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与邓---两种社会主义观

  黄焕金

  具有贫下中农情结的毛,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理解成是让贫穷与生活困难的人得到别人的扶持,而不能让他们自己单干邓成。因此,毛不放弃集体组织化,因为在他看来,集体化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基本方式。因此,在历史上,他先是搞公社,发现公社不行后又将核算单位退至队,最后,他将这个队定义为生产队而不是大队。这是他的底线,不能再退了,因此他反对单干。为什么他既退又退不够呢?因为他发现,集体化尤其是过大的集体化(如公社之类)会损害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导致减产,鉴于59-60年的严重困难,他充分懂得人的劳动积极性的极端重要。同时他甚至明白,包产到户是提高社员积极性的最大程度,因为生产队,也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也存在一部分人搭便车寄生于其他人之上的情况。但是,毛尽管在开始时容许包产到户的试验(1961年,他支持曾希圣的试验),但是他最终认为这是单干,从而加以否定,并且把其提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并最终引发“文革”。

  这就是毛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即他是想让最贫苦的人以集体的方式有所依靠,能够让他们搭上别人的便车,能够吃上依靠别人的大锅饭邓成。

  众所周知,公社与生产队解体了,包产到户在1980年后占了上风邓成。对此,邓抱容许大胆试验的态度,他以“白猫黑猫”的实用主义,支持这一根本性的创举。结果,它因为在最低起点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而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与成就。这反映了风格不同的邓式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不能象毛式社会主义那样,以大锅饭的模式存在,而是以最大限度提高生产力的方式存在与发展,因此,什么办法最能提高生产力,都是可取的,至于毛式的扶助贫穷的目的,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而不是非要采取一部分人吃另外一部分人的大锅饭的毛式方式来达到。比如,通过国家经济发展来以国家的方式来扶贫,以新农村的方式来扶贫,以基础设施的投资来扶贫,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而使国家财力大幅提高而实现的,而发展生产力,就要采取“责任到个人”的办法来实现,而不能在大锅饭状态中实现。

毛与邓---两种社会主义观[已扎口]:邓成

  因此,可见,毛与邓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观,两种不同的实现社会主义方式的观点邓成。在毛那里,他强调集体化,好让贫下中农可以通过集体而有所依靠,但这是拖累其他人的办法,并最终导致总体贫穷。而邓则不同,他不希望出现这种拖累,他希望充分解放人的劳动积极性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力,从而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对穷人的帮助,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邓最大胆之处甚至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以各种方式让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这种“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对穷人的帮助”还包括让私人资本开设工厂企业,让穷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他有更多的收入途径。于是,邓突破了姓资姓社之争,姓公姓私之争,把马克思所极力批判的私人资本主义引入了他的社会主义之中。这就是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卓越创造。

  201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