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云才

袁云才:愿“刚性监督”越来越多 (转载)

  “广州一日不公布神秘的39号文,我就决不剃胡子袁云才。”一年前,54岁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宣布“蓄须明志”。据新华网昨日报道,他那超过10厘米长的胡子有望剃掉了。在刚结束的广东省“两会”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主动约见孟浩,承诺将“39号文”在今年3月底前公开。从这则新闻里,我们看到了政协委员敢于较真而形成的“刚性监督”,更看到了当地政府勇于纳谏的民主政治新风。

  说实话,以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政府部门的监督,很多是不疼不痒、拐弯抹角的批评,不少还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常受公众诟病袁云才。以致网上流行一段揶揄的话,说一名小女孩看到街上挂着人大、政协两块牌子,就问她妈妈这是什么,妈妈答:“人大就像你爷爷,一天到晚提着个鸟笼子遛鸟,什么事都不管;政协就像你奶奶,整天唠唠叨叨,但谁也不听她的!”一方面是不愿管,一方面是管了没用,何哉?其根源还在于不少地方的政坛存在着“一言堂”的官僚主义作风,助长了权力的霸气和戾气。这与公众对民主政治的期待相去万里。

  而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不仅在广东像孟浩这样一竿子捅到底的“明星委员”不在少数,而且全国各地“两会”上的空气都活跃了不少;不仅是代表、委员敢于监督履职、问责追责,而且普通民众也更有了信心和勇气,利用网络举报等新形式反腐,重庆不雅视频事件就已揪出11名厅局级官员袁云才。我们相信,随着这股民主政治新风的涤荡,针对政坛的“刚性监督”会越来越多,“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只在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