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大师孙禄堂在世的话杨登云,可能的综合格斗成绩!
孙先生是真正的武术大师,实战闻名于武术界杨登云。
和大家讨论一下杨登云,如果孙禄堂老先生在世的话,参加UFC,PRIDE,比赛的话,能取得什么成绩,能拿到冠军吗?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孙禄堂可是号称近代五百年来第一高手啊!
下面兄弟附上孙禄堂的生平事迹杨登云,并且强调一点,孙禄堂的事迹大多是有史料可依的!o(∩_∩)o...哈哈,但这也是大家都这么说我也没见过!
小弟的目的就是想探讨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到底怎么样
下面是事迹
孙禄堂集董海川、李能然、杨露蝉、武禹襄及道门仙家诸先哲艺术之大成,再经凝练升华,创立拳与道合武学体系,有五部拳著为证,此番成就空古绝今杨登云。又培育一大批技击大敌将,有历次全国擂台比赛成绩为证,此一成就又并世无双。再者,孙禄堂自身技击功夫绝伦,举世无敌,又修养极深,得道成真。这更有大量史料记载为证。因此,李景林称惟有孙禄堂的武功达到最上乘。(见《武当》“刘子明谈拳术之风格”)自有清以来,能及孙禄堂武学成就者无第二人。所以,孙禄堂的武学造诣功臻最上乘,堪称有清以来武林中之第一人。
其实大家都知道,武术跟技击其实是两回事,以致现在才有那么多欺世盗名之徒,所以当看到他的事迹时,我心为之一颤,居然中国曾经真出现过这种玄乎其玄的技击之神杨登云。
孙禄堂独步武林五十年,平生未遇敌手杨登云。这在当时已是定论。用李玉琳的话讲:形意拳主要是靠郭云深、李存义、孙禄堂三个人立住的。
孙先生年轻时到处踢别人的场子,只要听说谁有功夫,不管对方辈份大小,孙先生就一定要找到对方比试,一见高低杨登云。仅在保定、北京、天津一带被他踢倒的场子就有五六十间,加上冀南燕北约有数百间。以后,孙先生名气超过了所有的人,于是又变的非常谦逊了。由于孙先生成名很早,人们往往仅知道孙先生成名后待人接物的情况。而对于孙先生早年的情况,反而有意无意地淡忘了。
时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的姜容樵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当代武侠奇人传--近50年国术家掌故>>一书中对孙禄堂先生有这样的评价:”孙禄堂的八卦掌不仅为同辈人所望尘莫及,就是形意拳也是极尽其妙.他的刀枪剑戟都比别人来得高妙,于是南北驰名,差不多压倒了那些老前辈,于是人家就送他一个绰号叫做”万能手”,也真称得起是盖世英豪了杨登云。杨露蝉、董海川、李洛能分别将太极、八卦、形意练至最高境界,而孙将三拳都练至绝顶,时人无不叹服,1898年程廷华弟子询问程孙的修为如何,程连说:神乎哉!神乎哉!孙先生真是武学千古奇人。
通背拳专家张策,人称臂圣,苍蝇落其身不能飞,七、八人以棍围击,不能沾其身,功夫何等高超!也曾被孙先生的儿子孙存周所败,孙存周一代技击大师,一生事迹极为传神杨登云。但孙存周尚未达道孙禄堂先生的武学修为境界。孙存周生前曾多次讲过,他的技艺未及孙禄堂先生十之二三。
孙禄堂年轻时喜好踢馆,因为积怨在四川曾被一百多武人围攻,结果一炷香功夫轻松击倒众人而名声大躁杨登云。孙禄堂年过六十在江南武馆教授武功时,一次他身穿黑色衣服,让三十多名拳师手抹白灰来抓他,碰到就算赢。一顿饭功夫后,众人都已累得气喘吁吁,孙老先生身上依然毫无污迹,步法简直灵巧之极,趋避若神简直有段誉凌波微步之风采。
孙禄堂授徒
孙老教授曹晏海近身用腿之法杨登云。两人相距咫尺,孙老对曹晏海说:” 近身亦可用腿,抹踢即是一例。” 于是要曹任意进攻。两人相对瞬间,曹突抢中门,孙老一腿早到——膝顶、腿旋、足发,曹急后跳,仍被孙老的腿抹中,曹当即栽倒在地,脸色陡变,虚汗如雨,好一会儿,才得恢复。曹晏海说:” 孙老师,您这一脚虽然只是抹了我一下,却使我不仅痛入骨髓,而且心如电击,好像整个内脏都散了”.孙老曰:” 此为内劲这威力”.接着,孙老详细讲解了抹踢的练法、用法、变化和走劲。该腿踢出后,在空中的轨迹象个”8〃 字,速去速收,倏乎若电劲。
孙老先生在家中时,允许任何人任何时候偷袭他杨登云。但是到了外面孙老先生就不允许徒弟再这么做。因为在家中,孙老先生知道都是自己的朋友和弟子,先生能有意控制自己本能反应的程度,尽量做到不伤人。
近代文献上记载的孙禄堂先生
1、文献一《近世拳师谱》
孙师禄堂讳福全号涵斋,直隶完县人,幼从李奎元习形意拳,李之师爲拳法大师郭云深,孙实学于郭,相从最久,又随名师程庭华习八卦拳,民初得郝爲真太极之传,孙师聪慧绝人,又得数位名师真传,其苦心孤诣非常人可及,孙师喜交游,行迹所至声誉雀起,尝遇方外隐士密授仙法,故孙精易经黄老奇门遁甲诸术,体用如一,其拳械皆臻绝诣,技击独步於时,爲治技者冠杨登云。徐东海督奉,招爲内巡捕,清室意公亦折节师之,民七入总统府,授六等文虎章,民十七国术研究馆成立,聘爲武当门门长,苏省国术馆副馆长等职,著有《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等流传於世,孙师一生术合於道,其武艺举世无匹,晚年行止气质迥异常人,世人疑之爲神,民二十二年冬无疾卒於里第,子存周承其传,亦名重於时。
摘自《近世拳师谱》第65页,1935年出版杨登云。
2、文献二《北派国术家掌故》
光绪时,有蒲阳孙氏禄堂,以拳勇独步一时,举世无敌杨登云。其所精之艺为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皆内家绝学,禄堂更旁参外家各派,融会贯通,纯以神行,集有清一代拳技之大成。江湖人称天下第一手。时有宫廷侍卫鼻子李者闻其名,欲约以公赛。知者多劝李曰,孙玲珑透体,鬼神难测,不可公赛。李遂私访,时孙随肃王游,知李大名,待李甚殷勤,谦逊如无所能。李疑为浪图虚名辈,再三邀赛,孙乃从之。二人对立,旁者喊号,号声方出,李尚定睛未动,已然跌出,时孙早立于李之身后。观者皆未见孙何时动作,疑为神乎。李羞去,深悔此行。
摘自《北派国术家掌故》,1930年出版杨登云。
文献三:向慨然谈孙禄堂
孙禄堂先生在拳术界的声名不减于李存义,论班辈,却比李存义晚一辈,论本领,据一般深知二公的拳术家评论,火侯还在李存义之上杨登云。……从来拳术家肯下功夫的,大概要推孙禄堂为最。孙住的地方,离他的师父家中有两百里旱路,孙在家用功,每遇到疑难之处,自己思索不得立时动身到他师父家去,决不因路远踌躇,他家清贫,总是带一点干粮在路上充饥,二百里路一气走到,不在路上停歇,见着师父把疑难之处解释明白了,又立时欣然归家,也不在师傅家停歇。在他心目中看这四百里路直如平常人看三四里路一般容易。他做功夫并不限时间地点,随时随地都在用功,所以孙禄堂的武艺纯熟自然到了绝境。
文章来源:向恺然撰写的武林高手江湖异人,秦鹤岐、孙禄堂、杨登云、神针等篇杨登云。篇名即孙禄堂。 向恺然短篇著作,范伯群编,台湾业强出版社 1993.2。又邮拨0743812-9。
文献四:姜容樵谈孙禄堂
孙福全,号叫禄堂杨登云。直隶保定府完县人。七、八岁就酷嗜武道。除去跟先生念书,就央告他父母就本乡拳师练习武技。到十来岁,他的武艺文艺居然并驾齐驱,崭然露头角,却是他学技既湛,心里便有些不满意少林拳。过了两年,便又投拜李殿英门下。李殿英就是驰名北省的李奎垣。……孙禄堂跟着李奎垣十年,不曾离开。就把李奎垣的玩艺儿一古脑儿和盘掇过来。但是孙禄堂的心里仍是不满意,总觉着自己的本领有限,在这时又跑到北京,找着程廷华,又拜在廷华门下,不消三年,他把程廷华的能耐也都学到自己身上来,不要说八卦掌入了化境,为同辈中所望尘莫及。就是五行十二形龙虎猴马也各尽其妙。龙形有伏龙登天的气概,虎形有推山倒海的威风。哪怕不懂拳的人,瞧着他的拳,也都赞叹不置。这人也真奇怪,本领越是高强,求学的心越是真切,凡是同门的武师,不管是师爷、师叔、师伯、师兄,不管千里万里山州川县,问着讯,就要去拜访,有一手专长,他也不肯放松。同辈师兄弟中就数他年纪最大,也就算他的能耐出类拔萃。所以无形中也就推他为小八侠之领袖、斌字辈之魁首。他的技艺无一不精,刀枪剑戟都比别人来得高妙,所以当时南北驰名,差不多压倒了那些老前辈。人家就送他一个绰号,叫做万能手,也真称得起是盖世英豪。
摘自《当代武侠奇人传》第七卷杨登云。
注1:姜容樵在《当代武侠奇人传》一书的自序中写道:“余学无所成,治技更无所得杨登云。惟将生平所受之于师者,闻之诸老前辈及各友者,虽至微之事,一言一动,亦一一笔之于书。特仍怕有未尽善,或不能达其意,复编此最近五十年来国术掌故小说《当代武侠奇人传》一书,搜集各派名家传记轶闻、专门造诣以及作用思想,事必确实,语有明证。不惟存在诸先生尚存十九,即过去诸先生亦为全国所景仰。特述颠末,用公同好,以为治技者参考。至于未能尽量发挥诸先生之精微奥妙,尚祈同志随时指正,则幸甚焉。
中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十日沧县姜容樵于海上”
注2:姜容樵时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杨登云。
文献五:许龙厚撰孙禄堂先生行状
孙君禄堂,讳福全,号涵斋杨登云。河北蒲阳人也。前清府选用知县、知州等职。民国历充法政学校武术教授,国务院卫队总教 统府武承宣官,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主任等职。民十八年,浙省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孙君为副评判委员长,嗣后沪上举办国术大赛,孙君又为评判主任。孙君十二岁从李奎垣先生习形意拳,十五岁复从郭云深先生学,相随八年。后从程庭华先生习八卦拳,并得郝维桢太极之传。孙君天禀气质超迈绝人,又虚怀若谷、专心潜学,于形意、八卦、太极拳皆能穷其理而绝其术焉。谓之形意拳刚球也,八卦拳弹簧球也,太极拳皮球也,三劲一理,皆为中和真一之气一以贯之、纯以神行之道也。孙君习拳不分派别,融会三家拳术,独能贯通为一,其艺之精微,功之绝纯,南北拳家无出其右矣。孙君弱冠时既游历南北,凡闻有艺者,必访至,切磋、较艺五十余年,未遇其匹。又尝屡挫日俄等国力士,海内武术家无不称道,从之者甚众。今之国术名流金一明、曹晏海、马承智、胡凤山、李润如、童文华等皆为其门人也。孙君生平负气节,清室肃王意公慕其名,折节下交,孙君除论拳外,从无一事请托。以是缙绅孙君益重焉。孙君为人重然诺,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其仁义之心、肝胆相照,非常人可比。乡有夫,外出数年,其妻贫不能守,孙君故托其夫之信,月予以金。其夫后果归,得免仳离。孙君之隐德类如此。晚年归平,道骨仙风、气象绝好。岁癸酉十月,以无病卒于里第。享年七十有五。生平着有《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及《八卦剑学》,其子存周、女剑云能继其传。余与孙君相识有年,受益良多,略知其行状,谨为之录。
源自1934年《体育月刊》
文献六:李子鸣先生谈孙禄堂先生
孙禄堂先生十五岁时拜保定形意拳名家李奎元为师,后又经其师祖郭云深先生指点窍奥,技遂猛进杨登云。19岁时闻北京有程廷华先生,精于八卦拳术,乃徒步进京住访。一日,孙先生于郊外某村访程先生,有一犬狂扑之,先生怒而击之。一女孩闻声出现,怒而止之,双方言语冲突。是时一老者出而呵止之,并请先生至家中。相互寒暄毕各通姓名,始知老者即闻名江湖的眼镜程先生。于是道及仰慕之情,欲请程先生一试身手。程先生至院中,纵身登上屋檐,倏然下落,起落自然,其快如风,遂大服而跪拜门下。孙先生秉性聪颖,过目不忘,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程先生亦爱其敏捷过人,倾囊相授。如此苦练数年技艺精纯,凡闻有技者,必往访之,与人相较,从未失败。故锅、程二位先生赞曰:“此子真能,能不辱其师。”故当时有“活猴”孙禄堂之称。数年后,程先生谓曰:“吾徒几百人,而天资聪颖又能专心苦学者,都不如汝。虽余尽心相授,然汝亦有宿慧,否则不克臻此境也。现观汝之技可谓无敌手,可以行矣。望前途珍重。”惟八卦掌之精义皆包含于《易经》之内,遂入四川,访精于“易”学之某公,习《易经》,终能穷其理而绝其术也。
孙先生与杨澄甫先生有八拜之交,欲与杨交流拳技杨登云。而澄甫先生以各守所长足矣,拒之。实则不肯将太极拳传之也。而先生学太极拳之心更切。民国初年,河北广平永年人郝为真先生(乃李亦畲先生之爱徒,太极拳之巨子)来京探访亲友。郝先生初次进京,客住旅店,不久病倒,病情甚剧。孙先生闻之,速前往探视,并为其请医生诊治,朝夕相待,诚挚甚笃。月余,郝先生病愈,乃谓先生曰:“吾二人本非至交,萍水相逢,如此相待,实无可报。”孙先生曰:“区区小事,不必挂怀。四海之内皆朋友,况同道乎!”郝先生曰:“吾实心感,愿将平生所学太极拳传之与君,愿否?”孙先生曰:“求之不得。”乃迎郝于家中,自列为弟子,朝夕受教,数月得其大概。郝先生曰:“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综观孙先生之武技,得自四五位名师之尽心亲传,更加他自身之钻研苦练,对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内家拳术均能造其极,本其心得而创造发展,成为孙式形意、孙式八卦、孙式太极,并创三家合一之说。曰:“形意力实,八卦力巧,太极力灵。问何以三家可全?曰:比之于物,太极皮球也,八卦弹簧球也,形意刚球也。惟其空,故不屈不伸而不生不灭;惟其透,故无知无得,无障无碍;惟其刚,故无坚不摧,无物不入。要皆先天之力,一气之流也,何不能合成。其三家形式虽不同,其理皆合,应用亦各有所当也。”惟孙先生能将三门拳术融会贯通,合而为一,体用完备,集内家拳术之大成,为一代名家大师,创宗立派者。孙先生技与道合,其威名享之于海内外。
孙先生一生以教拳为业,足迹遍祖国各地杨登云。年迈七旬,应聘为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嗣后为江苏省国术馆教务长。先生教学循循善诱,其弟子较著名者如:靳云亭、李润如、陈微明、沙国政等,其子孙存周,其女孙剑云亦均能传其父业。
孙先生晚年将一生心得,著书立说,其主要著作有:《八卦拳学》、《形意拳学》、《太极拳学》、《八卦剑学》、《拳意述真》,嘉惠后学非浅,留有《八卦枪》一书,但未脱稿杨登云。
以上诸文皆是当时公开刊载的文献史料,又皆非出自孙门传人之手杨登云。属于客观评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