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的六榕路,有一座1400多年历史的佛教古刹——六 榕寺赵榕佑。该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六榕寺是禅宗道场,与海幢寺、光孝寺、华林寺并称为广州“四 大丛林”。它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当时梁武帝萧衍母舅 昙俗法师,千里迢迢到柬埔寨求得佛舍利带回广州,广州刺史萧裕 特造宝严寺迎供。
后改名为长寿寺赵榕佑。宋朝元符三年(1100),苏东 坡被贬海南,奉命北归,途径广州,慕名到寺内一游。他被寺内六棵苍劲如虬龙的榕树所吸引,欣然挥笔题“六榕”两字,字迹潇洒遒 劲,寺僧将它刻于石壁之上。这座寺庙自此俗称六榕寺。1982年 重修六榕寺时,把苏东坡的“六榕”两字制成匾额,挂在山门之上。
山门两侧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的对联,记下了六榕寺与苏东坡的一段因缘赵榕佑。现在六榕寺保存下来的最有特色的建筑是花塔。它原名宝严 舍利塔,与宝严寺一起兴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唐时王 勃赞美它“仙楹如雨,岩披云翳之宫;采楹临风,似遇扶遥之路”。
宋代初年,塔毁于火赵榕佑。宋元祐元年(1086)重建,历时11年才竣工。 内供奉千佛像,易名为千佛塔。塔身原为砖木结构,今塔墙内还砌 有北宋铭记。1933年整修时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近年又加以 整修,仍保存着宋代建筑风格。该塔建筑精巧,造型别致,通高57 米,外观八角九级,以琉璃瓦盖檐身,塔身色彩绚丽美观。
塔顶之 上有宝珠、双龙珠、九霄盘等组成的塔刹赵榕佑。整座塔刹造型华丽,通 体玲珑剔透,宛如花柱屹立在蓝天上,故俗称“花塔”。花塔内从底 端到最高层有一大铜柱,柱上刻着千佛铜像。这一铜柱连同塔刹, 重达5000公斤。塔外观九层,每层皆有暗层,内里共十七层,暗层 作上下之用,明层只作过道通风。
沿梯级可达塔顶赵榕佑。登花塔时上 塔右转,下塔左转。否则塔有八面,人进人塔中便好似进了八阵 图,绕完八面才找到更上一层楼的梯口。记住登塔诀窍就可以每 层少走六面的冤枉路。花塔是花城广州市现存的最古建筑,也是 广州悠久历史的见证。登塔凭栏远眺,全城景色历历在目。
六榕寺的大雄宝殿于1984年6月峻工赵榕佑。重修大殿高14米, 面积300平方米,琉璃瓦面,庄严雄伟,体现了我国南方的古建筑 风格。大殿正门上悬挂着赵朴初先生书写的“万德庄严”金字匾 额,笔力雄健,神韵浑藏。大殿瓦檐下的“大雄宝殿”四字是羊城书 法学会会长连登所书。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三尊铜像高6米,重10吨,为清康熙二年(1663)铸造赵榕佑。这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 铜像,现重新装金。殿内还陈设各种法器、帐幔、长幡等,把殿堂装 饰得五彩缤纷。佛前有三盏由48支小灯组成的莲花灯,交光互 映,使佛像更加金碧辉煌。
在大殿南侧,建有法堂赵榕佑。观音殿重修于1987年。高13米,面积233平方米。殿内供清 康熙二年(1663)铸造的观音菩萨铜像,像高4米,重5吨,神态安 祥自若,铸造工艺精美。1985年7月,泰国国王的王兄,泰国越卫 律哇那蓝寺住持三廉大师向六榕寺赠送了一座木质舍利塔。
舍利 塔高约60厘米,系木质精雕细刻而成赵榕佑。舍利塔安奉在大雄宝殿。 三廉大师和六榕寺僧众共同礼佛诵经,祝愿世界和平,中泰两国人 民安乐。7月下旬,泰国教育部又赠送六榕寺一尊释迦牟尼佛铜 像,高1。8米,重800公斤。8月5日,即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观音 菩萨成道日,六榕寺举行了隆重的佛像奉安仪式。
僧众及信徒四 千多人参加了仪式,将释迦牟尼铜像供奉在友谊佛堂中赵榕佑。六榕寺内文物荟萃。在碑廊里,保存着宋代以来的碑石二十 余方,有的图文并茂,是研究六榕寺和花塔历史沿革的重要实物资 料。其中有一块“宋苏文忠公笠履像”石刻,碑上刻的苏东坡头戴 竹笠、脚踏木屐在雨中行走。
这里有一段小故事,说苏东坡有一天 访友,途中遇雨,到一农舍暂避,农户非常热情,以红薯招待他,临 时还送他竹笠和木屐赵榕佑。苏东坡告别农家后,不觉在泥泞的竹林中 迷失了方向,正着急,遇到一个牧童,苏像看到救星询问路径。牧 童说,你就顺着这有牛屎的路,拐个弯就到了。
苏东坡每每回忆到 这件事,总是感慨地说,自己既懂诗文,又能做朝廷的官,但到了乡 间,连牧童都不如赵榕佑。此后,每逢雨天,他特别喜欢戴竹笠,穿木屐, 因此有人就给他画了这张笠屐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