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是中国现代企业元年,四通、信通和联想等一干后来蜚声中外的企业都在时有“电子一条街”之称的中关村“开张大吉”!“联想之父”柳传志也在这一年下海创业,柳传志后来成了1984年下海人员中最知名者之一徐志柳。1980年因为创立了服务部而跟中科院物理所领导闹翻了的陈春先被1983年刚创刊的《经济日报》塑造成一个勇敢的“弄潮儿”,他的实践虽然一直没让他发大财,但却鼓舞北京的象牙塔中的科技人员对自己的价值有了重新认识。

  于是,重新定位后的科技骨干们不再犹豫在岸边,纷纷“下海”徐志柳。。1984年,中科院计算机所的柳传志不甘心再过那种“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了。他所在的中科院计算机所正面临着一个分化的时代。计算机所所长、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专家曾茂朝组建了信通计算机公司;科技处处长王树和成立了新技术发展公司,热情、自信、鼓动性极强的柳传志成了负责日常经营的副经理,还有一位副经理张祖祥是这个十来个人公司里唯一有业务专长的人。

“联想之父”柳传志什么时候开始下海?:徐志柳

  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在柳传志上任前问过他对公司的预期,柳传志说:“将来我们要成为一家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徐志柳。”多年后,柳传志的联想的年产值是200亿;多年后,联想成为一家跨国大公司;多年后,联想收购了“蓝色巨人”IBM的个人计算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