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4220)•《法兰西文学》(《法国文学》)

  《法兰西文学》,外国文学专著马卡尔。袁昌英编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1月初版,10月再版,1926年8月3版。列为王岫庐主编的“百科小丛书”第一辑第12种。1929年10月,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法国文学》内容章次和《法兰西文学》基本一致。编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孔雀东南飞>(4206)》。

  袁昌英写《法国文学》,是在一个暑假,她不顾酷热,推开家务,躲进一间“幽暗不见天日的储藏室兼便房的屋子里”,埋头苦干马卡尔。三个月,写成了十万字的《法兰西文学》(《法国文学》)。目次为第一章概论;第二章诗词;第三章戏曲;第四章散文。后附参考书目。该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法国文学的概况、源流、作家作品和特色,是中国文学爱好者学习了解法国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第四千二百二十帖        读《法兰西文学》(《法国文学》):马卡尔

  9世纪中叶,法兰西国家形成,罗曼语逐渐成为国语马卡尔。早期罗曼语口头创作几乎没有留下文字材料。有文字的创作始于中世纪,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流行于11世纪的武功歌中的代表作一英雄史诗《罗兰之歌》。12世纪以骑士传奇为主要内容的宫廷小说与13世纪以惩恶劝善为主要内容的训诫小说十分流行,其中著名的《玫瑰传奇》渗透着市民意识。中世纪后期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意识的城市文学十分活跃,讽刺故事诗、民间笑剧极受一般人民的喜爱,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动物王国的民间长篇讽刺诗《列那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新兴资产者的智慧、狡猾和对下层平民的欺压,笑剧《巴特兰律师的故事》与市民诗人吕特博夫(1230~1285)和维庸(1431? ~1463后)的抒情诗。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作品,如拉伯雷的巨型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 蒙田 (1533~1592)散文《随笔集》、玛格丽特•德•那伐尔的短篇小说集《七日谈》以及 “七星诗社”诗人的诗。17世纪法国是欧洲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以戏剧成就最高,代表人物为悲剧家高乃依与拉辛、喜剧大师莫里哀和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17世纪末, 以贝洛为首的文学反对派与古典派展开长期的论战,被称做“古今之争”,预示了文学新时期的到来。整个18世纪是启蒙主义的时期,称为“光明世纪”。启蒙作家大多是深刻的革新思想家,以文学为媒介,积极宣传启蒙思想,为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他们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伏尔泰、狄德罗的哲理小说、卢梭的教育小说与感伤小说,狄德罗、博马舍倡导的正剧等。17世纪初法国革命与战争交替,社会动荡变化,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昌盛。出现了大批新的诗人、作家。1830年2月25 日雨果的戏剧《欧那尼》在巴黎首演成功,宣告了浪漫派对古典派的完全胜利。同年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发表又宣告了批判现实主义时代的开始。19世纪文学的最大成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形成前后两座高峰,围绕着他们的是梅里美、福楼拜、莫泊桑、普鲁斯特等许多明星。同时法国先后出现一批革命作家如平民歌手贝朗瑞、巴黎公社著名诗人鲍狄埃和小说家瓦莱 斯。19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受害国,各种社会冲突尖锐,各种文艺思潮、流派、团体蜂起,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迷惘的一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荒诞派戏剧、先锋派电影艺术等均发源或活跃于此地,其影响波及世界各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出现了罗曼•罗兰、巴比塞、阿拉贡等大师。从历史上看,法国文学经常与时代步伐密切配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营养,使它走在世界文学的前列。

  评:《法国文学》溯源流,诗词戏曲散文收;作家作品论特色,爱好学习价值优马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