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楚生(1906 -1968),著名导演艺术家,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蔡楚川。广 东潮阳人。店员出身,曾参加店员工会的宣传工作,从事戏剧演出活动。1927年 在上海当临时演员、场记、置景。后进明星公司任郑正秋的副导演,1934年进联 华影业公司,正式任编导。

  1933年参加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任执委蔡楚川。同年拍成 《都会的早晨》,该片是左翼电影运动的代表作之一。1931年完成反映东海渔民悲 惨生活的《渔光曲》,这部影片创当时国产影片最高卖座记录,并于第2年在莫 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抗战期间, 编导了一些以抗战为题材的电影剧本和影片蔡楚川。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革命现实主义的优秀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放后,先后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195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I960年,完成《南海潮》上集《渔乡儿女斗争史》。

  蔡楚生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认为电影应反映出“比真实的生活还要像生活——也就是要能表现事物的内在与本质的生活”蔡楚川。因此他执导的影片极富历史感,能把握时代脉搏,有史诗风格,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许多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蔡楚川:请问蔡楚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