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康先生的《下河东》、《斩黄袍》、《杀庙》等片段郭海文,有以下感想与大家分享,还望方家指正:

第一,康先生的嗓音条件非常好,音域宽阔,声如洪钟郭海文。很多人都说康先生在唱戏时采用了类似歌剧的科学发声法,但我个人认为,在秦腔表演上,这种方法并不科学。首先,康先生在大段乱弹的处理上,往往都是在用“满口腔”,第一句唱罢,往往赢得观众的满堂彩。但是,戏曲讲究起承转合,不是一味的飙高音。其次,每句唱词都用满口腔,往往衔接出现问题,在归韵上尤为明显。让人感觉前后反差太大,唱到后面气力不足了。整段唱腔让人听起来很累。最后,戏曲讲究以情入声,不同人物,不同地点,人物在唱腔上的处理应该是不一样的。虽然《斩黄袍》与《下河东》都是展示赵匡胤的戏,但由于时间与环境的不同,表现手法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第二,戏曲有彩唱与清唱之分,我看康先生的清唱居多郭海文。个人认为,康先生的动作有些太多了。我能理解康先生在台上尽情挥洒的那种激情。但是,戏曲是很讲究的,一招一式也不能马虎。在清唱《下河东》时,康先生的手摆动次数太多了,即使彩唱拿着蟠龙棍与马鞭的赵匡胤也没有这么多动作吧。有时甚至以为他在指挥乐队。

戏曲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郭海文。但是忽略了传统,少了规矩,也就失去了戏曲本身的魅力!康先生演唱充满激情是值得肯定的,证明他尊重观众,是用心去演唱的。但希望康先生用心揣摩,尊重传统,为广大戏迷奉献更多的艺术精品!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意见,门外汉的一点思考,还望方家见谅!

郭海文:秦腔名家康建海唱戏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