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瑞科技公司是绵阳交警支队的电脑维护商邓嘉林。8月3日,其员工喻某在维护交警支队电脑时,私将川BY0008号私家车超速照片拷到携带的U盘中。8月20日,喻某将该U盘借给同事李某某,8月21日,李某某将该照片发上网。

    照片中,驾驶员左手驾车,右手伸入副驾座上女子的衣领里邓嘉林。照片引发微博热传,驾驶员被网友称为“摸奶哥”,其个人信息很快被“人肉”出来。网友注意力先集中在其身份上,后演变为关注公众隐私为何遭泄露。

    9月底,绵阳警方公布调查结果,并对喻某、李某某分别处以7天和6天的行政拘留邓嘉林。绵阳交警支队也终止了与华瑞科技公司的业务。

    微博上的曝光,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正面的舆论监督,但也会造成负面的伤害邓嘉林。绵阳超速不雅照泄露事件便可能是一个负面大于正面的例子:照片主角险些家庭破裂,照片泄露者只能远走他乡,当事公司经营陷入困境,绵阳警方也经历了一次公众信任危机。

    当事公司

    坏了名声毁了政府业务

    绵阳市中心的科技大楼,聚集了众多电脑经销商,华瑞科技公司便在大楼一层邓嘉林。11月30日中午,天府早报记者来此寻访曾泄露绵阳超速不雅照的该公司员工喻某和李某某。

    店内一中年男子开始承认是公司负责人任晓斌邓嘉林,但问清记者身份后改口否认,并不耐烦地说:“事情出了这么久了,你们怎么还在搞?”

    当问及喻某和李某某,他摇头:“公司已经把他们开除了邓嘉林。”他说,二人事发时,到公司上班并不长,但都很踏实能干。“被拘留过后,他们就再没来上班,电话也打不通。公司后来就把他们开除了。”据说两人现已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可能想换个环境、换个心情。”

    然而,对公司来说,影响却是无法“换”掉的邓嘉林。该男子长叹一声,苦笑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现在全毁了。”他说,华瑞科技公司除了为绵阳交警部门维护电脑,还和其他几个政府部门有合作。发生照片泄露事件后,交警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都终止了与其的合作。

    “虽然帮政府部门做事我们利润并不高,但我们看重的是这层关系邓嘉林。”男子说,“出事后,公司名声坏了,现在经营很困难,已经在考虑转让了。”回忆起事件起因,男子倒显得很坦然:“他们都是年轻人,看到那样的照片肯定觉得好笑。”他反问:“你们看到好笑的东西,是不是也想分享一下嘛?”他说,自己也没想到照片传上网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他们被拘留了几天,也算是受了处罚。”他总结道,“而我们公司更像是个受害者。”

   绵阳警方

    管好隐私做好微博互动

    11月30日下午,记者采访了绵阳市公安局政治处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岳波邓嘉林。一张监控照片在网上疯传,为何会引起整个绵阳警方的迅速介入呢?岳波解释说,由于事件涉及公民隐私,照片也有从警方流出的可能性,如果不给公众一个清楚的答案,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计。

    可是邓嘉林,网上对调查结果的质疑从未平息,有网友调侃:“警方该不会是从陈冠希‘艳照门’获得灵感,找了两个替罪羊吧?”

    对此,岳波摇头说:“他们不是什么替罪羊邓嘉林。我们的调查结果经得起法律考验。”他同时强调,正是为了避免此类怀疑,才公布了华瑞科技公司的名称,“其实按照规定,这些信息可以不对外公布,但我们是想最大限度做到公开透明。”

    此前绵阳警方公布的调查报告提到:公安信息网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独立封闭运行的,在内部也只有专人经授权才能访问,因此公安机关掌握的公众信息是安全的邓嘉林。公安机关“网上清理线索,网下走访核实”,最终找到了上传照片的第一人。

    这一事件也让警方意识到,管理好涉及公民隐私的资料,与处理好与网民的微博互动,都是必须的邓嘉林。“网络的力量很强大,我们也有官方微博,通过微博辟谣、与网民互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岳波说,今年7月曾有媒体报道绵阳文昌镇发生“强拆”冲突,传言说警方抱走了某拆迁户的孩子,“影响很恶劣,网民反应不亚于这次邓嘉林。”通过官方微博“平安绵阳”,绵阳警方第一时间发布“孩子在托儿所”的真相,并不断与网民互动。

    正是有了这些经验,在不雅照事件后,绵阳交警部门能第一时间表示将尽快调查照片来源,缓解了网民的不满情绪邓嘉林。“如果出了事,我们选择沉默,只会招来质疑。而通过微博发布消息、与网民互动,比通过传统媒体更直接快速,我们会继续保持这一传统。”

邓嘉林:摸奶门事件大起底:当事人邓嘉林差点离婚

    照片主角

    “生活刚勉强恢复正常”

    岳波表示,照片主角邓嘉林遭受了巨大打击,但“警方决不会透露当事人的任何个人信息”,以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邓嘉林。邓嘉林也一直未公开露面接受过媒体采访

    考虑到事件对其生活的影响,天府早报记者放弃了采访邓嘉林的计划,转而寻找与他接触过的知情人士,从侧面了解他现在的生活状况邓嘉林。

    一名在事件后与邓嘉林联系密切的知情者称:“他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和妻子的关系也一度濒临破裂,之前为这吵个不停,现在生活刚勉强恢复正常邓嘉林。他的娃娃还小,他只想平静过生活,不想再有人去打扰。”

    他们都是年轻人,看到那样的照片肯定觉得好笑邓嘉林。他们被拘留了几天,也算是受了处罚,而我们公司更像是个受害者。”

    ——华瑞科技公司一男子谈泄露不雅照的该公司员工

    如果出了事,我们选择沉默,只会招来质疑邓嘉林。而通过微博发布消息、与网民互动,比通过传统媒体更直接快速。”

    ——绵阳市公安局政治处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岳波谈事件处理经验

  记者手记>>>

    正面监督带来负面伤害

    微博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所有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让更多灰暗的东西暴露在公众面前邓嘉林。

    然而,在分享感动、痛斥灰暗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在肆意发泄着不满邓嘉林。这种发泄,有时缺乏周全的考虑,便成了一种毫无责任的随意行为。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仍是一种正面的舆论监督,但也会造成负面的伤害。

    绵阳超速不雅照泄露事件便可能是一个负面大于正面的例子:照片主角险些家庭破裂,照片泄露者只能远走他乡,所涉公司经营陷入困境,绵阳警方也经历了一次公众信任危机邓嘉林。

    在回顾事件时,我们发现了事件中最模糊的一点:8月21日,照片开始在微博流传,ID名为“绵阳邓嘉林”的用户曾连发辟谣微博,否认自己为公职人员,并称得到了家人的谅解;随后在接受一些媒体电话采访时,他又称照片是合成的,是竞争对手所为,自己从未开微博辟谣;最终警方调查称,照片并非人工合成邓嘉林。

    那么邓嘉林,发微博的“邓嘉林”和接受电话采访的“邓嘉林”孰真孰假?若后者为真,他又为何撒谎?

    这个答案,我们或许再也无法得知邓嘉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因为人为泄露,邓嘉林的隐私遭到围观,这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永远无法消除。即便事件在网上引发了“保护隐私”大讨论,但对邓嘉林来说已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