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父之仇,如何能不报日记中的灵异事件真相?

1925年秋天日记中的灵异事件真相,施谷兰的父亲死了,被孙传芳杀死了,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死了。

施谷兰的父亲施从滨是新任安徽督办,率领奉系军队,但不幸运遭孙传芳突袭,施谷兰的父亲施从滨被俘日记中的灵异事件真相。孙传芳原本答应放了施从滨,但不料后来反悔,将施从滨在安徽蚌埠火车站斩首示众,这还没完,还把他的头颅钉在木桩上曝尸三日,明晃晃地在白布上写了几个红色大字:“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

后来日记中的灵异事件真相,施从滨的仆人侥幸逃出, “惟伏椅而哭”。后来,全家人到了天津,才看到了父亲的惨状,是从报上。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的差不多了,结婚嫁人,嫁人的前提是帮她报仇。但男人的话不可信,七年后生了两个儿子,丈夫还是没帮她报仇。

那自己报仇吧!她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丈夫,去往天津,把缠裹足的小脚给“解放”了,买了一把伯郎宁枪,到处寻找刺杀孙传芳的机会。终于在1935年11月13日,动手了,等了十年的这一枪,终于开向了孙传芳,枪一出袋,我就照准孙传芳的右耳后打了一枪,他立刻倒在太师椅的右扶手上。 我又向他的后脑和后背打了一枪,他的脑浆瞬时流了出来——施剑翘自述

施谷兰为父报仇,也许可以理解,但其父施从滨就是圣人吗?未必,施从滨也和孙传芳一样,在战争上杀人不眨眼,很多无辜的平民也都在他的一声令下失去了性命。但,这都比不上一个女侠的传奇故事吸引人。

我只是想:方方日记无论对错为什么要同意在美国出版?方方本人是否许可?美加急出版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题目是来自疫情中心源头的报道?题目是谁定稿的?种种疑问让事件产生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方方本是一个原作协会长,一个高知识分子,应该知道其中厉害,记录疫情本身无错,我们暂且也不管内容的好与坏,相信方方只是持个人思维而写,并未站在一个社会层面去细想,设想如果家庭突然间有个变故都会手脚忙乱,更何况一个十四亿的国家呢?今天疫情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之后我们反过再想想,突如其来的病毒造成初期的无计可施或者出现一些过错也是可以理解的,相信国家也是知道的,也会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完善相关体制,期间也处理了一些过失领导,但方方本人应该明白,日记本身就是一个以个体思想记录的流水账而已,不能做为中国抗疫全面性评判依据,更不能忘了国家情怀而让美国出版,题目中源头二字应该别有用心,会给国家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不知道方方此时此刻有何感想,接下来也将会面临许多国人的质疑与讨伐,方方是否会站出来回应一下事件的始末,就要看方方本人持什么样的态度了!