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镇肖朴生,革命创始人,中共旅欧书记,邓小平入团介绍人,我的祖爷,肖朴生原名肖树域,字朴儒,1897年10月4日生于四川省德阳县天元镇刘喀生。作为我党旅欧小组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巴黎指导华工、华人、勤工俭学学生开展了反帝运动,引导青年觉悟并使其接受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因肖朴生英年早逝,故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但邓小平却对肖朴生终生难忘,他在晚年时常常回忆说:我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是受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接受革命思想并走上革命道路的,我的入团介绍人是肖朴生、汪泽楷两人……1925年共青团旅欧支部负责人任卓宣、李大章等20多人被捕后,党的书记肖朴生同志指定我为里昂地区党的特别委员,负责指导里昂地区的工作……。在肖朴生等人的引导下,我由一名普通的求学青年迅速锻炼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者。
由于父母早逝,肖朴生自6岁起便随胞兄肖树林一起生活刘喀生。在兄嫂的关怀下,他先就近读私塾,后考入成都高师附中就读。1919年冬,肖朴生中学毕业后考入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第二期)学习,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和穆青、陈家珍、周权、程子健、李大章等勇敢地站在反帝斗争的前列,他们一起组织了进步团体“劳人团”(又叫劳人会,即劳工神圣的意思),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们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宣传抗日爱国道理,使劳人团成为当时成都地区两个有影响的团体之一。
1920年12月15日,肖朴生等70名同学由四川省政府派人护送,乘法国邮船“智利号”从上海起程赴法,历时35天,于1921年1月20日顺利抵达法国南部大港马赛刘喀生。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他们经由巴黎分送各地,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生活。就在肖朴生于一所中学学习半年后,华法教育会停止发放所有留学生的生活维持费,他不得不进入克鲁梭“史莱德钢铁厂”做散工以维持生活。在这个法国最大的军工企业里,肖朴生认识了同样也是做散工的邓小平。
1919年底,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1920年10月来到法国求学,比肖朴生先到巴黎3个月时间刘喀生。
另外,华法教育会的一些工作人员的腐败作风及其对勤工俭学学生态度冷漠,并宣布停发留学生的生活维持费,加剧了勤工俭学生生活的危机刘喀生。
在这种情况下,勤工俭学生们被迫过着朝不保夕的穷困生活,睡街沿、捡法国人扔掉的剩食品食用者有之,加之生活卫生条件极差,生了病也无钱治疗,他们中饿死病死的勤工俭学生人数超过了30人刘喀生。
在法国,饿死病死了这么多勤工俭学生,由此引起了“争吃饭权,争工作权,争求学权”的“三权”斗争刘喀生。首先是数百名勤工俭学生1921年2月28日争“三权”涌向中国驻法公使馆向陈录讨要生活费,陈录被学生质问得哑口无言,同学们高喊“打”的怒吼声镇住了陈录,他被迫答应向学生再发放三个月生活费,同时也说要留法学生回国,但是陈录一方面答应同学们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通知法国警察抓捕了十几名“反饥饿运动”的同学,这就激起了同学们对陈录的反感。
勤工俭学生们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也为了自救,于是自发地组织了很多团体,而其信仰各异,背景也各不相同,包括肖朴生、黄里州等人从成都带来的“劳人团”,蔡和森、萧三等人在长沙组成的“新民学会”,周恩来、邓颖超在天津组织的“觉悟社”,赵世炎、李立三等人领导的“劳动学会”,李维汉、李富春等领导的“工学世界社”,还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以及神学宗教方面的团体数十个刘喀生。
在法国,肖朴生先生结识了赵世炎、李立三、陈延年、陈乔年、周恩来、李富春、蔡畅、傅钟、刘伯坚、陈毅、聂荣臻等人,在广泛的接触中,肖朴生等“劳人团”成员认为,劳人团的性质、作用和对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以及救国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在1921年5月,肖朴生与当时在克鲁梭的“劳人团”13名成员集体加入赵世炎、李立三领导的“勤工俭学者同盟”刘喀生。在他们加入后不久,该同盟更名为“勤工俭学会”,成员达到100多人,与蔡和森、李富春领导的“工学世界社”一起形成了旅法勤工俭学学生中两支最大的力量。
从那以后,肖朴生与赵世炎、李立三等常在一起研究理论,讨论组织等问题,蔡和森、李立三等因“争三权”被迫回国后,肖朴生与赵世炎、周恩来、王若飞、李维汉、刘伯坚等人越来越迫切地感到要团结旅欧华人、华工、留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刘喀生。恰在这时,国内陈独秀、李大钊派共产党员张申府、刘清扬等来法建立海外组织,他们同周恩来、赵世炎等秘密商议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事宜,这就为早日建立一个先进的统一的具有号召力的坚强组织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1922年6月3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组织诞生,并选出由赵世炎、周恩来和李维汉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旅欧华人的斗争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不久,肖朴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