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军事家陈锡连。

  汉族陈锡连。

  (1915年1月-1999年6月10日),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红安人陈锡连。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陈锡连。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陈锡连。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陈锡连。

  生平介绍:陈锡联(1915年1月4日-1999年6月10日),字普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陈锡连。

  1915年1月4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陡山彭家村陈锡连。

  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陈锡连。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陈锡连。

  在红四方面军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副师长、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陈锡连。

  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李先念同志赞誉他“打仗数第一”陈锡连。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连。

  1937年10月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取得129师抗日的首战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陈锡连。

陈锡联简介:抗战第一枪:陈锡连

  后率部参加神头岭、响堂铺等战役战斗陈锡连。

  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下颌被子弹贯穿昏迷苏醒后,仍坚持指挥,直至战斗胜利陈锡连。

  1938年4月起任第129师385旅副旅长、旅长,率部粉碎了日军晋中地区“六路围攻”,进行了邯长、白晋、武沙等战役陈锡连。

  在百团大战中,率部扼守狮垴山,冒着敌机轰炸和毒气袭击,与敌血战数日,截断了正太铁路日军交通陈锡连。

  后率部参加邢沙永战役和平汉路破袭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陈锡连。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他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积极对敌作战,扩大人民武装,坚持太行根据地的斗争陈锡连。

  1942年5月,5万余名日伪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他在内外线灵活指挥作战,毙伤敌千余名,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陈锡连。

  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指挥了蟠武战役陈锡连。

  1943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陈锡连。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锡联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陈锡连。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陈锡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和川东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陈锡连。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锡连。

  1999年6月10日病逝于北京陈锡连。

  抗战第一枪:大革命时期,他是家乡“首任”儿童团长陈锡连。

  参加了游击队,是游击队员中年龄最小的陈锡连。

  改编为红军后,他第一个被提拔当了班长,又第一批加入了共产党陈锡连。

  因为作战勇敢、且打仗聪明,领导很早就发现并着意培养这棵“苗子”,从班长直接提拔为连指导员,接着又升为营政委、团政委陈锡连。

  陈锡联带着三个通讯队去攻打敌人一个前哨连陈锡连。

  这个前哨连驻守在山上,下面是班、排,最上面才是连部陈锡连。

  按常规的打法,应当是从下往上攻,这样打下来算胜利,打不下来就撤回来陈锡连。

  但陈锡联不这样干陈锡连。

  他带着人深更半夜悄悄地攀上山顶,先干掉敌人的连部,然后从山上往下打,也就是从敌人的屁股后面打,很快就消灭了无头的敌人的班、排陈锡连。

  战斗结束天还没亮陈锡连。

  陈锡联所部没有伤亡一人,却活捉了一百多个敌人陈锡连。

  这样漂亮的打法,你能想得出来?“小钢炮”(陈锡联的绰号)就是有一套,这样的干部就是要培养提拔陈锡连。

  后来不久,陈锡联担任了师政委、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级指挥员陈锡连。

  129师抗战第一枪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锡联任129师769团团长,他率部打响了129师抗战第一枪,首战即奇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开创了八路军步兵打飞机的先例陈锡连。

  解放之初,陈锡联作为第三兵团司令员出任新中国第一任重庆市长,尽管只干了十个月,但他在向政务院汇报工作时,令听取汇报的民主人士惊叹不已,史良说:真没想到你这个领兵打仗的,管城市管得也这样好陈锡连。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炮兵司令员;1955年授衔时,年仅40岁的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最年轻的上将之一,这一系列“第一”、“之最”,构成了陈锡联的传奇人生陈锡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