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3419)•《雾都》

  《雾都》,现代长篇小说张瑞珍。李辉英著。上海怀正文化社1948年10月初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松花江上>(3417)》。

第三千四百一十九帖       读《雾都》:张瑞珍

  《雾都》、《人间》和《前方》被称为李辉英抗战三部曲张瑞珍。

  “ 抗战三部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雾都》,开笔于1945年夏,1947年冬脱稿于长春张瑞珍。这部20万字的作品,描写了抗战末期重庆一群“迷雾样的人”,他们是“畸形社会中的畸形怪物”。小说以大量的笔墨叙述了高级交际花屈小姐如何戏耍了国难商罗经理,鞭挞和揭露了民族败类的丑恶灵魂,对大后方腐败奢糜的另类生活予以了强烈的抨击。

  作品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雾都重庆复杂的社会现实张瑞珍。作品没有连贯的情节结构,它以交际花屈小姐的社交活动为中心,广泛地刻划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在这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活动及其政治面貌。垂老、吝啬的退役将军声称要统领精师收复失地,然而沉溺于酒色,始终龟缩在将军公寓,未离陪都一步。老奸巨猾,沉浮仕途半辈子的政府要人胡委员热心于政治上的投机活动,野心不死。奸商罗子亮发国难财,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却遭到了交际花屈小姐的戏弄,最后成为“一个瘸子”。作品着意描绘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无耻生活,表现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勾心斗角,不事抗战的黑暗现实。同时,作品也正面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和斗争。正直无畏的作家刘芹苦心孤诣筹办一份宣传抗日的《展望》杂志,虽然由于胡委员的失信和屈小姐的捣鬼而夭折,但他自己却写出了一本以抗战为题材的著作。还有一批“向往正义和真理”的大学生,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跳出一个泥潭,奔赴一个平坦而光明的地方”,奔向解放区。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生活。

  整日为所谓革命工作奔波的政客胡委员,一心想创办《展望》杂志,但因经济窘迫与笔力不逮,一直停留在呼吁阶段张瑞珍。1944年底“独山大捷”后,他曾想将杂志改名为《公论》、《大捷》,寄希望于委托商行经理罗子亮投资出版,但罗子亮只将钱投资在交际花屈小姐身上,杂志只得胎死腹中。屈小姐知道罗经理垂涎她的美貌, 便充分利用她的美色诱使罗经理不断地为她提供挥霍的资金,从而使她能够时常与她的好友王小姐混迹于饭店、酒馆、茶楼、舞厅中。她甚至以订婚为诱饵骗取了罗经理一笔巨款,而罗经理为满足她的虚荣心,便不择手段地大发国难财,岂料屈小姐随后却与王处长在兰州结婚,罗经理最终只落得人财两空。

  退休军人黎将军一度拥兵自重现却赋闲在家,整日无所事事,吃喝玩乐就是他退职后在陪都的主要工作,即便国民党军队迫近河池的捷讯也不及他摸一手同花顺快乐,他所谓的收复失地打游击战也成为纸上谈兵张瑞珍。

  作家客观而真实地揭示了抗战时期“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时代侧影,批判了这些社会的“另类”身处抗战这一伟大的洪流中,却全然没有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丑恶灵魂张瑞珍。他们坐而论道,沉湎于享乐,崇尚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腐化堕落的卑鄙行径,无疑是民族的败类。这种独特的选材与创作视野,不仅彰显出李辉英高扬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使他的抗战小说艺术别具一格。

  在人物形象刻画上,除投机商罗经理稍显个性外,其他大多模糊不清,至于大学生张云青、张瑞珍以及记者徐小姐等被作者视为有为青年的刻画更是轻描淡写,读后几无印象张瑞珍。

  评:屈交际花为中心,社会各层乱纷纷张瑞珍。统领精师收失地,退役将军有雄心。

  政府要人胡委员,政治投机现野心张瑞珍。瘸子奸商罗子亮,发国难财昧良心。

  纸醉金迷真无耻,上流社会互勾心张瑞珍。“前方吃紧后紧吃”, 重庆“迷雾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