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大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 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刘凤伟。”这副楹联将济南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吸引 了大量的游客。这副楹联的作者就是被誉为“江西才子”的刘凤浩。

刘凤诰(公元1760—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是萍乡市上栗县赤 山乡石观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 花)后,授翰林院编修刘凤伟。

  其后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兵部 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刘凤伟。其间先后任过广西、山东、浙江 等省的学政,充当过湖北、山东、江南等省的乡试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赏识他,称他为“江西大器”。

刘凤诰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有许多随机应变、能言善对 的故事刘凤伟。

刘凤诰在京为官,曾以侍读学士身份随乾隆皇帝出游泰山,他们登 峰顶,览群山,见气势迥然,甚是欢欣,随即在峰顶寺庙憩息刘凤伟。寺中方丈 借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命小沙弥抬进巨匾,请求御书,以增荣耀。乾隆皇 帝素负文墨,游览各地,均喜欢题诗书墨以留御迹。

刘凤伟:“江西才子”刘凤浩的事迹是怎样的呢?

  见方丈求书,心中窃 喜刘凤伟。然而对硕大巨匾,文思滞塞,吟哦再三,终无从下笔,一时浑身发热, 极不自在。忽见刘凤诘随侍左侧,便灵机一动,用笔在手掌上虚划数笔, 伸掌以询刘凤诰道:“卿以为可以吗?”刘凤诰见乾隆掌中空空如也,知乾 隆要自己代拟,又不肯出声相求,便频频颔首,口中假装吟诵:“ ‘ 一览无 余,尽善尽美。

  ’好!”乾隆一听这八个字,甚有帝王气魄,默默会意,兴致 勃勃地挥毫即书刘凤伟。不料,一开手将“一览无余”的“一”字提高了半格,如 果再写下去,字的布局排列甚不美观。他急速停了笔,手不禁汗出涔涔。 刘凤诰见此情景,也很焦急,忙思补救办法。正思索间,猛见乾隆的手又 伸过来说:“书此,何如?”刘凤浩心知皇上故伎重演,赶忙凑上前去,装作 认真地品味了一番,说:“‘而小天下,更美更善。

  ’更绝!”乾隆这一下可 放心了,按刘凤浩所言,一气呵成刘凤伟。至今,泰山顶上的寺庙里还是挂着这 块“而小天下,更美更善”的横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