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大多知道,有一种花叫罂粟,俗称大烟花,花朵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段雁秋。但是这种美丽的花却是难得一见,因为它是提取海洛因的主要源植物,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三大毒品植物。所以,我国对罂粟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被称作是“罪恶之花”。    然而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还有一种花,与罂粟同科同属,其鲜艳的颜色和漂亮的形状与罂粟难分伯仲,却不会危害人类,常常作为观赏珍品广泛种植。那就是虞美人。    虞美人!一个好美的花名!一个好浪漫的词牌名!一个多么美丽的人物!一段凄美动人的千古传说!    虞美人花名源于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和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与宠妾虞姬夜饮。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也感到大势已去, 含泪唱《和垓下歌》起舞,歌云:“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流如注,香销玉殒。    这就是战国时期最为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之一——“霸王别姬”,传颂千百年来,一直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形状象鸡冠花,叶子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这是虞姬精诚所化,于是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上鲜艳的红色,据说就是虞姬飞溅的鲜血染成。    清代诗人许氏写虞美人的一首七言绝句中的一联“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便是根据传说所作的描写。    到了唐代,有民间音乐家根据虞美人的传说为朝廷编了教坊曲,起初就是歌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成为可歌可舞的著名乐曲之一。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翻检历代咏虞美人草的诗词,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篇什都是从霸王和虞姬的故事立意,评说历史人物,抒发思古思人之幽情,以主要篇幅直涉霸王别姬、虞姬忠于爱情、慷慨赴死的悲情故事。    唐代有无名氏所作的《虞美人》一词,就是写虞姬的: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纷纷桃李姿,处处总能移。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杜甫的这首《丽春》,对虞美人的颜色、形态、品格等作了描写,差不多是最早的咏虞美人诗。    宋辛弃疾也写过一首被称之为“咏物词中之妙品”的《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属于本意之作: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衽却无言,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辛词名为赋草,实则将人与花融为一体,惋惜人的遭遇,赞赏花的品格,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因意犹未尽,后来他又填了一阕《浪淘沙·赋虞美人草》痛悼项羽和虞姬。    姜夔有《赋虞美人草》诗: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    化石哪解语,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翻然不相顾。    这首诗也是以项羽和虞姬的悲歌来写的。诗人写人是为了写花,因为只有虞姬才能和它媲美。另一方面,写花又是为了写人,因为那灵魂已凝结在这芳草中了。    明朝吴嘉纪的一首五言诗《虞美人花》,也是借花抒情,把一个柔弱无比、舞动不停的美艳之花看做是虞姬千年的魂魄所依,似可倾听到那历史尘烟掩映的兴亡沉浮、死去生来的故事:    几枝亡国恨,千载美人魂。    影弱还如舞,花娇欲有言。    为什么诗人们很少对虞美人花本身进行渲染铺陈?当我伫立于花丛前,观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婆娑舞动的虞美人,脑海中浮想出霸王别姬时那慷慨悲歌的壮美场面,我明白了。诗人的任何词语在花之美艳对我们的浸淫和千古传奇给我们的震撼面前,都会失去光彩,都会显得相形见绌。    由于虞美人集丽人、花草、词牌名于一身,因此,众多的词人喜爱它,运用它,吟咏范围也不断扩大。特别是作为词牌名,词人们则既可以咏本意,也可以状写春愁离恨,概括人生风雨,抒怀寄赠友人等其他事物。    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后,夜间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就想起了悲愤凄婉的唐教坊曲《虞美人》,并据此创作了名篇—字字珠玑的血泪之歌《虞美人》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毛泽东同志早年也曾经写过一首《虞美人》词,据我所知,这好像是他唯一一首该词牌并且是抒发个人情感的的词。当我早年间看到这首词时,有一番别样的感受,还特地抄录在笔记本上。词云: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了解领袖除了吟唱金戈铁马、大江东去的黄钟大吕般的人生和作品之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虞美人与罂粟属同一家族,不仅模样相似,而且习性相同。虞美人原名丽春花,又名蝴蝶满园春、锦被花、百般娇、赛牡丹、小种罂粟花等。原产于欧洲和亚洲地区,为罂粟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春末夏初开花,分单瓣和重瓣,有白、红、深紫、淡黄等色。艳阳春暖,庭院绿地间一片片虞美人争相吐妍,似朵朵红霞,又似一方方绢帕,微风吹动,娇媚轻盈,迎风起舞,艳丽多姿,很得人们的喜爱。    虞美人花未开时,卵球形的花蕾外面包有两片绿色镶有白边的萼片,独生于细长直立的花梗上,极像古画中低头沉思的少女。    待到花蕾绽放,萼片脱落、红颜微露时,虞美人便脱颖而出了。原来弯曲柔弱的花枝,开始挺直了身子撑起了花伞,向上的花朵上,4片薄薄的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轻盈花冠似朵朵红云、片片彩蝶,虽无风亦似自摇,风动时更是飘然欲飞。    虞美人姿态葱秀,袅袅娉娉,因风飞舞,俨然彩蝶展翅,颇引人遐思。虞美人兼具素雅与浓艳华丽之美,二者和谐地统一于一身。其容其姿大有中国古典艺术中美人的丰韵,风情万种,千娇百媚,堪称花草中的妙品。    虞美人除了花朵美艳多姿外,更为可人的是她轻盈灵动,随风起舞,甚至人们走过带起空气流动便因之舞动不停。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虞美人花一听到乐曲《虞美人操》,就会枝叶摇动,作舞蹈状,因此又名舞草。    多少诗词歌赋中无不颂扬这舞动的精灵,雅词佳句记述和赞叹的便是这一情景。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词句:“至今草木忆英雄。唱着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元代白朴词句:“草也风流犹弄,舞态婆娑。”宋·许彦国诗:“千载兴亡莫浪愁,汉家功业亦荒丘。空余原上虞姬草,舞尽春风未肯休。”南宋林希逸写虞美人“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空留恨血渍平原,碧草无风为谁舞”。“明年原上野花繁,一枝自托华风起”。(明 ·张宣)“向人欲诉却无言,寂寞千年恨难掩。芳郊游女婉转歌,停车拍手看婆娑。”(明·僧北涧)“芳魂随向江东渡,犹作花枝舞。”(郑板桥)    “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宋·肖海藻咏虞美人草时,以虞姬的口吻直接将传说的故事演绎出来。似乎虞姬死后仍在,她变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开花,即使转为草胎木质,依然执着,仍是那一份对霸王的坚贞与守候,还是像从前一样终年不停地为霸王展颜巧笑、弄衣翩跹。    春夏之交,正是虞美人吐红挂翠的时节。它那紫红的、粉红的、红中杂白的花朵,宛如彩蝶栖息在翠绿丛中,舞动在百花园里, 用曼妙舞姿为人们讲述着千古兴亡旧事,展现美丽的虞姬以及她感天动地的忠贞爱情,也为今人的生活增添着美丽的色彩。    “可怜血染原头草,直至如今舞不停。”(明·易幼学)    虞美人每枝茎顶只单生一花,花期也仅有一、两天。但因全株茎多花多,有开有谢,仍能时时呈现繁花朵朵,花开不绝的丽景。譬如昨日下午,我走过花圃时还见落红遍地,枝头寥寥;而今早再来,真的就又是红艳一片、繁花似锦了。    虞美人,舞动的精灵,你虽生命短暂,但是你毕生舞动不停,直到死亡,留给人们的是生命的启迪和美好的享受。    虞美人,感谢你用美丽装点我们的心情和新时代的生活!            

【雁秋慧容】龙门同学会成员的花名都是怎么来的啊? 风动沐阳:段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