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不是帝王陵墓南京中山陵灵异事件之上,但是却是按照帝王规制修建。如果按照陵墓规格来说的话,中山陵确实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型陵墓。
1925年孙中山因胆囊癌在北京去世南京中山陵灵异事件之上,去世前孙中山曾对宋庆龄和汪精卫说,希望自己的遗体可以效仿列宁的遗体做防腐处理保存下来,同时他还希望自己的遗体可以葬在南京。其实早在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紫金山打猎的时候,就曾今对胡汉民表达过自己逝世以后希望葬在紫金山的想法。
孙中山去世以后,举国悲痛,他的后事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南京中山陵灵异事件之上。国民党自然不敢怠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很快便成立了丧事筹备委员会,委员会成员阵容空前强大,名单如下:
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南京中山陵灵异事件之上。委员会成立以后的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如何按照孙中山生前的遗愿将他遗体妥善处理和安放。当时国内尸体处理和保存技术比较落后,国民党便求助于有经验的苏联,希望苏联能提供保存遗体用的玻璃钢棺材,苏联人也不吝啬,当即答应了下来。
可是后来的事情并不顺利,由于各种原因,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并没有及时运到中国,孙中山的遗体只能暂时安放在一个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直到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入殓了半个多月,苏联的玻璃钢棺材才运达北京,但此时孙中山的遗体已经开始腐烂,不具备供人瞻仰的条件了,丧事筹备委员会便决定改用传统的土葬。
从1925年到1929年,丧事筹备委员会前后共举行了69次会议,主要讨论丧事费用、陵墓选址、陵墓设计和工程建设、迎接孙中山灵柩回南京等重大问题。中山陵具体地址由宋庆龄亲自选定,陵墓采用方案征集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并由其担任总建筑师。中山陵从1925年开始修建,到1931年才全部完工,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由于劳累过度,吕彦直在1929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丧事筹备委员会念其功劳,便在中山陵为其立碑以示纪念,至今仍能看到那块石碑。
△吕彦直
1929年6月1日,是孙中山灵柩来到南京的日子。这一天凌晨三时许,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修建的中山大道两侧人潮涌动,一时间南京城万人空巷。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国民党高层也是倾巢而出,宋庆龄、孙科夫妇及子女、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夫妇、宋霭龄、梅屋庄吉等以及国民党中央委员、国府委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各国专使代表均在迎接之列。据说,为了瞻仰孙中山先生的遗容,凌晨便出门来到中山大道等待的人居然有五十余万,真可谓壮观。当天下午,孙中山遗体被葬于南京钟山。
△迎接孙中山灵柩现场
1931年,中山陵三期工程全部完工,总面积达到了八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如下图。
△中山陵建筑分布
孙中山先生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大革命家,贵为国父,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不为过,但是当时国家贫穷,还要花费巨资修建陵墓,我以为并不十分妥当,完全可以等到国富民强的时候再行修建陵墓也不迟,不如把这些钱用在国计民生上岂不是更好。
在古代活着的住的地方有等级之分——民家、官宅、王府、皇宫,然而就是上天堂同样有皇崩、王薨、官卒、吏不禄、民殁(mò),而坟、墓、冢、陵讲得就是上天堂的归属地的说法,福垊逐一为您谈谈。
【坟】:有隆起的土丘。
古代平民仙逝后,埋葬的土丘就是坟。福垊这里要说一句,今天所有土葬称什么什么墓,严格来说都是错误的,准确说法就是坟。不过,现在的坟已经没有等级之分了。另外坟在古代还有受了冤屈的人叫坟,因为坟有隆起的土堆,意味有冤枉。坟的样式是下方的坑是方形的,上面的土丘是圆锥形(或圆柱形)的,有天圆地方之意思。
【墓】:无隆起的土丘。
兴亡百姓皆苦,故而百姓是坟。为啥?冤啊!而较为富贵的商人、小吏、士兵、知识分子等,他们基本是王朝的底层受益者,所以他们不冤,故而墓葬都是平的。不过,这是遥远的古代,到了后来只要是一般富贵人家仙逝后,他们的墓葬地都称为墓。福垊给您举个栗子,您看像西方还有日本的墓葬都是平地,不过上方有个墓碑。这在遥远的古代就是典型的墓。还有安葬在日本大阪的清兵墓地,也是平地。不过,严格来说“墓而不坟”是没有任何标识的,包括植树和墓碑,这先秦之事了。
【冢】:高大的坟墓
冢从“勹(bao)”从“豖(chu)”,注意,不是“冖(mi)”,不是“豕(shi)”,本意是高大的坟墓。安息的则是将相显宦之类,甚至安葬的还有少数民族的王后,比如青冢就是四大美女王昭君的墓葬。此外,仅仅埋有死者的衣冠,或者什么也没埋而立碑的高大墓葬都称呼为冢,前者就是传说中的衣冠冢,后者就是疑冢。衣冠冢著名的是有黄帝、杨贵妃、史可法、袁崇焕、孙中山等,孙中山的衣冠冢在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的碧云寺内。而疑冢比较典型的有曹操七十二疑冢。不过七十二疑冢只是一个骗人的传说,专家证实所谓的疑冢不过北朝大型古墓群,有一百三十四座之多。
【陵】一国之君(含个别诸侯国)或一国之主的墓葬地。
陵的本意是大土山,到了战国中期后,秦楚赵等国君王所葬地称之为陵。后世皇帝不仅统称陵,而且还有不同的具有美好意思的前缀字进行区分。福垊感觉汉朝以后的亲王可能也称为陵,比如梁孝王陵,明朝第一王陵鲁荒王陵。黄帝炎帝的墓葬也称为陵,不过他们的陵墓连衣冠冢都算不上,最多是疑冢,或者是后世的发明。一心相当皇帝的袁世凯,死后的墓葬称为林,另外孔子、关羽、张作霖的墓葬也是林。而坚决反对皇帝的孙中山的墓葬却被称为中山陵。当然有的还加了个字叫中山陵园。后来,为了纪念烈士,我们也称呼烈士的墓葬为烈士陵园。陵终于从皇帝走向了民间。
谢谢大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