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凌和他的诗

  志凌写诗二十多年了!展现在我面前的是电子版的,也是即将印刷成纸质发行的第三部诗集于志凌。

  我和志凌相识居然也二十年了!转眼之间于志凌,我们居然都已过了不惑之年!

  当面对自己如此熟悉的诗友的写作,并遵嘱谈谈对其诗歌认识的时候,才发觉:对自身作为生存重要依托之一的诗歌,竟然是如此的无言以对于志凌。幸而志凌的诗,给予我在现代的喧嚣生活中可让心灵获得沉潜和安静的一片绿地!

  读志凌的诗,第一个感受就是:他是一位十分严肃真诚的写作者,而不是玩儿的于志凌。他与全国不少的诗人都有交往,他们来克拉玛依,大多都会找郭志凌。他热情好客,活动能量大,酒饱饭足之后常有精彩。或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或麻将牌局,加上他的七荤八素的段子,给人十足一玩主的表象。而且他也确实是克拉玛依本地的一个著名主持人,外形俊朗,歌喉高亮,口若悬河,大小歌舞晚会及婚礼常见其身影。但是在这世俗生活的背后,却是另一个郭志凌,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在这座城市里,我是一个比厨子还要轻微的诗人……”。有点寂寞,有点无奈,有点忧伤。

  是啊,诗人,是社会理想的歌者于志凌。诗歌,是人民大众的心声。这话如今苍白的本身就很理想了。所以,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是互相的疏离,是更深的隔膜,是社会的理想日益消泯。诗人的激情,日益淡漠。精神的贫困,和物质的贫困一样,折磨得世界颠三倒四。诗人天生是可聚可散的主,相聚在一起,是快乐;孤芳自赏,自我放逐,也是得意。也因此,现实中常常难以生存的诗人们近几年都向网络迁徙。倒是孤独中多了些热闹红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就了许多村落。趴在网上的诗人,孜孜地蜷缩在各家的论坛里,如唐吉坷德一般,煞有介事地舞刀弄棒,流派纷呈,皂泡缤纷,其实没有什么人真正把自己当回事。好像很风光,也好像很活跃。其实底气一点儿也不足。真正能够感动读者也感动自己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诗人的生存,诗歌的活跃,关键还是看作品说话的。没有好的作品,自然就被社会所疏远。这就是惨痛的,常常难被认同的现实。

  但是,志凌同学坚持写着,这未尝不是一种追求,总比没有了追求要好于志凌。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我在诗中从不撒谎”,西班牙诗人碧瓦尔蒂如是说,志凌也完全有资格这样说,如若不信,就读读他写的诗歌吧。

  志凌是个天然的平民诗人于志凌。平民化在于坚、韩东等等具有大学学历的诗人身上仅仅是一个文化策略。而志凌从头到脚都是个地地道道的土著平民。在新疆克拉玛依,他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生活于斯。于是,我们读到他大量的关于这片土地极其这片热土上人和事的诗歌。

  诗歌写作到底应该把什么作为我们最为关注的对象?诗是关怀人的,它应该是人类良知和社会正义的化身,关切民生疾苦,政治清浊,忧国忧民,愤世疾俗,表现对美好的社会理想的讴歌和呼唤,对社会现实非理想化的焦虑和不满于志凌。从先秦屈原,盛唐李、杜,直至近代龚自珍、秋瑾,中国诗歌的这一主题源远流长。而今天,真正关注平民,体察平民,反映平民,引导平民的优秀诗人和诗作实在是寥若晨星。我以为,诗歌若是不能把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作为关注的根本,而沉湎于风花雪月,毫无疑问,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志凌的诗是真实感受、真正性情的自然流露,是诗人以诗歌代生命发言于志凌。在这个崇尚感觉、疏远理性,玩弄感情、冷漠真情,重视物质、轻视生命的时代里,他的诗歌能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爱恨情仇灵犀相通,关注平民现状,体察平民心态;面向平民写作,反映平民呼声,塑造平民灵魂;我以为是十分难得和可贵的。比如这样的诗句:“楼层却越码越高,都要高过一个普通员工购房的极限了……”《青工小陶》

  他所操持的语言,自然地保持着平民化的情感和色彩于志凌。西班牙诗人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希梅内斯认为:“真正的诗歌就在于那深刻的感情。” 志凌总是试图在人身上认识,拯救和唤醒人性,歌颂人的内心中最质朴的感情,创造出善的欢乐感。我十分喜欢他写下的如此饱含深情的诗句:

  就算阳光无所不能于志凌,就算阳光铺设的轨道

   一寸寸递向思念的尽头于志凌。它也无法运载

   两行越淌越浓的——眼泪

   《思念》

  我经常大把大把地挥霍着黑夜

     用来购买无尽的相思

   《我爱你》

   志凌的诗似乎看不出什么技巧,浑然天成于志凌。我深信靠技巧维持自己的写作常常标志着一个诗人写作下滑的开始。时间或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写作并在保持水准的前提下,一个诗人的写作必将是通过感受的激发而产生的——灵感来的时候,滔滔不绝;而没有感受的时候,即使强行动笔,也势必味同嚼蜡。我常常惊诧于志凌的直觉的灵敏!他的激情和灵性通过语言之翅把生命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那是火的高度,充沛着人生的憧憬和一生的追求。浪漫的本质说到底依然是对现实的抗争及否定,用高扬的主体意识和理想化追求超越当下的庸常。幻化的沉醉抵御琐屑平淡的日常生活,生命的激情挥发出人的最大灵性。

于志凌:(推荐)志凌和他的诗——著名青年诗人哈克评论(转载)

   赛里木湖用凉爽搭建的庭院于志凌,被夏天青睐

       催生后的花朵于志凌,波及到鸟的喉咙

   《赛里木湖》

   ……我们攥紧的日子于志凌,也在不知不觉地

  改变着颜色

   《秋景》

  ——最好的休息于志凌,是睡眠

  最好的睡眠于志凌,只有死亡

   《可怜诗歌》

  志凌的诗的力量来自现实生活本身,通过向内心真实和理想之美的拓进,想象、情感、爱、性灵和生命依然作为诗意的出发点和归宿于志凌。他在感受西域阔美的景色当中,也把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视为时时发出各种信息符号的储藏所,他的任务就是去感应捕捉它,成为这些信息的破译者。这是我能窥到的文本后面的精神所在。对于诗本身而言,它只是启示我们如何生活,那就是从生活的历难中取得生活。在这一点上,所有的人,我、他人、常人,我们都意外地走到了一起,方能这般“痛苦”却又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