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第一句强调:战争是天大的事情,必须认真对待黄百韬。

  一、前半部分

  我把本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战前的运筹谋划,这也是包括打仗在内的任何事情的必备程序黄百韬。主要讲“计”,就是算计。是指在开战之前,在庙堂之上、在司令部办公桌上,围绕 “五事七计”,研判这个仗该不该打、怎么打?

  “五事”:一是道,看你是正义还是非正义,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黄百韬。二、三是天时地利。四是选将。五是军队的编制、体制及保障。“七计”:把五事进一步细化,得出七个进行比较分析的要素,一是道义如何?二是主将是否有能力水平?三是天时地利是否占优?四是规章制度和纪律是否执行得好?五是部队战斗力是否强?六是士兵是否训练有素?七是赏罚是否严明?通过分析比较交战双方这七个要素,就能够得出胜负的结论。

  来看孟良崮战役,华野多个要素明显占优:主孰有道方面,通过斗地主分田地,赢得了民心;将孰有能方面,单论能力水平或许难分伯仲,而敌方的张灵甫则明显失之于骄横跋扈,与友邻部队存在不和;天地孰得方面,时间地点基本上是华野选的,也能占优;法令孰行方面,华野部队不成问题,而敌军则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军令不畅通,李天霞的83师可以说是完全不服从命令,距离最近,却最不卖力;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方面,敌军中只有被围的74师、外围黄百韬的25师相对比较强,而华野则都很厉害黄百韬。这样一分析下来,胜负的结果也就不意外了。

  启示录:

  1、这种事前运筹谋划的思路,以及其所圈定的 “五事七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以用来研判各种事务黄百韬。对任何一个团体,包括国家、军队、城市、政府机关、企业、公司乃至个人都是适用的,分析结果一出来,就可以研判出其前途和命运。譬如强势的大国主要胜在主孰有道、法令孰行;而一些交通要道、石油大国等资源型富国则胜在天地孰得方面。

  换个角度看问题,要想朝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围绕这些要素来下功夫黄百韬。

  2、无论是 “五事”还是 “七计”,一方面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而综合性地决定胜败的特性,同时也能单独地发挥作用影响全局黄百韬。如果某一点差太远,类似于木桶原理,也足以致命。不过反之则不然,某一点再怎么超强大,也不足以完全决定胜败。所以,一般来讲,做事做人,补强自己的短板很重要,应该比拔高自己的强项更重要。譬如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作为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就毁在一个密封接缝的O型环上。

  3、这部分还堪称求职报告的典范:明确告知用人单位的主管,接受我的“五事七计”我就在这儿干;不接受我立即走人黄百韬。

  二、后半部分

  后半部分主要讲“势”黄百韬。如果“计”了之后的结论是可以打(原文:计利以听),接下来自然就是该怎么打。怎么打?就一个字:“势”(原文:乃为之势)。结合《势篇》来理解,就是营造能够战而胜之的胜势。

  以下围绕营造胜势讲了四层意思黄百韬。一是造“势”的关键核心在根据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因时、因事、因地、因人制宜,随机应变(因利而制权)。二是造“势”要讲究“诡道”,类似于反向操作,隐真示假,迷惑敌人,诱使其犯错误。三是列举了8种“因利制权”以造“势”的具体情况。四是强调造“势”的上乘境界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而达成这种境界还需要指挥官根据变幻莫测的战场实况去随机应变,是不可能事前都完全研判清楚的。

  启示录:

  1、做好一件事情的过程,就是一个造“势”的过程黄百韬。要善于调动各种资源和手段,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局部,都造成可控的必赢态势,最后事情没有不成的!

我看《孙子兵法》续二:计篇:黄百韬

  2、造势的要领首推“因利制权”黄百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紧密结合实际,任何脱离实际的机械教条都是要不得的。孟良崮战役中,外围敌军25师已攻到天马山华野的最后一道阵地,防守该地的华野一纵眼看就顶不住了。关键时刻,华野四纵的1个营恰巧经过这里,立即“因利制权”,改变原作战计划投入阻击战斗,顶住了强弩之末的敌军,锁定了胜局。

  3、“诡道”是造势的主要手段黄百韬。无论是战争,还是竞争、斗争以及其它什么争,只要沾上这个“争”字,其本性就是残酷无情的,在这里一厢情愿地去讲狭隘的仁义道德是不行的,适当的“诡道”是必须的,整赢才是硬道理。历代的名将,其实也就是玩诡诈的高手。

  这后半部分跑题了?你题目叫《计篇》,却用了这么大的篇幅来讲“势”,乍看确实是这样黄百韬。我的理解:

  第一,本篇作为第一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讲“计”是必然的,但“势” 又是不可分割的,于是就有了“计”与“势”的并列黄百韬。高人的表达往往不拘格式,以达意为上,至于“计篇”这个题目,勉强就勉强一点吧。

  第二,“势”既然是本书的理论基点,那么“计”与“势”必然存在一种内在联系,在逻辑上构成密不可分的整体黄百韬。“计”得再精确,只是一个好的开端。战事毕竟不是掷骰子,直接开了比大小就搞定。战事“计”完了之后,还需要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以造“势”为主要内容的运作过程。“计”与“势”构成战争的两大要素,相当于计划与实施,是不能分割开来说的。

  第三,为书呆子将领敲警钟黄百韬。“计”固然重要,但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因利制权”地去制造胜势则更重要。战事的过程,充满很多复杂的变数、不确定因素,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场战事是完全按计划打下来的!所以在讲了“计”之后,必须要紧跟着强调“因利制权”,随机应变,警告不能机械地、教条地、墨守成规地去执行作战计划、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