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作答司马懿灵异事件,浅谈薄见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司马懿灵异事件,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司马懿灵异事件、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在我看来司马懿灵异事件,司马懿的龟是对他隐忍性格的一种影射
吴秀波说:“大家都觉得乌龟胆小没有欲望,但其实司马懿自己更像乌龟,谁说保全自己的这些行为就不暗藏欲望呢?”
平时我们在骂别人怯懦软弱时,就会用到“缩头乌龟”这个词。但是在看了司马懿之后,乌龟缩头这四个字又有了新的、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了。曾经看到有人评价吴秀波版本的司马懿,并把他的性格概括为:低调内敛、随顺淡泊、缜密平和、宽厚坚忍、寓刚于柔。我认为这是十分贴切的。
除此之外,乌龟还有着超人的毅力和耐心,是长寿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乌龟冬眠时,就是凭着强大的毅力趴在穴中不吃喝,并且一直等待来年春暖花开季节的到来。面对诸葛亮送女装的侮辱,他忍住了;面对曹魏四代君王的猜忌与重用,他忍住了;面对他人给予的非议与诬陷,他忍住了;他也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而且也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支撑着他熬到曹家四代君主,熬死了诸葛亮,最终成就自己四朝元老的盛誉。
欢迎关注:老程论三国
一起探索不为人知的历史知识
喜欢记得点个赞哦
三国时期,辽东之战乃司马懿平生中的一大辉煌战绩。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当司马懿攻破襄平城,即将获取胜利之时,却大开杀戒,对因突围遭遇伏兵而失败,下马投降的公孙渊及其子公孙修等满门抄斩,出榜公示。同时杀戳伪公卿以下及城内十五岁以上男子二千多人。司马懿这段残忍血腥的事件,在《三国志》的记载中,看不到事件记录,被隐瞒了几百年之久,这也许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生于西晋时代有关系,因三国争雄,天下最后归晋,司马懿的后裔一统天下,建立晋朝。直到唐朝李世民时期,在房玄龄等人的历史小说记载中,才曝光了司马懿这件事。但是,为什么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中也没有记载司马懿在辽东之战中襄平杀戳这事件,至今,仍然留下了不解之谜。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个或几个与自己在某些方面匹敌相当的人,正是因为遇到了他们,才让你的人生多彩纷呈,让你走向了成熟,走向了世故,走向了智慧,有向了成功,甚至是走向了失败。有一句话,好像是说要感恩竞争对手或敌人,正是他们才让你变得强大。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因此在某一方面有了竞争对手,并不见得是坏事。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和诸葛亮,是知己,也是为不同国家效命的敌手。司马懿正因为遇上了诸葛亮,才让他的人生大放异彩。为了抵抗诸葛亮,在原有才能学识的基础上,他进一步学会了统兵打仗,学会了判断分析,学会了策略计谋,学会了笼络人心,学会杀伐决断,等等。与高人为伍,自己自然也会变为高人。司马懿正是在与诸葛亮的对峙中,进一步增长了才干,为以后谋国夺权,玩弄曹氏于股掌,打下了政治资本。那么司马懿怕不怕诸葛亮?当然怕了。人只有对对手有所畏有所惧,才能倾全力对抗对手。诸葛亮率军北伐犯边,司马懿才得以领兵出征,对司马懿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好事也是坏事,打得好,司马懿就在朝中争得了地位和威望,打得不好,也许司马懿的政治生命从此到头。从诸葛亮几次北伐到曹睿起三路大军伐蜀,司马懿见识了诸葛亮治军打仗的历害,因此诸葛亮第四次第五次北伐,司马懿率军敌抗,他用了一个最稳妥的办法对抗诸葛亮,那就是深沟高垒,坚守防御,不与蜀汉军交战,任你诸葛亮怎样挑斗羞辱,就是不出战。十天半月不出战尚可,时间长了,不说司马懿就是曹魏兵将也是忍耐不住的。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蜀汉军因粮尽而退,司马懿就指示张郃追击,结果在木门道中了蜀汉军埋伏,张郃被射杀;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屯五丈原,司马懿依然坚壁拒守,相持三个多月,任诸葛亮如何羞辱,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可曹魏兵将忍受不了了,纷纷要求出战,没办法只好上奏魏明帝曹睿,让他派大臣辛毗持节立于营门,以示不让出战是皇帝的旨意。终于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蜀汉退军,司马懿抵抗蜀汉入侵得以圆满完成任务。独挡一面的司马懿终于被曹睿和众臣认可,曹睿死,司马懿与曹爽成了托孤大臣,共扶魏帝曹芳,在内争暗斗中,曹爽不敌,高平陵之变,曹爽被灭族,司马懿从此权倾朝野,为后世司马氏篡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建立后,司马懿被其孙晋武帝司马炎封为司马宣王,九泉之下的司马懿倘或有知,不知是高兴呢还是难过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