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孩子赵承,死活不愿意去上学了,怎么办?

初中的孩子,由于生理发育和思想成熟处于一个冲突期,导致孩子的认知出现偏差的情况很普遍赵承。初中的孩子,生理开始发育,让孩子感到自己长大了。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情境的掌控欲望越发强烈。然而,思维的发展远没有身体成长的那般快速。这就形成了身体成熟了,而思想还在小孩阶段。换句话来说,就是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赵承,一般来说是由以下几点原因构成:

1.现在的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很单一赵承。孩子小的时候和父母生活,父母对孩子照顾很充分,使孩子丧失了在和其他孩子玩耍中形成社会认识的重要情境。

赵承:我儿子今年15岁。上初中二,现在马上初三,现在死活不去了,怎么办?

2.当孩子上学后,父母给予孩子的支持过少赵承。很多父母在孩子没上学前,看孩子的态度是怎么看都是聪明伶俐,前途无量。上学后,怎么看孩子都是蠢笨的要死,不如别的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突然间父母看不到我了,只能看到考试卷子的分数。考的分数高,什么都好。考的不高,就什么都差。

有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一两周回来一次赵承。看到孩子自己会叠被了,自己会洗碗了,心里美滋滋的,拍个视频放朋友圈里:我儿在寄宿制学校里成长了。

然而赵承,事实真的像父母看到的这般美好吗?

真实情况是,孩子在小学时,心理上并不能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赵承。到寄宿学校后会经历各种的心理调整,心理建设较好的孩子,和父母的连接仍然较强。可是心理建设不好的孩子,就会被迫放弃父母,转向靠自己,学会适应环境。

有人也许会说赵承,这不是挺好的吗?

孩子在学习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如果得到有效的支持,是挺好赵承。如果学校或家长没有给到孩子心理支持呢?孩子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适应,因为孩子的认知是不成熟的,因此,产生扭曲的看世界的方式的孩子也是相当普遍。

这是孩子的第一心理创伤的来源,就是被忽略赵承。

3.往往被忽略的孩子对父母都比较的冷漠,可是,与父母的情感连接又是孩子的最大需求赵承。因此,这样的孩子就会对父母过度索取,会在物质上要求父母给予满足。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心理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满足的就尽可能满足。要啥给啥,要一个,给两个。情感上得不到的,物质上来补偿。

孩子的需求越来越大,或者是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观念起冲突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强烈的抗拒赵承。因为,这等于是父母不爱他,或者说明他是一个不被父母认可的人。孩子就会用各种方法来调动父母,来证明父母是爱自己的,是认可自己的。

这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心理创伤的来源,就是被溺爱赵承。

因为孩子的任性妄为,很多父母都感到孩子不可理喻,态度就发生了变化赵承。从过去的要啥有啥,变成了讲条件,讲要求。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就会强硬的拒绝,有的父母脾气不好,就会使用暴力。

这是孩子的第三个心理创伤的来源,被暴力赵承。

可是这样就加剧了孩子扭曲的认知,一段时间斗争下来,孩子的不合理信念更加坚定,行为也开始泛化到其他情境中赵承。影响到学习,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

您的孩子15岁,不想上学,原因有很多赵承。这里我说的是心理上的创伤原因,也有人际关系或其他原因,具体的还是要看孩子的情况。这个孩子,以你现在的能力是搞不定的,带他去心理咨询,他也会很抗拒。

如果你愿意的话,给你个建议,不要对他提要求赵承。把他当成刚出生的孩子,用这样的态度去看他,只要坚持,很快就会产生效果,然后去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