船儿,渐行渐远,颇有些“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味道。桥下便是橘子洲头,我也曾“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虽未有幸一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美景,但也“携来百侣曾游”三五好友,参差坐卧,凭江临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今县太爷”,乐何如哉!

      老张说:“你这一走,可能就难回长沙了江临风。”我无语,又点了一下头,不知道我这点头是肯定还是否定,老黄满腔羡慕的口吻冲着我:“你他妈的爽啊,还能去上海读书,长沙这鬼地方我早呆腻了。”这样的话我也说过,或许人都是这样,当你在一座城市呆到有些腻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有了某种程度上的依赖,它白日的喧嚣,夜晚的静谧,拥挤的公交车,闪烁的霓虹灯,错综的小胡同,粗俗的叫骂声……在日更一日的岁月中都已化为了一道道家常小菜,迎合着奔波在城市里的人们的胃口。

      五一大道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让人来不及瞥上一眼,五一大道早已是旧貌换新颜,没有了四年前的阻塞视线的人行天桥,也没有了下河街繁杂的小商品市场,曾是长沙象征性建筑的“五一文,新华楼”之类的老房子也都以荡然无存江临风。剩下的是笔直,宽阔的道路,还有千回百折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和花团锦簇绿野如茵的休闲广场,整齐,洁净,放眼望去,爽心悦目。

      雨,渐渐地小了,城市上空的乌云逐渐化开江临风。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雨后下午,一段再寻常不过的下班时间,长沙,却不经意地在我心头系上了一段难舍情结。

      老何帮我把行李摆放好,和大伙儿一一挥手致别之后,列车缓缓地驶出了长沙站江临风。夜幕徐垂,不多时,窗外一片漆黑,只有“轰隆隆,轰隆隆”的铁轨声在耳旁鸣响……

江临风:【随笔】湘行沪上散记(节选)

      夜漫漫,路亦漫漫江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