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淡如菊 文似流水
——读程丽萍散文集《静静的百合》
史飞翔
最近一个时期心情颇不宁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将原本平静如水的生活搅得是一团糟程丽萍。今晨起来忽然涌起一种强烈的读书的冲动。环视书桌,案头多为厚重之物,不适宜病后之躯。思来想去,目光最后就落在了这本——《静静的百合》上。
《静静的百合》,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程丽萍。“那一簇簇含苞待放的花朵,既清淡,精致;又高贵,幽雅。花叶似柳如竹,疏密有致,散发出阵阵幽香,是集色、形、香三佳与一身的美丽花朵”“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恰似一汪醉人的美酒惹人陶醉,风中摇曳有如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远离喧嚣的尘事,让人感到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多变的风貌如梦似幻,花朵的花柱伸长于唇外,宛如蝴蝶的触须一般,开始翩翩起舞,含情之模样如此让人怜爱”读着这素雅静谧的文字内心顿时产生一丝凉意。显然,《百合花香》是一篇倾注了作者无限情感和个人体验的心灵之作,单是为了向读者描述百合,作者就不惜援引古今中外的众多诗词、传说以此来旁征博引。由此可见,百合可视为作者的精神自照,这当是毫无疑问。一个像百合一样的女子,那该是怎样的一番高洁和尊贵?
《静静的百合》一书的主题大体包含了四个部分:一、有关农村生活及亲人的回忆;二、人生感悟;三、情感婚姻;四、其它有关社会、生活的一些短小随笔程丽萍。四类文章中我以为写得最好、最出彩、最能见作者功力的当属第一类。《老宅》一文,情真意切,于不动声色之中写尽人世沧桑、风云变幻。其文笔之老练令人吃惊。——“前不久回老家,亲眼目睹了我童年生活的老宅。回想起来,我的心头不由地泛起一阵酸楚的回忆。”“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老宅给我的快乐和痛苦像潮水一样涌来,我的眼里已开始泛雾。”“物是人非,只有他还在固守着脚下的土地和那颓废的老宅,忠诚依旧……”试问,这样的语句,谁敢相信它会是出自一个女子之手?再看:“大老远就听见村口老槐树上的喇叭声,几盏汽灯将戏台子周围照的明晃晃的如同白昼,村边大场中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大场边各种小吃摊桌凳相连,只说要将大场围个严实,戴着白帕的大娘、搂着花围巾的媳妇、叼着旱烟的大爷、流着鼻涕的孩子穿行其间。我们赶忙挤进去,寻一处‘僻静处’,吃几个油糕,喝一碗醪糟,耳边不时传来母亲的叫喊声、孩子的哭闹声、老人的咳嗽声、以及台子上传来的乐器声。眼见着天色将晚,随着台上一阵紧似一阵锣鼓声,大戏开演了。”(《五叔》)这段关于戏台下场景的描写形象传神,一下子就勾起我的回忆,让我想起童年时自己也曾经历过同样的场景。感动之余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记忆力(其实是描写的能力)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熟悉。然而这还不是最感动人的地方,最感动人的是五叔的遭遇,——一个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无常命运和人生苦楚。
“小时候父母在外地工作,我跟随着乡下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程丽萍。幼小的心灵满是寂寞,无数个黄昏常常一个人坐在涝池边,望着西下的残阳发呆,脑子里充满了盼望和期待。”(《涝池》)读完这段文字我终于明白了丽萍为什么喜欢文学了。那是因为她有一个孤独而、敏感而又苦难的童年。正是童年的孤独使她养成了对文字敏感的神经。当我读到“等到奇奇一觉醒来,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和父母留下的一堆东西,奇奇不由得放声大哭”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因为我联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在一篇题为《想起女儿的一瞬》的文章中我曾写下过这样一个情节:“吃过晚饭我和女儿坐在床上玩耍。做打手的游戏。我伸出手来她来打。她打我缩。每当打中后她就咯咯地笑,开心且得意。为了让她高兴,我得一个劲地喊哎吆、哎吆。于是她越发的高兴。骑在我的身上,用手抓我的眼镜。我说,媛媛,爸爸明天就要上班了,去给你挣钱坐“鸭鸭”。听到这句话后突然间女儿安静了下来,脸上的笑容顷刻间变得凝固了,继而有泪水在眼眶转动。那一瞬我惊呆了。我以为女儿听不懂呢。谁知她竟哭了。面对此情此景。我赶紧用其它方式将她的注意力转移,继续逗她。第二天女儿将我跟前跟后。我上厕所她都喊爸爸。我岳母说孩子每天中午十二点都要睡觉。但是那天她却一直不睡。她在地上一个劲地蹦跳。到了午后两点的时候她终于累得不行了,睡着了。我们到底还是走了,在她睡着的时候。后来在车上我将晚上那一瞬告诉妻子。妻子顿时就哭了。”好的散文总是能引起人的共鸣。地分中外,时有古今,个人的遭遇也是千差万别,但人类普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世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和《她要活到现在,那该多好》两文同样也是感人至深,其中后一篇还写到了奶奶的自尽,那种深沉的悲痛读来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丽萍有关农村生活及亲人的这组文章充分地说明她是一个念旧的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一个肯念旧、能念旧的人必然是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
《静静的百合》一书的第二个主题就是人生感悟程丽萍。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岁月感悟》和《生命的印记》两文。前者以苦闷的笔触写了作者对复杂人生的理解,沉重忧郁。后者则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一次心灵独白。散文是什么?散文就是一个人面对自己内心时的心灵独语。惟真惟实方能打动人心。丽萍是一个主体意识特别强烈的人,生性敏感。这从她的文字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字其实就是她的身份证,是她性情的最好诠释。一般来说,主体意识强的人都比较自负,有一种“难于世同”的孤独与寂寞。这样的人强调自我、重视内心精神的自省。这样的人时刻面临思想的剧烈冲突。这样的人也适合写散文。丽萍正处于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人生黄金期,这个年龄段思考人生是再正常不过了。“人生不过百,常怀千岁忧”。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前行。丽萍是一个清醒的人,她能够透过生活的表象进而去探寻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你譬如:《舍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人的财富就好像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因而不必太在意财富的去留。命中有的,即使流逝了,其他地方也会补偿的;命中没有的,就是这里得到了,不知什么地方也就流逝了”这样的文字已经不是简单的阐述,而是人生的哲理了。
《静静的百合》一书的第三个主题是男女的婚姻和情感程丽萍。两性领域里的自由和责任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丽萍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对于爱情和婚姻她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舞伴》写的是青涩岁月里的一种懵懂情愫。《初恋时,我们不懂感情》精确地传达出了青年男女的恋爱情感。人生中走的最急的,总是那些最美的风景。《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将成年女性的情感世界描写的淋漓尽致、仪态万方。《如果人生的苦你都为我尝尽》中有这样一句话:“别人是伤不了自己的,往往是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弄伤了自己。”这话是颇值得思索和琢磨的。
《静静的百合》一书中还有一些其它的小篇章同样写的是精彩传神程丽萍。《走进鸵鸟园》由鸵鸟联想到人类世界,想象之丰富、心灵之敏感,非有心之人不能为之。《我和平凹有个约会》不卑不亢地写出了对文坛大家贾平凹的那种远距离的欣赏。文章短小有力,读来颇有趣味。
丽萍说,她天生对艺术缺乏灵感程丽萍。我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我认为她天生就有一种写作的潜质和禀赋。这是由她与生俱来的那种性格,如脆弱、如纤细、如孤独、如敏感,而决定的。在《我令麒麟爱柳丝》一文中,丽萍这样描述她心中的文学:“在我心里,文学世界是一块圣洁之地,需要安静的环境、纯净的心灵、思绪才能像钥匙打开锁头一样,许多文字经过排列组合,加上感情色彩,在脑海里配上音乐插图,感情顺着笔尖缓缓地流淌。倾诉心中隐秘、抒发个人感情、憧憬美好未来、反映时代信息,若能引起共鸣,并唤起广大读者的心灵回应……一种非常纯正的文字语言,才能称得上文学。……我把自己的命运深深的和文学联系在一起,写作在别人看来是非常辛劳、枯燥而单调的事,而我感受的却是喜悦。我喜欢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文字得到宣泄;喜欢身边的人和事在我的笔下重生;喜欢山川、河流、亭台、楼阁……秀丽的美景通过另一种方式在人们的眼前展现……”苏东坡曾将写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丽萍的散文自然流畅、空灵飘逸,随物赋行、目送手挥,这一如她的人娴雅端庄,人淡如菊、百合花开。
2008年7月28日终南山太乙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