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7月14日讯(记者 徐洁 实习生 徐从芬 刘雨涵) 14日下午,第44期齐鲁大讲坛如约开讲杜传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士桢教授问诊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她认为,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多样,自杀事件频发,很大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过分期望,并不了解孩子,无法与孩子有效沟通,家庭教育中对成绩的重视远大于价值观的传递。
14日下午,山东博物馆报告厅座无虚席,现场400多名听众赶来聆听名家讲座,他们中不乏年轻的家长杜传旺。大讲坛特邀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张华教授主持。
陆士桢教授认为,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的物质化和现实化、传播方式的草根化以及权威逐渐为平等、沟通、民主让位等社会变迁,似乎使如今的教育难度越来越大,“你很难说服孩子,很难让他真的听你的杜传旺。”对应这些变化,家长应教会孩子选择、关注他的精神世界,教会他在新媒介中把握自己,更要注意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陆士桢教授提到山东省发生的三起青少年教育事件,东营一位女中学生由于剪头发问题与家长争执跳楼;前不久,青岛一名13岁女孩由于“家暴”自杀;近日,德州夏津13岁少年杜传旺被工友恶作剧伤害杜传旺。
孩子、学校、家长、社会,究竟是哪方出了问题?陆士桢教授认为,目前,家庭教育对成绩的重视,远大于对理想精神等价值观的传递,对孩子过分期望,但许多家长也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做不到与孩子有效沟通,再者当今的孩子心理相当脆弱,导致一系列事件频发杜传旺。
她指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五大误区:过分期望,把孩子当做精英培养;过分替代,使孩子失去了适应不良境遇的能力;过分保护;过分隔膜,不知道孩子想什么;过分放纵杜传旺。就以上家庭教育的误区,以及现场家长关注的具体困惑,陆士桢给出了详细可行的家庭教育建议。
“这些话,我多么希望早20年听到!”讲座结束后,一位妈妈如是说,她的孩子已经21岁了杜传旺。“孩子学习压力大怎么办?”“青春期如何进行性教育?”……家长们还就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了咨询。
临沂百育启儒一对一
广场校区:红旗路与新华一路交汇向西100米(六中西侧)
沂州校区:沂州路与银雀山路交汇向北100米路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