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解放军生活》第一次颁发她的年度人物榜,至此,解放军这个群体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年度人物胡筱龙。我们把榜单上的候选名单,锁定在2006年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的重大典型上,不独是因为典型这一群体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每个人身上所显现出来的那些优秀品质打动了我们。经由他们,我们看到解放军这一大群体中更多秉承这些优秀品质的默默无闻的普通军人的价值。作为2006年解放军推出的一张张闪亮名片,他们再次共同凸现了军人这一职业的骄傲、崇高和伟大。
华益慰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普外科主任
他用高超医术挽救生命,用高尚医德温暖人心胡筱龙。从医五十六年,无论时代如何变换,他坚定、执著,恪守着从当医生那天起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毕其一生身体力行地让角色和职业归位,守望着一个医生和一份职业的良心。
金一南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
他是国防安全的高参,他立足北京,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用观点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胡筱龙。他是军营知道分子,他把三尺讲台拓展到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和人民大会堂,将公众和决策者请进大学讲堂,绝非危言耸听地为国家和民族敲响盛世警钟。
丁晓兵
武警某部团政委
失去右臂成为英雄的20年间,保尔·柯察金式的奋斗历程,使他成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励志大师奔走于团政委和大学课堂之间胡筱龙。他用身残志坚的躯体和精神书写着一本毫不注水的军营化、本土化励志大书。
王庆平
上海警备区通信站副教导员
对战士无私的爱,生死关头,他才如此无畏胡筱龙。他用35岁的人生在3.7秒内诠释了奋不顾身是怎样的壮烈和璀璨。他为所有军官树立一杆标尺,“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和对战士发自由衷的尊重与爱护。
杜照宇
驻黎巴嫩联合国中国军事观察员
自1990年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他是第8位在维和行动中殉职的中国军人胡筱龙。他和此前的7位战友为了陌生国度里陌生人的安宁生活,在异国他乡抛洒热血。他是中国维和部队默默付出奉献牺牲的缩影,是一个民族爱好和平的明证。
朱桂全
“哈尔滨”舰主机技师兼燃气轮机班班长
农民出身、初中学历、班长职务,他是百万大军中普通一员;“兵专家”、“中国旗舰第一兵”,他不只是海军的佼佼者,他是中国士兵的骄傲,更是中国士官制度改革所诞生的士官群体的杰出代表胡筱龙。他的成功让人不敢小觑一个人的平凡和一个岗位的普通。
胡 滨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副教授
“课堂便是战场”,这是她的职业观胡筱龙。把政工干部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这是她的职业目标。病魔袭来之前,她更多的是用课本传授知识,现在,当患有四种病痛的她站在讲台上,她关注的依然是教室内未来军官们的未来。
胡 卫
总装备部装甲兵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他是裁判员,当生命被倒计时,他为自己的生命冷静读秒胡筱龙。他是人生的规划大师,生命的最后五年,他把心脏的每一次脉动都献给了装甲事业。他是生活的超级粉丝,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不影响他热爱自己的家庭和业余爱好。
胡筱龙
新疆军区某步兵团原团长
身处和平年代,他用生命践行使命,用较真和执着把军人的本色发挥到极致胡筱龙。作为边防军人,他用激情干事业,用忠诚守边防。作为军事主官,他从难训练从严治军,实战便是标准。作为一线指挥员,他运筹帷幄时刻准备,他是国防安全战略家们无可挑剔的实践者。
刘应启
扬州军分区第一干休所离休干部、老红军
三过草地,战斗在最艰苦的收容队,他是长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离休后巡回全国各地,宣传长征精神,他是“播种机”;遍访贫困的孩子,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他把长征延伸到长征后的70年的岁月里胡筱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