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抚顺不能不游新宾,游新宾不能不游永陵。”这不仅因为永陵墓是最早的清代陵寝,被誉为“龙兴之地”,更因为这里的一切都闪烁着令人神往的历史光辉。永陵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原名“兴京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满语称为“恩特和莫蒙安”。
  陵内安葬着努尔哈赤的远祖抚顺新宾灵异事件、曾祖、祖父、伯父、叔父等人。永陵与沈阳福陵、昭陵并称为“关外三陵”,并位于关外三陵之首。永陵位于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西北1公里处,背靠启运山, 前临苏子河,与烟筒山隔河相望。永陵墓不大,占地仅1万平方米,但在群山众水的映衬下却另有一番庄严。
  陵园由前宫院、方城、宝城三部分组成,四周绕以缭墙。前 院面南正中为正红门,每间上有对开木栅栏门扇,充分展示了满族先民竖木栅栏围城寨的古朴习俗。走进陵门,沿神道两旁四座 碑亭映入眼帘,亭内分别立有“肇祖原皇帝”孟特穆、“兴祖直 皇帝”福满、“景祖翼皇帝”觉昌安、“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神功圣德石碑四座,碑文洋洋数千言,均是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
   事实上,葬在这里的四位皇帝生前在历史上并无建树,只因子孙 为帝而贵,才被追封为“肇兴四祖”。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的南门称为启运门,入门正中是启运 殿。殿堂高耸,每扇门上有九九八十一个铜钉,显示了皇帝贵族的地位。它是祭祀谒拜祖先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大殿 建在长方形月台之上,黄琉璃瓦盖顶,殿内四壁嵌饰着五彩琉璃 蟠龙,殿堂内设暖阁、宝床、宝座和神位。从公元1682〜1892 年,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先后九次亲到永陵谒祖,使永陵谒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典制。绕过启运殿便是宝城,俗称“月牙城”或“坟院”。
  “兴 祖”宝顶之前原有古榆一株,高数十丈,荫蔽数亩,枝干佶屈, 状若神龙。乾隆皇帝东巡到此,封此树曰“神树”,并御制《神 树赋》——篇,又将其刻成卧碑传世。现仍存于永陵宫。抚顺解放前,永陵陵寝建筑及珍贵文物均遭到破坏和抢掠。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市曾多次拨专款对永陵进行修缮。
  现在,永陵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