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2.1.85〕《战争下的和平》〔共三部六曲黄和平,约120万字〕

  * 战 * 争 * 下 * 的 * 和 * 平 *

  鲁岱 著

  〔2.1.85〕娃儿们的行动

  映山红,即杜鹃花,是井冈山的一大景色黄和平。杜鹃花盛开于井冈山笔架山,又名杜鹃山。杜鹃山除了山势雄伟壮丽、葱茏峻拔、逶迤奇险和风光旖旎之外,最为奇观的是十里杜鹃长廊。人间四月芳菲尽,笔架杜鹃当盛开。每年3至5月,是杜鹃花的花期,整个笔架山都沐浴在杜鹃花的海洋里,红的,紫的,黄的,白的,大的,小的,一朵朵,一簇簇,开满地,映红天。这个时候,蜂儿低吟,蝶儿翩舞,鸟儿欢歌,万卷画图怡人悦目。人在山中行,悬挂半山腰,飘飘然似神仙,奇特绝景尽收眼底。井冈山上的杜鹃非为灌木,树高可高达15米以上,干围1米左右,花出五角星,像细扣,一棵树可以有几种颜色的花。井冈山上的杜鹃品种繁多,主要的有26种。百花绽放,五彩缤纷,将整个山岭装饰成中国杜鹃第一山,实可谓:“井冈杜鹃甲天下,人间仙境独此赢。”正如宋代择璘《咏杜鹃花》所描: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黄和平。

  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黄和平。

  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黄和平。

  小山拄颐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黄和平。

  井冈山“朱毛”队伍会师之后,成立红四军,加强工农武装割据,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土地革命,等等一连串紧锣密鼓的军政民措施,给红色区域扩展奠定了良好党政军民一统的基础和社会实力黄和平。于是,很自然地有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应运而生,进而蓬勃发展。首先,江西省的连花县和湖南省的茶陵县率先成立工农兵政府,诞生了红色政权。随后,江西的宁冈、永新、遂川以及湖南的酃县等边界县市之工农兵政府相继宣告成立,致使红色区域面积达7200平方千米,涉及人口50余万。同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并使边界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整个井冈山红色区域的党组织迅速壮大。另外,红色区域内的地方武装、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性组织也得以迅猛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很快进入鼎盛时期。

  在遂川县的雩田乡,有一个村落叫做雩田黄和平。这个村子里有一个“映山儿童团”,成立于1928年5月,是整个井冈山红色区域中最早成立的儿童团组织。组织者就是王佐的外孙儿映山和外孙女杜鹃。他们两个人本来有姓氏的,可是,他俩个倔的不喜欢姓氏,因而只有一个名号。因为,映山红即杜鹃花,是井冈山最为美丽或最为艳武的岭上风景。至于大人们也就无所谓了:“映山就映山吧,杜鹃就杜鹃吧,反正人们都喜欢。”于是,映山就在这儿成了“孩子王”。自从“朱毛”龙江书院会师之后,映山与杜鹃被袁文才从龙江书院文星阁双双抱下来之后,他俩人回到家里,左思右想的都不是滋味儿。后来,听说雩田地区成立地方武装“雩田赤卫队”,他俩人征得雩田赤卫队里的红军代表的同意,毅然成立了“映山儿童团”。8岁的映山担任团长,6岁的杜鹃为两个副团长之一。映山儿童团组织5至9岁的男女儿童共18人。

《战争下的和平》第二部第85章:黄和平

  一个傍晚,儿童团里有一个男孩子叫做李杜,也是这映山儿童团的副团长黄和平。他告诉映山,说是雩田赤卫队里计划一次大行动,但是难能顺利展开,因此,赤卫队员们好像很着急。映山再详细问话时,李杜也说不清楚了。于是,映山让李杜回家再去打听。李杜的爸爸是雩田赤卫队的队长。李杜回家后,正好遇着他爸妈在谈论这个事。原来,与雩田庄隔河相望的坊坑村有一家恶霸土豪,富可敌乡,也是遂川县乡村中最大的土豪,他家里养了几十个家丁,全副武装,很不好对付。雩田赤卫队想从这个土豪开刀,搞土地革命,但因为武力原因还十天半月的拿他没有办法。李杜问映山有没有办法解决,或能不能帮上忙。映山本来一概不知情,可他还是一口应承下来,说:“可以试试吧!”但他再一想,又对李杜说:“这事你可不能告诉你爸妈。”李杜点着头。于是,一场协助打土豪的行动在映山儿童团内悄然开始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映山领着杜鹃和李杜从雩田庄出发了黄和平。他们仨人一路说说笑笑的到了横岭河岸边。这条横岭河是赣江的一条小支流,只有四五米宽,河两岸是一些小树与杂草之类。在连接坊坑村的方向上有一座半米多宽的木板桥,人走在桥面上,嘎吱嘎吱作响。3个小孩子走在桥板上,有意的摇晃桥面而闹着玩,于是木板桥一边摆动一边发出似乎悦耳的嘎吱声音,逗得河下的水流仿佛从平缓中翻起一两个波浪。孩子们站在桥板上,朝向对岸上的坊坑村望去,见村庄好大好大的,而且在村庄背向河岸的一侧有一栋整齐的营房,那是恶霸土豪坑钱屯扎家丁的地方。恰在这时,有一个女性老人从村中走出来,欲过这横岭河的木板桥。可是,3个孩子还在桥中央观望玩耍。老人站在桥头的那一边,似乎是在等候孩子们过桥来之后再上桥行走。映山见到了这一幕,便对其他的2个孩子说:“我们走过去,让开路,别人要过桥了。”即然,3个孩子停止了玩耍,也停止了观望,大踏步的向前走。老人见孩子这么懂事,便问:“3个孩子要到哪里去呀?”“去看看兵营。”走在前头的映山即说:“老人家,那兵营好玩吗?”“呵,不好玩,不好玩!”老人忙摇着头,说:“你们别去,不好玩的!”“怎么不好玩?”这是杜鹃在接话:“那里有好多枪吧?”“是呀,那枪都是用来打人的。”“也打小孩子吗?”李杜也插嘴:“那该不会吧。”“是不会打小孩子。但是你们还是不能去。”“为什么呢?”映山问话:“难道那里有老虎吗?”“老虎倒是没有。”“那还怕什么呢?”映山连续不断的问话,害得老人没时间上桥。于是,老人眼眸子一转,笑的说:“那儿呀,最近来了一只大老虎!这虎哇,正在找小孩子吃,你们怕不怕?”映山感觉这话里有话,便直截了当对话:“老人家,是兵营来了一个大人物吧!”“孩子,这话你可不能乱说哟!”杜鹃也警觉起来,但她还是含着一丝笑容与老人逗乐:“老人家,这个大人物应该是这么个长相吧:猫眼,狮鼻,虎口,旁边还有几根长胡须,喵呦喵呦!”杜鹃做了个鬼脸,绽开了那个老人的笑靥:“哈哈,你们小孩子家的还是不去的好,免得惹出麻烦。”说完,老人的善意化成了动作,将3个孩子拦阻在桥头上,不让他们下桥板,硬硬的要他们回去。映山一想:“这老人说的也真切,我们还是先回去,再作打算。”于是,3个孩子返回了雩田庄。

  映山与杜鹃兄妹俩人回家之后,总觉得不是滋味儿黄和平。一日,她俩人在自家菜园子里玩耍,映山对杜鹃说:“妹妹,那天若不是那个老人阻拦我们,说不定我们进了坊坑村的兵营。”“哥,我还真想去看看兵营呢,去看看那个恶霸土豪是怎么坑人家钱的。”“哎,妹,那个土豪的名字也真怪,叫什么坑钱。”“哥,这还不简单呗,他姓坑,叫做钱,这都不错,谁知道这两个字合起来就坏了。”“妹,那个村子里的人真的犯傻,他们姓什么坑呢?有那么多好的姓氏,他们不去用,偏偏捡这么一个坏字眼取姓。”“哥,你怎么又糊涂了,如果他们不姓坑,怎么出了个这么大的土豪啊!”“呵,也是的,只有不要命的坑人家的钱,才能当上土豪。”“我说呢,难怪土豪都这么的富足,原来都是坑!”“不过……”“妹,不过什么呀?”“不过这些都是大人们的事,我们小孩子家的不懂。还是说说那个大人物吧。”“妹,这几天我就在想,那个大人物到底是谁呢?他到坊坑来究竟是要做什么呢?”“是呀,哥,我们应该弄清楚这个。”“我想,我们雩田赤卫队想打倒那个大土豪,不了解这个大人物恐怕就更难了。”“哥,我们还是要去看一看。”“可是,怎么去呀?”“那日,外公在工农革命军那里不是跟我们说过吗?打土豪,首先要摸清楚土豪的情况,然后才能有把握的打倒土豪,才能分取土豪的东西。”“妹,看来我们还是要去坊坑,摸清楚土豪的情况,然后向赤卫队报告。”“那怎么去呢?”“这一次就咱们俩人去,明天吃了早饭就动身。”“好!”

  第二天,映山与杜鹃兄妹俩个,吃罢早饭,跟他们父母亲告了假,说是去后背山采蘑菇,吃午饭的时候准能捡回许多肥美的鲜蘑菇黄和平。于是,两个孩子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小篮子从家里出发了。可是,两个人当着他们母亲的面出门之后,并没有去后背山捡蘑菇,而是径直穿过横岭河桥进了坊坑村。

  从村头走近坑钱的兵营,映山“嗷”的一声羡叹:“好威武的兵营!”是的,这兵营长长的一排并立,营房的墙壁粉成了灰色,与屋面上的青瓦相映,显得灰朦朦的一片黄和平。营房有十多间,每间房的门头上都有两个字:“坑威”。营房靠大门的一端有2个哨兵放哨。映山与杜鹃走在靠南的一端兵营门边,立即就有一个哨兵上来盘问:“你?来做什么的?”“捡蘑菇。”映山回答:“也不行吗?”“去去去,到山上去捡。”“就路过嘛。”“路过也不行,快走,快走。”哨兵一边说话一边将映山往外面推。映山却站着不动。两个人扯了一小阵子,哨兵来火了,大声呵叱:“走,走。再不走我就开枪打死你!”“你凭什么开枪打人?”杜鹃这才开口质问一句,同时,也伸出手去拉映山离开。正在这时,另一个哨兵上来了,他蹲下来心平气和的问映山:“小孩子,你叫什么名字?”“映山。”“映山红的映山?”“是呀。”“好名字。”“好什么呀好,就连看一眼营房你们都不允许。”“你究竟要看什么呀?”“兵营。”“兵营有什么好看的?”“玩玩嘛。”“那儿都是弄枪的地方。”“就是弄枪才好玩呗。”“你看看我手上的枪,好玩吗?”“好玩。”真的,映山伸出手去抚摸哨兵手上的枪,并问:“你这枪有名字吗?”“有呀,叫做汉阳造。”“汉阳造是什么意思?”“就是汉式步枪呗。”“汉式步枪?”“这枪呀,好得很。它的原型是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所以这杆枪又叫做‘八八式’。这汉阳造全长955毫米,重量3千克,枪管长442毫米,射程1800米,每杆枪内可装5颗子弹,能连续打死5个人。你怕不怕?”“不怕。”“好大的胆子!”说话间,突然从营房中走出来一个人,厉声一句:“你他妈的小儿。”“你凭什么骂人?”“走,走走,快走。”后来蹲下来的那个哨兵立即起身将映山拉走。站着的那个哨兵闻声转为立正姿势,颤抖的说话:“司,司令,您好!”“他们是什么人?”“拽走映山的那个哨兵立即转身,直挺挺的答话:“报告司令,这两个小孩是来捡蘑菇的。”“捡蘑菇?嘿嘿,捡人菇吧!”杜鹃立即抢嘴:“我们就是来捡蘑菇的。不信你看。”说着,杜鹃将装了一些蘑菇的小篮子,朝向往这边走过来的司令。可是,被喊司令的那个人看都不看一眼,只是几个虎步的上前逼向映山,抓住他的衣服恶狠狠的一句:“你是哪里人?”几乎在同一时间,那人又伸出另一只手来抠住杜鹃的衣领逼问:“谁派你来的?”“雩田庄人。”杜鹃刚劲有力的一句:“没人派!”“雩田庄人?”那个司令又问:“雩田庄人怎么跑到我坊坑村来捡蘑菇?”“坑钱司令。”忽然,有一个声音从营房内传出来:“不必口舌,带进来!”于是,坑钱一手抓一个,将映山和杜鹃捉拿到那个喊话的人所在的营房里去了。兵营门外只剩下两只装着蘑菇的小竹篮,在一首《落梅风•采蘑菇的小孩》的曲中轻轻的摇动:

  军情陷,探坊坑黄和平。采蘑菇遮不住强敌眼。武威面前扬少胆,好兄妹敢于拼险。

  在雩田庄李杜的家里,正在紧张的组织小队伍,李杜集拢了共16名映山儿童团员准备去坊坑村营救映山与杜鹃黄和平。他对众儿童说:“你们听着,据有人告诉我的可靠消息,映山和杜鹃已被坑钱关押起来了,我们现在就去坊坑。但是,我们不能硬打硬拼,那是斗不过坑钱的,因为他家里有拿枪的家丁。但是,我们可以探测他们的情况,从而营救映山与杜鹃。今天,我们的行动是秘密的,刚才的交待,大家都记住了吗?”“记住了!副团长。”原来,李杜得知映山与杜鹃被关押之后,立即组织了全村的儿童团员采取行动。他们每一个人都背着一个小篓子,手中拿着一把小锄头,扮演成一个挖野菜的孩子群,径直朝坊坑村挺进。到达横岭河桥之后,他们没有立即进坊坑村兵营,而是在坊坑村沿边的地头田边挖野菜。一阵子过去,他们每人都挖了半篓子野菜,假装路过,慢慢的靠近兵营。这个时候已是上午九十点钟了,不知何故,兵营里除了哨卒之外,空无一兵。李杜带着挖野菜的孩子群走在离兵营最近的路段,且渐渐的向兵营大门走去。这时,兵营的哨兵大概是看见野菜篓子而不太敏感,待孩子们走近他时,还与孩子伸手打招呼。李杜一眼瞧见了哨兵的这个动作,立即用手势告知身边的孩子,让他们上前去找哨兵玩耍。片刻,李杜带了五六个儿童团员从后面悄悄的进入兵营。李杜见营内无兵,便沿房间寻找,可都不曾见到映山与杜鹃两个人。李杜着急了,搔了搔小脑袋,想:“他们将映山与杜鹃押解到哪儿去了呢?”又找了一阵子,兵营几乎找遍,也没见有映山与杜鹃的半个人影儿。李杜更加焦急了,忽然,他改变了主意:“我得找个人问问。”于是,他们几个人走进了厨房。正好,厨房里有3个人在做饭。李杜大踏步的走进去说:“几位大爷大妈,我们的这些野菜卖给你们吧。”其中的一个伙夫迎了上来,真的看了看几个孩子背的背篓。他一看,确认都是紫背天葵,是最好吃的野菜,便说:“这些菜我们都要了,多少钱?”李杜没有直接回答,他将眼眸子一转,机灵一动,笑的说:“老师傅,你们今天做这么多饭呀,兵爷们都不在,给谁个吃啊?”“呵,你问这个呀。”伙夫随口作答:“兵爷们只是出外有点儿事了,捱会子都要回来吃饭的。”“噢。”李杜佯装没事的样子,又说:“我们这些野菜都卖给你们吧。”“行。”伙夫也没心肝的说话:“也正好,司令临走时交待了我们,要弄几个好的野味给他的舅舅吃的。”李杜心里头一怔,即问:“司令的舅舅?他是一个什么人呀?”“那可是一个大官喽!”“大官?”“是呀,还是一个军官呢?”“是部队里的一个师长吧。”“那倒不是。听说是一个什么部队里的副营长。”“副营长?”“是的,副营长也不小了呢,可以管两三百人,比我们这些家丁多多了嘛!”“哦,那可真是一个大官。”李杜说着,招手示意孩子们将背篓放下来,取出内面的全部野菜。这个伙夫随手拿了一个大盆子,将野菜过个数之后,自言自语:“好野菜,今天又要接受司令的夸奖了哩!”李杜一听这话,又来了心思,就嘴一问:“师傅,什么叫做又要接受夸奖了?前面还有什么奖吗?”“是有奖的。比如吧,司令的舅舅来了,我们的伙食做成山珍海味,受奖;又比如吧,司令抓到两个小奸细,我们一统儿的都受到夸奖,还有……咳,不说了。”“老师傅,你们司令捉拿到两个什么样的小奸细?”“你提这个呀,那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小奸细,就是两个捡蘑菇的小孩子,一男一女。”“两个捡蘑菇的小孩?”李杜依然镇若自然的问话:“你们司令怎么把两个小孩子当成奸细了呢?”“司令也是这么想的,可司令的舅舅却硬说他们是奸细。所以呀,就将两个孩子关押了起来。”“也是的,他们不应该关押两个孩子,还是两个捡蘑菇的小孩子。”“嗨!也不叫关押,就是锁在一个房间里,不让他们出来。”“那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伙夫仿佛有点儿认真了:“还不是问题没弄清楚呗,两个孩子更不承认什么,也就是因为这个,两个孩子还挺好端端的,没受什么苦。”“老师傅。”李杜仍然有心无口的问话:“锁在房子里头,两个孩子哭了吗?”“哭什么呀,他们就像在家里一样,一天到晚,吃了喝了就玩,玩累了便睡,两个人戏耍的也不亦乐乎喽!”“噢,那你们的司令也拿他们没法子了。”“是呀,不管司令问他们什么话,他们一同儿的尽说那孩子话,司令也实在是没招了。司令的舅舅还打了他们几次,他们就哭了起来,甚至哭得伤心的要命。司令的舅舅也就不再打他们了。”“是的嘛。两个孩子无意中玩耍到营房里来,谈什么奸细呢?”“也真是这样的。”伙夫还放出来了一个笑声:“哈哈,就这样,有时还将孩子放出来玩一阵子,可就是不肯放他们回家。”“呵,不。”伙夫换一口气又自个儿接着说:“听说今天早晨要放他们回家的。”“今天早晨放他们回家?”李杜惊心的一问:“那他们放了两个孩子吗?”“这个……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嗯。”说话间,伙夫将钱给了李杜,李杜收了钱便招呼几个孩子离开了这厨房。

  李杜出兵营来到村头路边,十来个儿童团员正在和哨兵捉迷藏,玩得挺开心的黄和平。李杜一见,心里头忽然生发兴慰感:“映山儿童团员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各自执行的任务都棒!”于是,他带着那几个人一道儿的招呼跟哨兵玩耍的儿童团员。即然,那些儿童团员都停止了游戏,各自背起自己的背篓,装做回家的样子离开了兵营。之后,16个映山儿童团员在兵营的外围,一边继续挖野莱,一边寻找映山与杜鹃。找着找着,在离兵营相当距离的地方,李杜远远的见了一棵树旁绑着两个小孩,李杜定眼一看,正是映山与李杜。于是,李杜派了3个儿童团员去路口放哨,还在他们耳边嘀咕了几句:“如果我们出事了,你们3个人迅速逃回村庄去告诉赤卫队。”说完,李杜带着其余的人一齐的涌向映山与杜鹃。他们迅速的给两个人松绑。期间,李杜简单的向映山汇报了情况,映山也拣重要的向李杜介绍了兵营内的军情。然后,映山说:“我们立即分头行动,你们可能中了坑钱设下的圈套。”杜鹃也说:“我听见坑钱的舅舅说话,他说为了防止我们两个人是真正的奸细,有意将我俩个绑在树上,就等待有人来救。”“现在怎么办呢?”李杜想出主意:“不如我们马上逃回去。”“逃不回去的。”映山说:“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那3个放哨的人迅速离开坊坑,即逃回去报告赤卫队。”“恐怕他们还不知道我们的情况。”李杜着急了起来:“团长,这怎么办?”“我有一个办法。”映山说着,立即张开嘴对着那边吹了一个口哨。可是,哨声未落,已有几十个荷枪实弹的兵卒围拢了上来,将映山、李杜等人一一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