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起 王国维先生说的一句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邹文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原因有二邹文杰。

1、跟人的社会阅历有关邹文杰。当初认可并且学习成功学大师的课程的人,十之八九都处于第一境界,刚从学校出来,踏入社会,前途一片光明,却又不知脚踏何处,心中一片茫然,这时候,成功学出来了,乍得一听,突然引发共鸣,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自信满满,觉得自己不可一世,给了学习者满满的自信…这里暂时不讨论成功学最终的结果如何如何,

到后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看到人事和见过的人太多,事业逐渐步入正轨,家庭美满幸福邹文杰。就会觉得当初自己就是一个小白,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当初就是一苗韭菜,被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了,看上去矛盾,其实也不矛盾,因为当时的你需要它。就好比说在你快饿死的时候给了你一个馒头,这里指的是精神粮食。后来你随着自己的发展壮大,不在为这个馒头而买单了而已。

2、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邹文杰。

大家都知道成功学大师大肆宣扬成功学的年代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在那个时的成功学大师非常非常的多,现在也有,只不过少了邹文杰。因为那个时代正处于祖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各类商品得不到有效的供应。信息传递也不像现在这么快速,人们接受事物的意识和判断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出于朦胧状态,这个时候,成功学来了,五花八门,传的神乎其神,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学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隐形标志。

陈安之、王顺杰、翟鸿燊这些成功学讲师有些语句确实很发人深省为什么说他们是大忽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