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动漫春节晚会
春节晚会烂了大街,但是这个动漫春节晚会是头一回,有意思魏葆华。
2004年的冬天,Flash动画春节联欢晚会暨设计大赛诞生,2005年它顺理成章扩大规模,不仅与人民网合作将优秀动画作品在网上展播,还将首次推出电视晚会节目版魏葆华。
此次2005年动画春节晚会将在除夕夜于北京电视台一套及动画频道推出,而除了电视转播以外,本次晚会还将通过网络、光盘、短信等形式播出魏葆华。
该晚会与传统春节晚会的最大不同,就是采用FLASH等多种动画形式,将一切晚会要素,比如歌舞、小品、戏曲等打包,虚拟的主持人将根据串场的需要,随意调换衣服、发型,所处背景地,任何画面上的形象,都是首次出现,即使是听歌,也有意回避歌手本身形象,只为给观众创造一个丰富自由的精神世界魏葆华。
因为有了去年的铺垫,人气也更旺了,组委会召集了老蒋、朱志强以及上海的KK先生等flash动画界的名人,找来创作“火柴棍小人”而出名的朱志强担任这次活动的技术总监,他为晚会创作了系列标志,还将为晚会推出一部新作品,还有艺术学院的院长担任晚会的艺术监制魏葆华。
二:网络歌手越来越火
近来,网络歌手争相出专辑,和雪村、刀朗只是靠网络宣传成名不同,网络已经成为今天音乐界年轻人的重要阵地,从创作到制造,一批年轻人被商业公司看中,出版专辑,走向网下魏葆华。
刚刚过去的2004年无疑是网络歌手大行其道的一年魏葆华。一首《老鼠爱大米》,不仅捧红了创作者杨臣刚,就连原唱王启文和翻唱香香也迅速蹿红。在杨臣刚和王启文还在为究竟是谁唱红了《老鼠爱大米》争论不休时,有“网络情歌王子”称号的刘嘉亮(亮亮)和“网络偶像歌手”香香已经乘胜追击,推出个人首张专辑了。另外一位网络歌手东来地往已经出版《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专辑。
亮亮告诉记者,他筹备这首专辑已经有5年了,里面所有的歌曲都是他自己填词,而且他还参与了绝大部分的作曲魏葆华。
靠翻唱出名的香香,目前出版的新专辑《猪之歌》,香香同时还担任了这张专辑的监制魏葆华。对于一夜成名,香香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偶然看到网站的论坛上有如何录制歌曲的方法,就花15元买了个话筒,在家简单地录制了一首《一千零一夜》发上网。
还有网络上流行的唐磊《丁香花》, 被高晓松看中,正在制造专辑魏葆华。
三:中国版的虚拟电视人
除了中央电视台的,地方台也做过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过太差魏葆华。 据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总编室透露,在11月21日“世界电视日”,CCTV-6央视电影频道将在21:30播出一档最新推出的导视性栏目《光影周刊》,并将由中国首位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小龙”担当。“小龙”身高1.75米,是个深谙电影、精通外语、俊朗时尚的青年。尤令央视名嘴们自叹不如的是,“小龙”的身价不凡,高达数百万元。
世界第一位虚拟主持人安娜·诺娃几年前诞生之后,各地对此的尝试也层出不穷魏葆华。经过一年的精心打造,有着标准中国男孩名字的“小龙”成为了央视这档周播节目的当家主持。据悉,制造“小龙”的过程十分复杂,除了配音、场景剪辑、声画合一、配衣服以及各种效果特技等流程之外,“小龙”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从真人的动作中捕捉出无数个动态的点,并将它们连接成线而成的。经过反复琢磨修改,即将亮相的“小龙”被打造成了优质另类偶像。他主持技巧纯熟,是个青春热情的电影专家,还拥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当然虚拟主持人的缺点也很明显,他只适合服务、推介类节目,不能胜任互动性节目。尽管如此,“新生代”在节目中随时可幻化成身披斗篷的蝙蝠侠或者穿梭在楼宇间的蜘蛛人等,这也是真人主持难以企及的。
四:项美丽与新月派诗人邵洵美
已经有3本类似的书了,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魏葆华。
《纽约客》专栏作家项美丽与新月派诗人邵洵美在上世纪30年代一段轰动上海滩的恋情,近年来多有文章介绍,魏葆华。
《项美丽在上海》的作者王璞写这本书仅参考了项美丽的作品和一位美国作家写的项美丽传记,没有采访过邵家后人魏葆华。
项美丽和盛佩玉自己也写过这段历史,还有一部林淇著的《海上才子:邵洵美传》魏葆华。
邵洵美的二女儿邵阳(小多)现在在上海魏葆华。
邵洵美遗留下来一本书《一个女人的笔记———我的童年中年和老年》,在书里她这样说,‘邵洵美是有争议性的人魏葆华。他已经死了,有人要非议他的话他无法辩解,我该交待的都在书里交待得清清楚楚。’”
除了这本书,邵家人还在准备另一本书的出版,生活在北京的邵绡红(小红)写的《我的父亲邵洵美》年内就将问世魏葆华。与母亲的书满是家长里短不同,邵绡红的书里整理了父亲的文章,特别是在进步杂志上的抗日文章。邵阳觉得这本书也证明了父亲的人格。“就是因为在杂志上有抗日文章,他办的杂志才一再被封。那时候他还开着车到外国人家门口,把朋友翻译成英文的《论持久战》塞到人家信箱里。”
但遗憾的是,项美丽以邵洵美为原型所著的《潘先生》无法出版魏葆华。邵绡红曾在项美丽晚年时见过一面,当时项美丽同意由邵绡红翻译写到邵洵美的部分,但项美丽去世后她的女儿不同意在中国出版 出版母亲的书。吴立岚说,“邵绡红已经翻译了一部分,项美丽写得很精彩,无奈没有授权不能公开,现在只能在王璞的书里看到引用的只言片语了。”
五: 一个有意思的展览
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免死牌”、 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给妻儿的遗书、清朝康熙传位遗诏、光绪二十年科举“大金榜”和道光二十七年 “小金榜”……这些中国历史上十分珍贵的档案文献,于2005年1月18日,在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中首次在上海中山东二路9号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向公众展示魏葆华。
展览分为25个专题,展品上起唐代,下至民国,时间跨度超过1200年魏葆华。年代最早的档案是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4年)的五份纸质公文;还有元朝中央政府为管理西藏颁发的圣旨和文告;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金书铁券”,民间俗称为“免死牌”;有雍正御用画师意大利人郎士宁绘制的《瑞谷图》;光绪皇帝的结婚文书,有科举制度在晚清终结前的最后一张大“金榜”;有被称为世界上惟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族东巴古籍以及孙中山手书的“博爱”等档案。
众多档案中最让人最感兴趣的是康熙的传位遗诏魏葆华。民间野史盛传雍正暗中将康熙传位遗诏中“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并夺取帝位。但康熙传位遗诏上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遗诏中清清楚楚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根本无法加笔篡改。
据国家档案局人员介绍,这次展出的100多件珍贵档案、照片和实物,来自国内20多家档案馆,许多展品是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展示魏葆华。他们或印证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记录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堪称无价之宝。不过,由于多数展品是文档形式,对历史有一定兴趣的观众收获更多。
六: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
3月25日,由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和上海城市舞蹈公司联合制作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将在上海大剧院举行20场的首轮公演,之后还将进行全球巡演魏葆华。作为世界上首部杂技剧,该剧去年在全军汇演上摘取10项金奖。
杂技芭蕾《天鹅湖》的导演赵明是文华奖和舞蹈荷花奖的双料得主,也是舞剧《霸王别姬》、《红楼梦》的编导魏葆华。他告诉记者,这出杂技芭蕾舞剧走的是一条边缘艺术的道路,而这一创意源自战士杂技团两位演员吴正丹和魏葆华表演的杂技节目《东方天鹅———对手顶》,这一节目曾在2001年上海APEC晚宴上表演,受到了各国元首的交口称赞。
“看到这个节目,我当时就思考怎样把技术和艺术进行整合魏葆华。杂技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演员为之付出很多心血,甚至是生命,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剧院和舞台应该属于他们。芭蕾舞剧可以马上进行改编,而杂技是要通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训练才能达到。”编导赵明将故事改编为西方王子来寻找东方天鹅,不远万里穿越埃及、缅甸来到紫禁城,而这一改编不仅跳出了原有故事套路,而且将东方文化巧妙地嵌入其中。
战士杂技团团长宁根福有着少将军衔,被大家称为“将军团长”,他告诉记者:“如果单纯要从技巧上去挑战极限,那杂技最后肯定无路可走,所以我们决定以戏剧形式来发展杂技艺术,只有戏剧化,杂技才有希望进入主流文化魏葆华。不过制作一个剧目要比演出杂技困难多,我们筹备过程比排练用的时间还多。”
宁团长说:“大家都知道‘四小天鹅’这一著名舞蹈段落,我们把这1分37秒改编成‘四小青蛙’魏葆华。芭蕾是用腿来跳的,而我们则是倒过来,用双手跳舞———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但我们这次要把这句话改了过来。
七:“向毕加索致敬———毕加索版画中国巡回展
1月26日,265幅毕加索版画原作将从深圳空运抵达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经过两天的布展准备,“向毕加索致敬———毕加索版画中国巡回展”将于1月28日至3月2日正式开展魏葆华。
据悉,这次展出的265幅作品价值连城,总价难以估算,而所有画作的保额甚至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魏葆华。与法国印象派画展“每3平方米内只能有1名观众”相比,此次展览更加“开放”,平均每平方米只能站1人。
作为中法文化年的交流项目之一,本次展出的265幅版画全部来自法国毕加索基金会魏葆华。该基金会是全球唯一拥有毕加索毕生大部分画作的机构,画作主要通过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和法国洛代沃博物馆从欧洲各国的私人收藏家手中租借而来。为了让观众了解到毕加索的创作思路与演变风格,这次展出特别挑选了贯穿毕加索每个创作时期的版画作品265幅,包括《大自然的故事》、《流沙》、《塞莱斯蒂纳》、《卡门》、《斗牛》、《贡戈拉的20首诗》、《可笑的男人》和《三角帽》八个系列,其中《三角帽》彩绘设计图系列是首次公开露面。
八:公安局长作家;一手提枪魏葆华,一手拿笔
恩超:我打算用这个人的眼睛来看毒品问题,讲述他经历的故事魏葆华。用操作刘庆帮的方式操作。
云南边陲小镇的公安局长李坚一手提枪,一手拿笔魏葆华。用行动办案子,用笔写行动。作为警官,他在缉毒斗争最凶险的边陲小镇当了8年公安局长,曾经深入毒窟应对毒贩迎面射来的子弹;作为作家,他有18万字的著作《毒道猎枭》,笔下的缉毒故事扣人心弦,直击心灵。
李坚在15岁那年离家当兵,1980年退伍以后在临沧地区公安局工作,1990年调临沧地区缉毒工作较为繁重的双江县公安局任局长,就此与毒贩开始了8年多的较量魏葆华。
他是一名特殊的作家:一手提枪,一手拿笔魏葆华。他说,从警多年,他的感情早已在打击犯罪的风霜雪雨中变得很冷很冷,他的心早已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生死搏斗中磨砺得很硬很硬。然而,当面对临刑前毒贩吐露的心声,毒贩向他家人发出的死亡威胁时,他的心又那么真切地揪到了一起。
他说,缉毒岁月给他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想好好利用这笔财富,踏踏实实当好作家魏葆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