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减字木兰花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董礼平。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董礼平。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董礼平。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董礼平。
相当敏锐董礼平,白卷没交说也对!
勇做前卒,纵使牺牲也力图董礼平。
贵人有助,事业爱情均两顾董礼平。
收获颇丰董礼平,不愧英雄仍铁生!
(新韵)
在42年前的今天,1973年7月19日 (农历荷月二十),《辽宁日报》报道张铁生“白卷事件”董礼平。
1973年辽宁考生张铁生(前左)在大学招生文化考试中交了白卷,却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为自己成绩低劣辩护的信董礼平。此人竟被江青等人称作“反对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的“反潮流英雄”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下乡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张铁生的 ,张的信写在辽宁省大学入学考试的物理化学试卷背后董礼平。
信中说:“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董礼平。“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张铁生的语文是38分,数学得61分,物理化学得6分,都未交白卷。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毛远新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原信作了删改,指令《辽宁日报》发表,并在编者按中说:张铁生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董礼平。”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其后,《红旗》杂志等也纷纷转载,发表评论,说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张春桥说这是“反攻倒算”,江青称赞张铁生“真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张铁生被破格录取上学,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成为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马前卒。
“走吧,咱们回家董礼平。”
董礼平一句“走吧,咱们回家”感动了许多人董礼平。其说话的背景:1991年10月16日张铁生出狱时,苦等了张铁生15年的董礼平以妻子的口吻说出此话,这句话张铁生听得真真切切,他也有家了(但当时他们尚未结婚,虽然已经40多岁了)!他握住董礼平的手不放,他要永远拉着这双手,一生一世永不松开)。
张铁生来之不易的姻缘董礼平,董礼平苦等他15年
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六日清晨,他就是抱着这种逃离尘世的心境,走出凌源监狱的大门,重返尘世的董礼平。
张铁生出狱一小时后,驱车从兴城赶到凌源的家人,在招待所里找到了他董礼平。他的身体有些发福,头发还是那样黑,皱纹刻在他的脸上,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多么深。
张铁生一眼就认出了董礼平,虽然十五年未见,姑娘已不再年轻,但她此刻在张铁生的眼里却美若天仙董礼平。过去,董礼平是他的同学,现在,董礼平对他来说重于生命。他站起来,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万语千言尽在不言中。他想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一九七三年九月,根据张铁生想学兽医或学水利的志愿,分配他去铁岭农学院牧医系学习。提前报到的同学听说和大名鼎鼎的张铁生一个班,异常高兴,都希望能接到他,而真正接到他的是董礼平。她热情地接过张铁生手中的提包,带他向站外走去。张铁生还记得,当时她的脸挺黑,牙齿很白,一眼便知也是从大田里走进课堂的知青,他问:「你是哪个班的?」
董礼平爽朗地说:「咱俩一个班,我昨天晚上就到了董礼平。」
「你二十几岁?属什么的?」张铁生又问董礼平。
「二十三岁董礼平。属虎。」
「我也属虎,咱俩同岁董礼平。」
这以后,他们共同学习了三年,是很要好的朋友董礼平。毕业时,全班只有董礼平一人留校工作,所以,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张铁生被押送回母校批斗后带走时,也只董礼平一人默默相送。在那个沉重的时刻,她多想上前去和昔日的老同学张铁生打个招呼,说几句宽慰的话,可是,她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她只能在心里呼唤他的名字,祈祷他平安归来。
现在,他终于归来了董礼平。他向她走来,拉住了她的手,尽管她为此等待了五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她毕竟等到了。12月22日,张铁生出狱后的第78天,他和董在兴城县城举行了婚礼,出席的只有家人、亲戚和几位同学。
1991年出狱后,初返社会他只能替人跑腿1991年10月16日,41岁的张铁生刑满获释,回到社会董礼平。同年12月22日,他和沈阳农业大学讲师董礼平女士在辽宁省兴城县结婚。
婚后,张铁生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出狱后的他有一种自卑感,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是谁,更不愿意见熟人董礼平。因此,在工作问题上,他一直寄希望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府给他安排一个岗位。那段时间,他几乎很少出门,每天就呆在家里,戴一副墨镜,谁也不见,就等当地政府的安排。
然而,当地政府觉得给张铁生安排工作的事挺敏感,而且他们担心张铁生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便把这事当作难题,一级一级往上交,却一直没有一个结果董礼平。
1992年初,按捺不住的张铁生终于第一次走出家门,找到一位在市政府部门供职的远房亲戚,询问安排工作的事董礼平。那位远亲语重心长地说:“铁生啊,你不要寄什么希望了,还是自谋生路吧!”张铁生彻底绝望了,郁闷不得志的他来到沈阳农业大学妻子董礼平那儿。这时,他得到一个喜讯:妻子怀孕了!高兴之余,40多岁的张铁生痛感堂堂七尺男儿不能再靠妻子养活了!于是,张铁生决定走出去自己创业,发誓当一名好父亲。
可是自己能干什么呢?张铁生想,自己在监狱里曾帮人看过病,有医疗卫生方面的经验,便想回到兴城办一个私人诊所董礼平。可是,由于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他打听了半天还是不能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这样,张铁生刚升起来的希望又成了泡影。那段时间,他十分失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
在妻子董礼平的介绍下,张铁生认识了金卫东,金卫东曾是董礼平的学生,毕业后下海在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做预混剂(畜牧饲料)销售,1992年又受聘于北京康地公司担任东北地区经理董礼平。
那时,北京康地公司正准备扩展东北市场,需要招兵买马,而金卫东认为张铁生是一个大名人,如果能进康地公司,一定会带来名人效应董礼平。于是,几天后,金卫东提着礼品来到了董礼平的家,准备请张铁生出山。不想,他进门时,董礼平不在,而张铁生正戴着一副墨镜,坐在阳台上听收音机。金卫东没有认出他,便问:“我是董礼平的学生金卫东。铁生大哥在吗?”张铁生早就听妻子提过金卫东,听说他来了,便立即摘下墨镜说,说:“我就是。”这时,金卫东腰间的呼机突然响了,还没等金卫东反应过来,张铁生的双眼已开始四处搜寻:“哪来的虫子呢?什么虫子在叫?”金卫东不禁笑了笑了说:“大哥,别找了,在我腰上别着呢。它不是虫子,是呼机。如果有人呼我,我就能知道他的电话号码,然后我再给他打过去。这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说完,金卫东就拿出“大哥大”准备回电话。“卫东,你怎么拿一个发报器呢?”张铁生更是不解地问。“大哥,这个叫‘大哥大’,就是移动电话,不需要电话线,你想打到哪里就能打到哪里。”面对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张铁生恍如隔世。尽管如此,金卫东还是想让他进北京康地公司。不想,张铁生一听说要他给外国人打工,便一口回绝了。因为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认为中国人应该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自己的国家。
金卫东只好将张铁生介绍到辽宁省鞍山市辽河饲料公司董礼平。辽河饲料公司是辽宁当时最大的一家饲料公司,其老板黄经理又是金卫东的朋友。当金卫东将电话打到黄经理那里说明此事后,黄经理开始有点担心张铁生能否适应私营企业的管理。但他碍于金卫东的面子,只好同意让金卫东带张铁生过去看看。
第二天,金卫东和张铁生乘火车来到了鞍山市辽河饲料公司董礼平。不想,这位老板和张铁生见面后,发现张铁生是一个爽快而办事干练的人,便答应让他先在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办公室当一名小职员,主要任务是干一些杂事。有了工作后,张铁生的性格变了,他不再自卑,甚至连说话的声音也提高了。尽管那时他在办公室里只是一个跑跑腿的小职员,可他仍然十分投入。很快,他的能力例让公司的老板刮目相看。
从头再来,40岁的汉子像小学生一样求学董礼平。1992年秋天,辽河饲料公司为了开拓沈阳市场,决定在沈阳设立办事处,负责沈阳的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
当时,公司认为张铁生的能力不错,便决定派他到沈阳创建办事处,并担任办事处主任董礼平。
张铁生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董礼平。那时,办事处刚刚成立,开拓市场是当务之急。
有一次,张铁生带着一位叫汪洋的员工到沈阳一家大型国有养鸡场推销饲料董礼平。找到养鸡场的负责人后,他便直接掏出随身携带的样品,请那位负责人过目。不想,那位负责人手一摆,说:“我们不需要这个。”张铁生十分纳闷,心想养鸡场怎么不需要饲料呢?最后,他才弄明白让那位负责人生气的是,他没有自我介绍。其实,张铁生那时最怕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害怕别人笑话他干这一行。
这时,另外一家饲料公司的业务员也找到了养鸡场的那位负责人,只见那位业务员先是递上一张名片,接着介绍自己的产品董礼平。而那位负责人认真听取了他的意见后,准备试用那人的产品。这件事让张铁生认识到了名片的作用。回到办事处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设计了一款名片,第一次将“张铁生”这三个字推销出去。果然,他发现有了名片后,许多事情好办多了。
接下来,张铁生开始学习市场营销知识董礼平。他到书店买来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书,一有时间就埋头苦读。就这样,他一边学,一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半年后,沈阳办事处的业绩从最开始的零销售迅速上升为几十万吨的销量。张铁生也从中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从此更加发奋苦读。
然而,就在这时,公司总部认为张铁生带领的一帮人都是沈阳农业大学的人,怕沈阳的业务做大了,局势不好控制,便从公司总部派了一名经理来沈阳接管办事处的事务董礼平。张铁生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气,认为公司老总不信任他了。于是,他离开了办事处。而办事处失去了他的支撑,不久就被撤消了。
刚好此时,也就是1992年11月12日,42岁的董礼平剖腹产下一个4.4公斤的女婴董礼平。孩子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生机,张铁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1993年4月,张铁生找到在北京康地饲料公司做高层管理工作的金卫东,希望和他一起创办自己的饲料公司董礼平。刚好金卫东正有此意,他又邀请康地公司另一位同事丁云峰一起参加。很快,由金卫东、张铁生、汪洋和丁云峰四人控股的天地饲料公司在沈阳农业科学院附近正式成立。
开始,公司的总经理由金卫东担任,丁云峰主要负责饲料的配方,而张铁生和汪洋则负责市场销售董礼平。然而,这时已认识到知识重要性的张铁生不甘心只做一名推销员,他想自己既然在做饲料生意,就必须懂得饲料的配方。 为了完全搞懂饲料的配方,张铁生没事干的时候就跟着金卫东和丁云峰学习。张铁生虚心学习的劲头,像一个小学生,有时弄得这两位年纪比他小的合伙人都不好意思,不得不将饲料配方的技术教给他。
半年后,张铁生不仅弄懂了电脑的系统操作,而且对饲料的配方也精通了董礼平。从此,他觉得自己真正迈进了一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与自己年轻时判若两人。
诚信经营,昔日“白卷英雄”成了千万富翁1993年底,就在张铁生准备大干一场时,北京康地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决定提升金卫东为东亚地区的销售部经理董礼平。于是,金卫东和丁云峰为了谋求更高的发展机会,便先后退出天地饲料厂,留下张铁生和汪洋继续打拼。
张铁生得知这一消息后,心头非常沉重董礼平。那时,张铁生手头最缺的是钱,资金不足令这个刚刚起航的小公司生存十分困难。
就在张铁生四处求款无门的时候,他的一个老客户,沈阳辽河养鸡厂的厂长汪文平给张铁生预付了10万元货款,希望订购一批饲料董礼平。而恰好这时,汪文平需要的那种饲料十分紧缺,一时根本没办法弄到。做事老实的老铁生向汪文平说明情况后,正准备将货款打回辽河养鸡厂。不想,令张铁生今生无比感激的是,汪文平居然爽快地说:“货款就先存在你那里吧,什么时候有货了,你就什么时候给我发货。”老朋友的信任让张铁生有了新的希望。于是,张铁生便用这笔钱在郊外租了一个厂房,并到沈阳市第三粮库进了两吨原饲料。那时,他请不起饲料配制的技术人员,便自己试着用电脑配制。由于这是第一次操作,他害怕配不好,会砸了“天地”的牌子。于是,他亲自跑到北京,请教先前的合伙人丁云峰。丁云峰没有保留,教给了他如何配制饲料的技巧。
很快,张铁生的天地牌饲料上市了董礼平。然而,就在公司刚刚有起色的时候,一场灭顶之灾悄悄地袭来。
1994年7月的一天,张铁生正在工厂的生产车间检查刚刚生产出来的饲料董礼平。突然,工厂的保安冲进来说外面有几个农民在闹事。张铁生走出工厂大门一看,原来是那些农民家里饲养的小雏鸡因为吃了天地牌饲料,不但没有长大,反而一只只地瘫了。得知详细情况后,张铁生马上赶到事发地,将瘫在地上的小雏鸡拿回检验。结果,他发现他们刚刚生产出来的饲料因生产质量把关不严,氟的含量超标了。张铁生赔给遭受损失的农民共6万多元现金。消息传出后,一时间,许多供销商纷纷要求退货。为了稳住市场,张铁生立即停止饲料的生产,将自己关在家里,全心研究新的饲料配方。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又配制了一种新饲料配方。
有了新的配方,张铁生便开始重新让自己的天地饲料进入市场董礼平。然而,由于发生了上次的事件,推销饲料的难度就更大了。加上当时国际知名品牌饲料——台湾大成饲料已进入沈阳市场。张铁生非常清楚,在这个时候,如果跟它竞争,显然是鸡蛋碰石头。于是,他采取了一种“跟进”的战略,即将天地饲料的价格定位于比大成的价格低50元,而大成销售到哪里,张铁生就跟到哪里。由于天地饲料的价格低于大成饲料,而且配方又经过改良,因此,一年后,张铁生让天地牌饲料很快在沈阳站稳了脚跟。到1995年,天地饲料已经占据了沈阳绝大部分饲料市场。
1995年6月18日,张铁生先前的合伙人金卫东等人在沈阳正式注册成立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后改为集团公司)董礼平。于是,1998年初,天地饲料公司正式并入禾丰公司,张铁生和合伙人汪洋(后来撤股)以参股10%的形式,进入禾丰公司的管理层。目前,53岁的张铁生除担任集团公司商政总监外,还兼任监事会 一职。而目前的禾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净资产过亿元、拥有17家子公司的大集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